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494章 孔子有意出仕

第494章 孔子有意出仕

    阳虎的故事,我们暂告一个段落。

    因为这个时候,鲁国的另外一位大牛人,也将掀起属于自己的春秋风云。

    当然,他一直在春秋历史中叱咤着风云,只是领域不同。而这一次,他终于把自己的领域拓展到了政治层面。

    他,就是孔子。

    在很多史料中,都把孔子和阳虎说成是政治对手。其实这个时候的孔子,根本未从政,哪来政治对手?

    而且,客观来讲,阳虎是很器重孔子的。他曾经诚恳邀请孔子出山,当时的阳虎,是鲁国执政大夫!

    陪臣执国命,这是孔子曾经曰过的话。但你孔子一介书生,敢在阳虎还担任鲁国执政大夫时说这样的话吗?

    孔子曾曰过的话,有许多是他的弟子在后来搜集整理的,以《论语》的形式流传下来。

    出于对孔子的尊敬,许多话是非常主观的。

    至于《孔子家语》,更主观,有的是为了美化孔子突出孔子的圣人形象而已。

    如果阳虎的事业成功,那所谓的孔子讽刺阳虎“陪臣执国命”的话,也许流传不下来。

    要知道,孔子其实是很想出仕为官的。

    孔子没料到的是,最终还是阳虎给了他一个天大的出仕从政机会!

    阳虎逃离鲁国后,季氏、孟氏、叔氏这三桓回想起来,心悸不已。

    如今,貌似阳虎之乱已经结束,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时间,公元前501年。这一年,对许多人来讲,不是事关前途命运,就是事关身家性命的重要一年!

    季孙斯、仲孙何忌和叔孙州仇差一点被杀,整个鲁国三桓家族被重新洗牌。但最终他们保住了家业,也保住了三桓的地位。

    但三桓这个地位仍旧不稳。因为阳虎并非是一个人在奋斗,他有着一大帮盟友,或者说支持者。

    其中最厉害的三位,是费邑邑宰公山不狃、季氏的季寤,以及叔氏的叔辄!

    季寤一直与阳虎在战斗着的,阳虎失败后逃离了鲁国,季寤也逃离了鲁国。

    公山不狃和叔辄却还在鲁国!

    他们一直在费邑,费邑则是整个鲁国仅次于都城曲阜的最大城邑,城高墙坚,兵精粮足,又有公山不狃这样的雄才大略者当政,凭鲁国的左右两军兵马,想要攻下费邑,难!

    更何况,公山不狃在阳虎逃出曲阜赴阳关固守时,又阴了阳虎一把,让阳虎把鲁定公、叔孙州仇放归。

    至少从表面上讲,公山不狃与阳虎并非同一路人!

    既有实力上的支撑,又有明面上的无关,那你三桓敢动公山不狃?

    而且,阳虎败逃齐国后,公山不狃立即又祭出了一大杀招:征召将礼仪仁德信这样的礼教天天挂在口里的孔子赴费邑做官!

    这意味着什么?

    老子公山不狃是忠君爱国的,阳虎的事件与老子无关。老子特别重视礼制,象孔丘这样宣扬礼教的人,老子都要重用!

    公元前501年,公山不狃派人携重礼请孔子出山,赴费邑为官。

    如果说,对阳虎的邀请孔子非常纠结的话,那对公山不狃的邀请,孔子怦然心动了!

    阳虎做得太出格了,他至少以季氏家臣的身份控制了季氏,这是一种对主人的背叛。

    忠,是孔子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孔子不想背弃自己的思想。

    但阳虎太强势了,当时的阳虎已经是鲁国执政大夫。孔子如果不去,极有可能遭到迫害,因为阳虎什么都做得出来!

    其实,在孔子眼里,阳虎是一个人才,但不合自己的理想信念。这样的人,叫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公山不狃呢?

    公山不狃动员阳虎放归鲁定公和叔孙州仇,这让孔子从心底里对公山不狃有了好感,而且公山不狃确实没有在阳虎事件中明显的选边站队。

    说穿了,公山不狃自担任费邑以来,没有做出过一件违反孔子所倡导的礼教之事!

