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包子

    每个家庭似乎都有一个忙碌操心的女人,一个无所事事的男人,和一个无所谓的孩子。

    包子真的非常好吃。

    一口咬下,麦香混合鲜美多汁的肉香在口腔炸开,不断刺激味蕾,让人恨不能把舌头都吞下去。

    五个人都吃的很慢,嘴角流下的油汁也要用指头擦回嘴里,再把手指头抿一下......

    这种吃法在后世会被耻笑,但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觉得这样做不对。

    长期缺乏食物和对于食物的渴望会让他们以最节省、最不浪费的方式来填充肚子。

    这个时代没有浪费。

    不是他们都吃饱了,而是不舍得吃了。

    秦玉珍只说了一句吃多容易滑肠,其他人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五个人每人吃了两个包子就停下。

    长久没有吃肉食的人,肚子里没有油水一次吃的太多容易拉肚子。

    拉肚子不就是浪费吗......

    唐振宇直接将剩下的四个包子用笼布裹起来塞到秦广志怀里。

    “这几个你带回去给婶子和广义他们吃,我一会再蒸。”

    秦大海急忙拒绝,唐振宇却又取出一块大约一斤的肥肉放在碗里:“大海叔你跟我家客气什么,这点肉也拿回去千万别见外,否则以后你也别往我家拿东西了。”

    秦大海摆手苦笑道:“其他东西我也就收了,这可是肉。满村你见过谁家送别人这么大一块肉的?不合适不合适。”

    唐振宇笑着说道:“大志叔家我也给准备了一份,你要是不收我怎么给他?你这不是挡别人事吗。”

    秦玉珍虽然心里不舍,但还是劝道:“大海你就收下吧,这是孩子一点心意。”

    秦大海看向一直不说话的秦怀风。

    秦怀风点点头说了:“收下吧。”

    秦大海便不再拒绝。

    几人聊了几句,又让给秦玉珍放了小半天假,带着儿子一块离去。

    窑洞里终于只剩下母子两个,唐振宇这次将这两天的事情简单的给秦玉珍说了一遍。

    看着炕桌上的二百块钱,秦玉珍慌了。

    “你不到三天就೾了这么多?他们能给,你也敢收?”

    秦玉珍是真的害怕,她长这么大从来就没听说过有人几天时间从公家手里赚了几百块。

    卖几毛钱鸡蛋都能被抓起来,更别说这么大一笔钱。

    万一被人举报了,那还得了!

    唐振宇见她慌张模样,便知道吓着了。

    于是说道:“您就当这些钱是农机站为了感谢我私下对我的奖励,就是有人查起来也不怕,你就放心收着吧。”

    秦玉珍一听,却更是担心:“这要是让人发现了还得了!你明天把这钱退了去,咱踏踏实实过日子,有吃有喝要这么多钱干嘛?”

    唐振宇只好放大招,指着柜子上的一大堆东西道:“这钱都花了一百多块了,这些东西都是。总不能拿着这些东西去还吧?再说要不是我帮县上修好了十几台拖拉机,农机站都能让各个公社给拆了。要不然咋可能招我当技术员呢?妈,你就放心吧,这是我应该得的,没人知道也没有人会说闲话。另外还有一件事我得给您说说。”

    在经过时代和家庭巨变后,秦玉珍变得谨小慎微,政策稍有风吹草动就担惊受怕,她从不惹事,遇到事也是能忍就忍,见到天上掉馅饼都会绕着走的人。

    这一大笔钱的确让她感到害怕,虽然儿子说没事,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秦玉珍看着那些东西内心无比纠结,一百多块钱啊,家里现在就剩二十块哪里能凑的出来。

    又听到儿子说还有一件事,心中更是不安。

    明知道是转移话题,也急忙说道:“啥事你说,妈听着。”

    唐振宇当即把他救南平山一家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然后道:“我看他们家似乎不太简单,那老太太对京城里的事熟悉的很。说从去年开始已经有一些人陆续得到正义的支持,知青回城的越来越多,上面的政策可能又要有大变动。妈,咱要不要给爷爷奶奶写封信回去?”

    他们从67年初到77年初这10年几乎没和京城有过任何交流,去年年底收到的包裹上除了邮电局名字,就是秦家村地址,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

    只是那件大了两号的男式新衣服上,衣襟下摆里面绣着两个红色的字:“念”和“孙”。

    奶奶给大户人家当过陪读丫鬟,一手绣工学的极好。

    所以当母亲看到那两个字时当即就哭了出来,告诉唐振宇这是京城里的爷爷奶奶寄来的衣服,他们还记着自己母子俩......

    今年年初又寄来二十块钱,仍然是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那场关于命运转折的会议在今年年底才会召开,但显然现在已经有一些发生了变化和松动。

    明年更是关系到老唐家命运转折的一年,在此之前,唐振宇想改变和挽回一些遗憾。

    秦玉珍又何尝不想联系京城,可是一想到可能会造成的后果。

    她不由得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当年说了划清界限老死不相往来,万一被人发现,被举报了,会连累他们,好不容易这些年熬过来了,再整出啥事,我死了都没脸见他们。算了,算了,不折腾了。”

    当年为了保全唐振宇母子,奶奶含泪逼着母亲和父亲“离婚”,又和老秦家划清界限断绝关系,自愿回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这才好不容易脱了身。

    唐振宇知道她口是心非,心里比谁都想知道家里状况,可胆小的毛病又犯了。

    于是也不再劝她,暗道自己写封信就好何必让母亲担惊受怕。

    别人担心这担心那,唐振宇可不会担心,因为他知道很多事情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秦玉珍絮絮叨叨说着,唐振宇微笑附和,大多是安慰和应承。

    重生一回,唐振宇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听母亲叨唠。

    听她讲姥爷、爷爷奶奶还有父亲叔伯兄弟如何如何,上班下班,几个妯娌相处和谐没有龌龊,孩子们嬉笑打闹搞的恶作剧......

    唐振宇知道母亲想京城的亲人了。

    甚至她非常迫切想要知道父亲的情况,但这心思却被她死死藏在内心深处,只有在她觉得安全的时候才能说出来。

    “冷锅冷灶的吃个屁啊!人家儿子回来了还能想起咱?爸,我妈到底还回不回来了?累一天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峰子你去做饭!”

    “我做?凭啥?你咋不做?”

    “凭啥?就凭我是你哥!”

    “大的让小的知道不?你是我哥才应该让着我,所以该你做。”

    “你看我瘸着一条腿怎么做饭啊?”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