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浪在大清朝 > 第二十章初次见红

第二十章初次见红

    一大早郑把总就把两个贪睡的儿子拉起来陪他跑步。

    昨夜回去的路上,大娃被三娃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批评他不该临阵轻敌,并举了很多因轻敌而丧命的例子。当老汉儿的大表赞同,并趁机大肆展开自我表扬,称自己临阵之时是如何如何的谨慎。被两爷子喷了一脸口水的大娃十分郁闷,许久不能入睡,以至于跑步都没精神。

    早起忙活的羌族朋友纷纷与大娃打招呼,让大娃萎靡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甚至脱下单薄的上衣露出结实的肌肉,鼓足干劲跑到前面领跑。父子俩蹙眉望着大娃远去的背影,眼中充满对智障的关怀。

    三娃对父亲说要让大娃悠着点,这里接近高原地区,没有相当时间让身体适应的话,容易得高原病。郑把总听不懂什么高原病,但知道儿子医术很好,听他的总没错,便招呼大娃停下来。

    大娃精神十足的回应着羌族同胞的问候,哪里还听得见父亲的招唤,还越跑越来劲,父亲和老三都收工了,他还在跑,直到见到了马头马尾两兄妹才停下来。

    马头背着弓箭扛着枪,和一群青壮汉子准备去支援兄弟寨子。大娃停下来和马头叙话,马尾妹子操着磕磕绊绊的汉语充当翻译。此时另外两个跑友早己在小河里洗完了澡换好了衣服。

    马头骑马走了。马尾和大娃说说笑笑回了寨子。羌寨打仇人打群架是常事,没什么好担心的。

    中午时分,营地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去寨子里摆摊的也陆续回来了。

    躺在外面草地上晒太阳的三娃听到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连忙起身望去,只见几骑人马迅速的冲进寨子,接着便听到一阵尖厉的唢呐声传来。

    营地中轰然骚动起来。三娃抓住一个从羌寨奔跑回来的伙计问怎么回事,伙计说寨子里派出的援兵回来了几个,报警说有大量敌人来袭。三娃连忙跑回营帐去拿武器,见父亲己集合了部下,正在大声吆喝:“长矛队集合!”,管事们正在组织伙计修建工事:把装货的箩筐和麻袋堆砌起来组成一条连续的防线。整个营地显得忙而不乱,紧张而又有序。

    一群身着皮袍面染高原红的汉子呼啸而来,纵马在羌寨兜了一圈,砍翻了两个跑得慢的老人,便转头向商队营地冲来。见营地中己是严阵以待,又有官兵打出认旗站在那里,便又策马转回羌寨,在大路边上下马休息。

    有伙计介绍,这是藏人土司的卫兵,简称土兵。三娃问道:“土司也是朝廷封的,还敢杀官兵不成?”,伙计答道:“打起仗来谁还管这些,杀红了眼,总督来了也照砍不误。”

    三娃站到临时工事上去数土兵数量,约有三百人上下。便替去寨子里玩耍未归的大娃担心起来,寨子里的男女老幼加起来不过四、五百号人,如何能抵挡如狼似虎的土兵?

    父亲安慰儿子:“没事,羌人好斗,打仗是全家一起上,虽然野战不行,守碉房碉楼还是能守一守。还是先担心你自己的安全吧,土兵要是打不下寨子,说不定就要拿我们来泄愤。”

    果然,下午土兵的围攻打得十分艰难。羌寨的布局构造十分有利于防守,虽然没有城墙之类的防御设施,但那一座座碉楼碉房构成了巧妙的防御体系,使进攻一方很难发挥兵力优势和装备优势。想象一下日本鬼子的碉堡,几十座碉堡错落有致的连成一片,中间只留下必需的狭小通道,屋顶上还有通道以便于撤退转移,怎么打?

    勇敢的土兵们吃饱喝足以后,以愚公移山的大无畏精神,拎着腰刀顶着盾牌冲了进去。

    见营地一时半会没事,超级喜欢看热闹的三娃拿出自制的攀岩工具,直奔后山而去。只见他在绝壁上攀沿而上,在无处立足的地方敲上钉子挂上绳子,时不时还要跳起来去抓上面的岩缝,看得观众朋友一身冷汗。偶有失足跌落,更是惊得下面一阵鬼叫,好在身上系着保险绳,有惊无险。

    来到寨子正后方的绝壁上,用绳子把自己挂牢靠,便观察寨子里的战况。

    土兵们也是有战术的,有主攻,也有佯攻;有人举着盾牌打掩护,有人举起弓箭压制对手的远程火力,还有人拎着铁锤砸门。有的碉房被攻破后,里面的人便通过楼顶的通道撤离;也有攻进去又被赶出来的;甚至有被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援兵堵住后路,来个瓮中捉鳖的。三娃还看到大娃在帮着马尾她们砍人,虽然脱了马甲穿着羌人的皮袍子,远远的看不清,但那高大的身材辩识度还是很高的。大娃身边还有个女的也在和土兵厮杀,凶猛得很。