    而且,公山不狃确实有才。他担任费邑邑宰以来,将费邑治理得井井有条,费邑人民对公山不狃非常爱戴。

    这样的人,是符合孔子心目中领导标准的。

    此时的孔子已经50岁了,用春秋时期的标准来看,孔子已进入老年人行列。

    哪怕是放到现代社会,五十岁的人,基本宣告没有机会出来做官了。

    孔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将他的理论实践化。现在,机会又来了,公山不狃诚恳邀请他赴费邑当官。

    看着自己的老师热情接待公山不狃派来的使者,仲由摇摇头,心中充满了疑惑。

    待来人走后,仲由满脸不高兴,对孔子道:“夫子是否有意应允公山不狃之请,赴费邑为官?”

    孔子知道仲由的个性,快言快语,也是最敢于直截了当质问自己的弟子中。

    见仲由满脸不高兴,孔子叹了口气,耐心解释道:“子路,汝认为费邑这地如何?”

    仲由一愣,老师问这做什么?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老师到底会不会去费邑做官!

    仲由直接道:“费邑是季氏私邑,仅此而已。夫子别叉开话题,弟子只想问夫子,为何要答应公山不狃?

    公山不狃无非季氏一介陪臣,夫子若应邀出仕,岂不是成为陪臣中的陪臣?夫子都一把年纪了,为何非得做这鸟官?”

    孔子有些生气,批评仲由道:“子路!为师问汝费邑如何,是想考考汝对鲁国各城邑是否了解。

    费邑是季氏私邑没错,但汝想过没有,当年周文王偏居丰镐之地,却成就大业。

    费邑于鲁国,其经济、政治、社会、军事、文化皆优越于当年丰镐之于商朝。若为师能够在费邑施展抱负,也不枉这一生所学。”

    若在平时,仲由吐个舌头,任凭孔子批评。反正对仲由来讲,经常受到孔子的批评是常态。

    但这一次,仲由严肃认真得很,他对孔子道:“夫子,这样的大道理,弟子说不过夫子。

    但弟子知道,公山不狃此人与阳虎一样,都是乱世之枭雄。其施政之本,并非为民,亦非为君,而为自己!

    夫子既然能拒绝阳虎,为何不能拒绝公山不狃?”

    孔子很不高兴。但仲由所言确有道理,公山不狃与阳虎确实是同一类人,从能力水平上讲,公山不狃甚至不如阳虎。

    只是自己这把年纪了,上次拒绝了阳虎就有些后悔,现在公山不狃来邀请,如果再失去机会,那自己就只能做治治学的先生,而不能成为如管仲、子产这样的政治家。

    这真的很遗憾啊。

    孔子想了想,对仲由道:“子路,汝之言,为师当然知道其中之理。只是公山不狃征召为师,如果拒绝,公山不狃定定不会善罢干休。还记得当年阳虎征召为师的情景吗?”

    前几年,阳虎初为鲁国执政卿大夫,即征召孔子出仕当官。

    当时孔子在纠结中选择了暂时不出仕,结果阳虎多次来邀请,最后苦口婆心劝说孔子,留下了时不我待的名言。

    当时,孔子在阳虎的一顿大道理面前,完全没有辩驳之力,只好答应出仕做官。

    但后来自己却出尔反尔,费尽心机拖延,已然失信于人。

    幸亏当时阳虎实在太忙,也没多大精力来顾及此事。否则,孔子失信于阳虎,阳虎完全可以因此而治孔子的罪。

    如今,同样的事又来了,只是这一次是公山不狃。这令孔子确实非常纠结。

    听孔子此言,仲由也默然了,但还是认为孔子不能答应公山不狃之请。

    孔子叹了口气,道:“学而优则仕。如今国家乱象环生,皆因礼崩乐坏,仁政缺失。如果为师有机会施政,将自费邑始,复兴周礼,推行仁政,造福百姓!”

    仲由见孔子还热血沸腾的样子,张口就道:“反正,夫子不得去费邑!否则......”

    孔子看着仲由,他没去猜测仲由否则下面的意思,仲由也没说出来。

    是的,按仲由的个性,仲由的否则,可能是他可能因此而离孔子而去,甚至成为反对孔子的人。

    其实,在仲由心中,不管孔子如何选择,他都会跟着孔子。

    仲由的否则,其实就是“那也只好随你”的意思。

    孔子纠结了几天,终于采取了未知可否的态度。

    公山不狃的人来,他热情接待,但嘴上不应允,也不行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