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皇朝青甲 > 第十七章 林州城的文人疯了

第十七章 林州城的文人疯了

    醉了一下午的步青甲,在戌时中醒了过来。

    揉了揉有些昏昏的脑袋,“酒量怎么越来越浅了。”

    当下的酒,皆是一些浊酒,度数不高,差不离也就十到二十来度罢了。

    一直侍候在外的下人,听见房内响动及声音,赶紧点了灯。

    “步公子,你醒了。”下人掌灯,来到床边。

    步青甲见有吴家下人,心中暗道一声,‘还好,没说些前世的话,要不然,后果难以想像。’

    来这个世界二十多年了,步青甲一直小小翼翼的。

    这么些年过去了,步青甲一直以为自己快要被同化了,可有时候还是保留着一些前世的习惯。

    比如喜欢对比,比如喜欢自叹。

    这个世界,如同自己前世北宋时的模样,但又不一样,似唐,似宋,又似明的。

    地域有些类同,但也有些不同。

    总之,像虽像,但又不像。

    爬将起来的步青甲,穿了鞋,“实在有些抱歉,让你久候了。”

    “步公子,我家老爷吩咐我,让我守着你呢,就怕你醉酒出了事。不过步公子你的酒品非常好,从下午一直睡到现在,而且连鼾都不打呢。”下人端来水盆。

    步青甲笑了笑,洗了洗脸。

    酒品,那是自己这些年养成的。

    想前世,自己喝完一醉起来,那可就胡言乱语一番,行动也都变得有些诡异无比。

    记得有一次。

    步青甲一喝醉,就没个正形,跑到楼下,也不知怎么滴,牵起同小区的一条狗子,就舞了起来,也不管自己是人还是狗。

    而这一舞,就是半夜,嘴里还时不时的哼唱着舞曲的歌调。

    这也让整个小区的业主们,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他起步青甲的‘高光’时刻。

    也正是因为这事,步青甲在小区里出了‘名’,在网络上更是出了‘名’了。

    将将吃过似晚饭非晚饭后,下人收拾停当离了去,留下步青甲一人独守空房。

    坐于桌前的步青甲,一边喝着吴家提供的茶水,一边望着偏院小门,心中期待昨夜那道娇小的身影。

    步青甲其实也知道。

    今夜,乃至接下来的两个月内,那道娇小的身影都不可能会再出现了。

    昨夜他已是叮嘱过小尼姑,让她以后不要再来了。

    而偏院中,又有他步青甲在,小尼姑想必是不可能再来的。

    步青甲虽明白,可心中好似依然期待。

    正人君子之形像,还是自己的坚守,好似在昨夜之后,就不复存在了一般。

    “有色心没那色胆,还自命清高。步青甲啊步青甲,你也是够够的了。”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后,步青甲起身,出了房,在偏院中闲庭信步。

    虽是夜间。

    但林州城中却是灯火辉煌,照映着林州城整个天空。

    这一夜,步青甲有些难以入眠。

    而除了步青甲还未睡之外。

    瓦舍里听完曲的百姓,往家走的路上,各个兴高采烈的,哼唱着从瓦舍里听来的新曲子。

    ‘君不见,黄河之水...’

    淮河边上,驻足采风的,还是倚栏装X的,更或者寻机慕色的学子们,书生们,读书人等,以及那些秀才们。

    耳中传来了一众百姓们哼唱的曲子,心中狐疑不已。

    “王兄,刚才你听见了吗?那些人嘴中哼唱的,为何像一首诗?”一书生倚靠画舫栏,侧头问向好友。

    好友双目眺望,双耳高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倒海不复回。君不见......好诗,好诗,好诗啊。”

    “王兄,这诗作出自何人!”秀才听完好友的吟诵之后,顿觉此诗绝非自己听过的,更不是自己见过的诗作。

    在他的印像中,绝对没有此诗的任何记忆。

    而此时,却是从那些普通百姓的嘴中哼唱出来,书生心生好奇,又震惊不已,脸上布满了不可思议。

    王姓好友一脸回味,惊叹不已,突然大手一拍画舫栏杆,惊呼道:“必是那传说中的李慕白,李大先生的大作。”

    瓦舍里听完曲回家的百姓,所路过之处,必有沿着整条淮河的。

    这两书生听见了,其他画舫的人,必然也听见了。

    自然,有一些读书人一听之后,就奔出了画舫,拦住百姓询问,“喂,你刚才哼唱的曲子,来自何处!”

    “秀才爷你也喜欢听曲?”百姓被拦着,还以为拦着自己的秀才好听曲。

    秀才心急于知道此曲来自于何处,继续追问道:“曲子来自何处!你只要如实回答了,这一两银子就是你的。”

    “回秀才爷,这曲是我从兴淮瓦舍里听来的。听兴淮瓦舍的古老板说,那曲子是他们新作的。”百姓见有一两银子可拿,眼中泛起亮光。

    秀才越过所拦的百姓,丢了一锭一两银子给他,拉着几个好友,往着百姓嘴中所说的兴淮瓦舍狂奔而去。

    百姓接了银子,一脸的高兴,“没想到,听曲只花了两文,回去时到还挣了一两银子,这曲听得真值。”

    得了钱的百姓脚也没停处,急忙往家赶,想要把这么好的事情,向家人炫耀炫耀。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不多时,这本欲收了场的兴淮瓦舍,见突然涌进上百的读书人之后,着实吓了一大跳。

    古老板见如此多的读书人来到自己的瓦舍,那是惊慌失措啊。

    这些读书人,他们可不敢得罪,更亦是不能得罪。

    小心,且谨慎的古老板,点着头,哈着腰,一副恭敬的模样,“诸位秀才爷光临,小的实在有些惶恐,敢问诸位秀才爷光临我这小小瓦舍,可是想听曲?”

    “听闻,那首‘君不见’的曲子是你的瓦舍新作,敢问,此曲是何人所作,还请老板请将出来,让我等拜会拜会。”秀才们一来,到也不敢托大,拱了拱手言道。

    能作出他们认为的‘君不见’这样的诗作来的,那绝对是文坛大家,甚至有可能是他们一直所仰慕,亦从未谋过面的,传说中的李慕白。

    ‘君不见’说是曲,但在他们听来,就是诗作,而且是大诗作。

    众读书人料想,能作得出此等诗作出来的,非传说中的李慕白莫属了。

    李慕白现于五年前。

    五年里,到处都有传闻李慕白的踪迹以及诗作。

    只要是李慕白所出之诗作,皇朝也好,还是北狄也罢,更或者西夷,所有的文人都争相求颂。

    甚至,有不少人放言,愿以千金求见李慕白一面。

    可是,到如今,也没有人听说过,谁见过那位传说中的李慕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