    傍晚时分,大部分土兵撤了出来,在大路边上埋锅做饭,只放了少量人马监视寨子。

    三娃也撤回营地,两个徒弟连忙上来帮着师父卸装。父亲也过来看三娃的装备,看着绳子上的各种扣件连称好精巧,完了又扇了三娃一巴掌,骂到:“狗东西,有好东西都藏着掖着不给老子用,老子打猎采药都用得上。”

    听了三娃汇报的战况,管事们一致认为寨子一时半会打不下来,一致担心土兵杀红眼拿商队开刀。有人提议退回去,有人主张留下来。留下来风险固然极大,但利益也是极大。最后商人骨子里的贪婪和冒险精神占了上风,决定留下来看看,万一过几天就停战了呢。

    大娃摸黑溜回来搬救兵,被管事们坚决的拒绝了。商队是来求财的,不是来打仗的,遇到这种事情只能保持中立两不相帮。大娃很郁闷,说马尾伤心得很,眼睁睁看着奶奶被土兵砍死,一心只想跟他们拼了,要不是大娃护着,怕是己经战死了。

    众人默然。

    见求援无望,大娃说他还要回寨子,不能让可怜的马尾白白去死。借着篝火的照耀,能看到大娃疲惫的双眼己布满血丝。

    三娃人狠话不多:“我和你同去。”“哗啦”一声,两个弟子和敢死队员们一起站了起来,要求同去。

    三娃摆摆手,道:“胖子和老肖要是走了,那帮土匪谁来管?敢死队也留下来,帮我老汉儿守好营地,谨防藏蛮子见财起意下黑手。”说完拿起装备就走,跟着大娃一起去羌寨。

    见到马尾的时候,这姑娘正靠坐在墙角发呆,见大娃回来,眼中才有了点神采。得知救兵只来了一个,而且是个嘴上没毛的,马尾不免有点失望。大娃又不好意思说弟弟能打自己三个,只是一个劲的保证要保护好寨子。

    三娃好好打量了一下所在的碉楼。这是一个纯粹的防御工事,专门用来屯兵屯粮的,平时并不住人,战时则是防御核心。碉楼内有八层楼,比一般只有三到四层的碉房高很多。此时便有许多从各家抽调的男女驻守着,老少皆有,也不知战力如何。这里驻守的人不仅要守住碉楼,还要随时支援周围的碉楼碉房,见哪里吃紧,便从空中通道派人过去,有机会也从地面出击。只是由于马尾的缘故,地面出击的频率高了许多,这姑娘出击不看有没有机会,只看有没有体力。

    早上起来吃了顶楼送下来的饭菜,大娃三娃在羌族同胞们的注目礼中,穿好自己那套顾头不顾腚顾前不顾后的盔甲。有了盔甲,大娃也不穿那件借来的皮袍了,太热太累赘,只是号衣也不能穿,借了两件羌人的袿子穿在里面。

    敌人来得很早,刚一露面,马尾就迫不及待想要出击,却被三娃抓着衣服拎了回来。三娃只说现在出去早了点,再等等看,也不多解释。大娃说听我弟的,他是秀才,聪明的很。大娃昨天表现神勇,己经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何况秀才的名头也很吓人,众人慑服。

    结果等到快中午了也没有等到出击的命令,整个突击小队七个人都开始骚动起来。在二楼瞭望口观察了半天,看到藏兵有撤退的迹象,三娃:才下来招呼大伙开门出击。

    三娃提着长枪背着打狗棒,和挎着腰刀拿着弓箭的大娃一起拉下面罩,并排走在前面。突击队队长马尾被两个大汉挡在后面干着急。

    寨子里的道路十分曲折,走上几步就要转弯,弓箭基本上没有用,你刚举弓,对方早就一刀砍过来了,或者一闪身就不见了。而且皮袍子对弓箭有一定的防护力,射中躯干的活,往往不能致命,这时候弓箭手就危险了。但这对于郑家兄弟来说不成问题,有弟弟在身边护着,有护具穿着,大娃心里踏实的很,哪怕箭术菜得很,五米之内命中率还是很高的。

    只见大娃鬼鬼祟祟在墙角偷窥了一眼,便站出来从容射出一箭,正中两米外一名土兵的后脑勺。听到惨叫声的土兵们挥刀冲来,又有一人被大娃从容瞄准射在脸上。此时三娃早己站在大娃身边摆好了姿势,对并排冲来的两个土兵来了个弓步刺杀,只见大枪快速伸缩连刺两下,两人便捂着喉咙倒了下去。剩下一个使弓箭的刚射出一箭,便被三娃疾步上前一脚踹倒用枪抵住喉咙,正准备叫人上来抓俘虏,却窜出来一头母豹子,一刀扎在土兵胸口,眼见得活不成了。

    马尾把刀从尸体上抽出来,一边擦刀一边说:“早这样杀多好!”

    三娃无奈的说道:“早出来早就被包围了!你能保证我的后路安全?我这盔甲可护不住屁股。”马尾不说话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