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浪在大清朝 > 第十一章郑家有男初长成

第十一章郑家有男初长成

    过了大年十五,祖父便带着全家以及几个绿营的兄弟回郑家坝准备春耕去了,郑三娃则被安排住到外公家里继续学业。

    外公自然高兴的很,声称三娃想住多久就住多久。由于家里的伙食比较清淡,担心习武的三娃营养不足,还每天多煮几个鸡蛋给三娃,把其他娃娃馋得不行。

    在感冒发烧都能要命的时代背景下,怕死的三娃学医分外用功,加上外公的倾囊相授,其进步速度堪称一日千里。

    私塾那边继续学着,不去不行。去了最多挨老秀才打,不去怕是要挨父母的混合双打。

    等到祖父他们忙完春耕回来,母亲挨个去拜访老师,外公是使劲夸,老秀才是猛摇头,爽快的母亲也不废话,一顿板子让三娃当天就只能站着吃饭。

    板子效果很好,到夏天的时候郑三娃同学取得了学术和医术的双丰收:老秀才宣布免收三娃明年的学费,外公则直接让三娃坐堂问诊了(当然,他还是会坐在旁边把关)。

    母亲很高兴,祖父很高兴,全家都很高兴,郑三娃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幸福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五年就过去了。

    五年间郑家变化很大,祖父提前退休让父亲接了班,大伯在富顺那边安了家,逢年过节才回来,大娃二娃在王家送外卖表现不错转正了,三娃最厉害,医术上取得了龙泉人民的广泛认可正式坐堂行医了,顺便还抽空考了个秀才身份从老秀才那里毕业了。

    同时,由于祖父策划得当加上母亲的精心打理,郑家顺利的度过了战争赔款带来的财政危机,实现了更多的账政盈余,并趁着大量农民破产的机会购入许多农田,实现了家族固定资产的大幅增长。

    当然也有不顺心的事,比如大娃心心念念的小姑娘没有看上大娃,比如父母又给三娃添了个小妹妹,比如祖父纳了个破产农户的女儿作妾…健壮的祖父对家人的反对不屑一顾。

    这年头女儿是赔钱货,想要嫁得好必须要有相应的嫁妆,否则只能嫁给穷人,或者给富人作妾。妾是没有人权的,家庭地位相当于宠物狗。谁愿意心爱的女儿去给人作狗?所以父母对于又添了个女儿心情复杂。

    三娃对祖父焕发第二春表示理解,只是觉得相处有点尴尬,不知道该怎么跟新人打招呼。叫奶奶吧叫不出口,她比三娃大不了两岁,跟着祖父叫她的小名小花吧,似乎也不妥当。总不能叫姐姐吧?

    小花倒是挺大方,见到三娃就招呼:“小三!”,三娃总是怀着复杂的心情尬笑。

    最让三娃烦燥的,是那个拒绝了大娃的巡检司漂亮小姑娘。小姑娘是陈巡检的小女儿,比三娃大两三岁。最近陈姑娘总是跑来找三娃看病,三娃看了说没病,她偏说有病,好不容易哄走了,过一两天又来了。前天说头疼,昨天说肚子疼,今天说腿疼,病灶逐步下行。

    三娃怀疑陈姑娘起了什么不好的心思,自问也有心动的感觉,可是有大娃这层因素在,总觉得不好意思下手。

    对了,三娃现在有大名了,是参加科举的时候祖父给取的,叫郑川,一个土得掉渣烂大街的名字。主要是祖父识字不多,川字是他识得的字里不多的几个可以作名字的,而且川字横过来就是三,给三娃正好。

    这几年郑家的武学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达到了崭新的高度,对郑家来说其意义不亚于财政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起因是郑三娃搞出了两种护具:先是根据前世的经验制作的击剑护具,然后把护具中的硬质材料换成弹性材料,再加上护档和护腿凑成格斗护具。这两种护具的出现使得对抗练习可以无限接近于实战。

