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289章 三思而后行

第289章 三思而后行

    季孙行父的第二大功绩,正是推行了初税亩。这个土地改革措施,被后世提高到解放了生产力,使得被困在井田制上面的奴隶、农民们解放出来,刺激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等高度,这是客观事实,但当时的季孙行父肯定考虑不到这个高度。

    当时季孙行父的直接目的,就是解决一个吃饭问题,因为连续的灾荒使鲁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但初税亩的实施,确实让鲁国的可耕作土地面积和计税土地面积均大大增加,这些可耕作的土地,主要的流向了各大家族。

    也就是说,初税亩的实施,一方面让鲁国土地增加,人民的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使鲁国的各大家族家财越来越雄厚。这意味着,鲁国的公卿大夫家族实力越来越强!

    鲁国的公卿大夫家族,最大的当然是三桓家族。所以,季孙行父的初税亩改革,使鲁国三桓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政治上,此时更是三桓掌握着鲁国政坛,从此,鲁国可谓是真正的三桓天下了。

    季孙行父的第三大功绩,是维持了三桓的团结。有创造力鲁国的历史,可以说鲁庄公时代,是一个分界线。鲁庄公以前,鲁国是鲁国公室的鲁国,是国君的鲁国。鲁庄公以后,鲁国开始有了三桓势力。

    三桓势力,从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到实现真正的掌控鲁国,经历了整整三代。一开始,只是三桓出现了,公室还是牢牢掌握着政坛。接下来,是三桓的内部斗争,鲁国公室在内部斗争中扮演着一个配角,但总算还有自己的舞台。直到季氏第三代,即季孙行父时代,三桓终于实现了真正掌控鲁国,鲁国公室力量微乎其微。

    三桓掌握鲁国政坛,除了季氏、叔氏、孟氏这三大家族经济实力、政治实力的优势外,需要有一个标志性的东西,那便是团结一致。三桓不团结,哪能真正掌握鲁国?

    正是季孙行父的努力,三桓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本来,自东门氏家族被驱逐后,三桓的力量已经很强大了。但偏偏三桓中出现了一个叔孙侨如,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最终被驱逐。

    这个时候,如果季孙行父对整个叔氏家族予以严打的话,那鲁国历史上不再有三桓的概念,而只有二桓。但季孙行父认为,必须实现季氏、叔氏和孟氏这三大家族的团结,所以他力主将叔孙豹从齐国召回,继承叔孙侨如的一切。

    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季孙行父的历史。

    公元前644年,鲁国执政上卿季友去世,由于其子先亡,故季氏家族由其孙子季孙行父继承。由于此时的季孙行父年龄实在太小了,所以在整个鲁国,我们只能说季孙行父来了,但在鲁国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

    当然,鲁国的卿大夫这个位置是给季孙行父留着的,等到季孙行父成年,他就踏进了鲁国政坛。

    但直到公元前621年夏,季孙行父才第一次在春秋江湖露面。当时他一方面为自己赴陈国娶亲,另一方面代表鲁国赴卫国聘问。从这个史料记载中,我们大致分析一下,季孙行父在公元前621年也就二十岁出头。因为按当时的礼制,男子二十岁行了冠礼后,就可以结婚。

    想想公元前644年季友去世时,季孙行父继承了季氏家族。再到公元前621年季孙行父才结婚,我们可以相信,当季友去世时,他的孙子季孙行父可能还是一个小屁孩,甚至可能还在吃奶!

    但公元前621年开始,季孙行父频频在春秋江湖露脸,给人一个小心谨慎的政治家形象。史料记载,当年他赴晋国聘问,居然多备了一份遭丧之礼!当时他说,多作点准备又不是特别麻烦的事,万一真的需要时,如果没有准备,那就是大麻烦了。

    季孙行父的小心谨慎,还为我们留下了三思而行的典故。当然,这也是孔子的功劳,因为孔子对评价季孙行父时就曾说过,“再,斯可矣”。用字面上的理解,孔子认为,做一件事,一思是不够的,应该再思。但再思就可以了,不能过。

    到后来,这便形成了三思而行的成语。当然,笔者认为,孔老夫子并不是在批评季孙行父,反倒是带有些赞许的意味。毕竟,深思熟虑有何问题?

    虽然,在后来公子遂专权时期,季孙行父确实在是否要向齐国如实报告鲁国发生的事件时,他犹豫不决,最终没有向齐惠公反映公子遂的问题。有人说,这也许是季孙行父政治生涯的最遗憾之处,但事实是,当时的季氏家族根本无法和东门氏家族斗,他不得不为稳妥起见,选择了明哲保身的策略。

    要知道,在东门氏专权的岁月里,三桓势力是怎么的一个状态?首先是孟氏家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宗主公孙敖流亡,孟氏家族也被迫改名为仲氏家族,接任的仲孙谷、仲孙难根本无法有所作为。再是叔氏家族遭到沉重打击,旁枝叔仲氏家族甚至被灭族。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季孙行父肩负着季氏家族整个家族命运,他敢不小心谨慎?三思而行,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公元前601年,公子遂去世,即东门氏家族宗主东门襄仲去世,季孙行父终于成了鲁国正卿,即执政上卿。但他必须跟东门氏家族斗争,最后终于成功将东门氏家族给驱逐。

    执政上卿,相当于我们所知的宰相、相国一职,季孙行父在驱逐了鲁国公室代表力量东门氏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国内改革。初税亩,丘甲制,倡导俭朴社会风气等,成了鲁国历史上最贤的执政上卿之一。

    这个时候的季孙行父,敏锐地意识到,家族的兴旺长盛,必须实现三桓的团结统一。但可恨的是叔氏家族偏偏不干,叔孙侨如兴风作浪,最终自作自受,被驱逐出境。

    但季孙行父坚持着自己的理念,为了三桓的团结,他果断将叔孙豹请回来继承叔氏家族以及卿大夫职位。三桓,从此团结一致向前看!

    季孙行父是孔子非常尊崇的鲁国贤大夫,在后来,孔子设坛讲学,曾多次讲卫国执政大夫孔圉、郑国执政大夫子产以及鲁国执政大夫臧文仲和季孙行父等人的事迹,教导孔门学子向这些德才兼备、知书达礼且有着巨大功业的先贤学习。

    季孙行父不但得到了当时鲁国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如今读史的我们的尊重,当然也得到了当时一些国家尊重,如鄫国。

    鄫国有一座神峰山,号称“鲁南小泰山”,是一块风水宝地。

    鄫国人听说鲁国贤大夫季孙行父去世了,居然主动要求将季孙行父安葬于神峰山。因为季孙行父得谥号为文,所以后来神峰山改名为文峰山,为季孙行父建了季文子庙,将文峰山前的那条河改称为季文子河。

    政治人物的是非功过,总是留待后人说。而后人对季孙行父如此尊敬,季孙行父同志,你足可以安息了。

    再见了,敬爱的季孙行父同志,鲁国的春秋风云,当然要将您的事迹多说说。公元前568年冬,高寿近八十岁的季孙行父去世,其谥号为文,后人称季文子。其子季孙宿继承季氏家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