    真正的高手都是实战打出来的,没有经历实战锤炼的武功都是花拳绣腿。

    两年前三娃把护具制作出来后,祖父和父亲如获至宝,每天不玩上个把时辰便浑身难受。身为制作人的三娃反倒捞不着上场玩耍的机会,一是怕他人小力弱伤着了,二是怕他玩物丧志耽误了学业,毕竟这东西太好玩了。

    两位中老年运动员旬月间便体会到这个东西的好处,自觉技艺大幅长进,便招集全体外卖从业人员轮流回家接受秘密培训,并将此物列为家族核心机密严禁外传。

    于是郑家人的武功在高强度实战对抗中,从庄稼把式迅速提高到专业队水平,作为家族第一高手的郑勇同志甚至达到了国家队板凳队员的水平。

    今年三月间年满十四周岁后,三娃终于得到许可能够上场比赛了。击剑和拼刺的道理是相通的,只是从单手握持变成了双手而已,稍加适应便能运用自如。于是第一高手悲摧了,被儿子以压倒优势击败,偶尔能刺中三娃一枪便兴奋得好似夺了冠…

    最气人的是格斗比赛,开始的时候还能凭借身高力量和经验上的优势压制三娃,一个多月后就发生了大逆转,身体条件明显处于劣势的三娃逐渐扭转了形势占了上风,最近甚至能像逗小孩一样压着父亲打。如果不是父亲不要脸,时不时在场上端出父亲的架子来,三娃绝对能把父亲的屎打出来。

    身为前任第一高手和现任父亲的郑勇同志抑郁了,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吃不喝不出门。母亲去劝也没用,祖父下令也不听,最后儿子跑到面前跪下不起来,才勉强开始进食。

    虽然进食了,却神情恍惚行为失常,正事也不做,老是一个人发呆。母亲劝他:“儿子是天才,输给他不丢脸。”不听,又劝:“儿子这么强,作父亲的应该感到骄傲才是。”也不听,母亲没辙了。

    儿子跑去说了句:“要不我教你,保证你能跟我一样强!”父亲眼中慢慢有了神光,神情复杂的猛点了一下头。

    “武功就是力量,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力量包括体力和智力,体力是基础,这个你不缺,你的耐力爆发力和技巧都很强,不输任何人,你是智力方面有缺陷。”三娃后脑勺挨了一巴掌“我听懂了,你说老子是傻子。”

    “哎呦,我说错了。不是有缺陷,应该说是没有动脑子。”

    “我听着咋个还是一个意思嘞?”

    三娃苦笑:“你其实是动了一点脑子的,只是没动够。你很善于观察对手的弱点并且找到机会击败对手,但是遇到高明的对手不给你机会你就麻爪了,你不善于主动去制造机会击败对手。外面那些对手比较弱,不需要动脑筋。家里老爷子倒是很强,可当年没有护具不好动真格的,现在有了,可老爷子也老了,跟他动手还得收着劲使劲放水,这种情况下自然用不着动太多脑筋。”

    “我当初刚上场的时候吃了很多亏,但是熟悉了你的动作习惯和攻击范围之后,你就很难攻击到我了。然后因为你轻敌被我击倒几次后,你也不给我机会攻击了。这时候我就开始主动佯攻扯动你,用假动作欺骗你,并预判你可能会采取哪一种或几种方式来应付我,而我早已准备好下一步的一个或几个攻击方案来击败你。因为太熟了,我能准确预判你下一步的动作,基本能预判到再下一步,偶尔能预判到第三步。”

    郑勇同学听得目瞪口呆,旁听生祖父不由得抚掌长叹。

    “我现在怀疑自己真的是傻子,完全听不明白,但是感觉真的很厉害(这是学三娃的口禅)”郑勇同学由衷的说道。

    “说十句还不如练一盘,咱们边练边说。”便拉着父亲下场进行教学比赛。

    一个多月后,知耻后勇的郑勇同学又是一条好汉了,虽然还是干不过儿子,但也能有来有往,偶尔还能依仗身高力大的优势打成平手了,长进之大令祖父和三娃欣慰不已,郑家武功后继有人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