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浪在大清朝 > 第二十二章吃烧烤唱K

第二十二章吃烧烤唱K

    和父亲说完话三娃就睡了,晚饭都没吃,前来服伺的两个徒弟很担忧,祖师爷说这是初次杀人的不良反应,过两天自己就好了。

    其实三娃是太累了,就象打了一场超高强度的比赛。多年的运动生涯使他明白,狮子搏兔也须尽全力,无论你水平有多高,都可能因为轻敌而输掉比赛。以前比赛是搏输赢,现在比赛是搏性命。以前比赛输了失去的是奖金,现在比赛输了失去的是生命。和西林寺的土匪作战,因为有父亲在身边可以依赖,精神上没有什么负担,身体也很放松。这次独立作战,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都承担了太大的压力,结束以后感觉特别的疲劳。

    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教练员,三娃前世的生活都是很单纯的,就算是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和坎坷,现在看来其实都是无所谓的。和父亲这种在残酷的环境中历经磨难成长起来的人相比,三娃觉得自己真的还是个孩子。

    潜意识中觉得父亲是可以信赖的人,所以三娃在父亲身边睡得很香,直到大娃这个憨憨强行把他摇醒。

    “快起来,羊肉要烤好了,闻起香得很!”大娃一边摇一边喊。

    三娃使出吃奶的力气…伸了个懒腰。反正也醒了,肚子也饿了,就去吃点吧,而且羊肉也挺诱人的,平时也不容易吃到。

    两兄弟手牵手走进欢乐的广场,意外的没人来打招呼。大娃说马尾他们几个知情人都签了保密协议,不能和别人说商队的人参战了。至于其他目击者,由于头人亲自宣布说两个没脸的怪物是山神爷爷派来的,己经回山了,大家都毫不怀疑地相信了…难怪这么厉害,确实不象普通人。一直有偶像包袱的三娃彻底放松下来,可以做回自己了。

    广场上载歌载舞,热闹的很。马尾为首的突击队己经变成了歌舞队,被其他人众星捧月一般围在中间。作为功臣,无论唱得好不好跳得好不好,他们今天都是整个寨子最靓的仔(妞)。

    烤全羊是从下午开始烤的,烤到现在己是外焦里嫩,十分的可口。吃一口羊肉喝一口咂酒,大娃吃得眉飞色舞。三娃只啃羊肉,不喝酒,主要是觉得不卫生。咂酒坛子上的那根竹管不知被多少人吸过,现代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与人共享一根吸管。

    由于藏族在此地处于强势地位,又是商队的主要贸易伙伴,商队和羌寨双方达成共识要划清界限,商队其他人因此并没有来参加羌寨的庆典。穿着号衣梳着辫子的两个家伙混在人群中大吃大喝就显得有些碍眼。三娃感受到人群中的异样目光,吃干抹净就想拉着大娃回去,却被赶过来的马尾拦住不让走,非要拉着两人去跳舞。

    被马尾拉到场地中间,突击队员们很默契地把三人围在中央。兄弟俩不会跳舞,马尾说学着她的动作跟着跳就行了。马尾舞姿优美,赢得阵阵喝采,兄弟俩动作笨拙,搏得了阵阵笑声。两只大笨熊的拙劣表演给羌族同胞带来了异常的欢乐。

    三娃是个人来疯,跳得兴起,便说我给大家唱首歌吧。前世他可是K歌之王,还会弹吉他,可惜这里并没有吉他。于是从演奏乐器的羌人那里找来一只羊皮鼓,用非洲鼓的技法轻轻敲了起来。乐手们见他要表演,便停止了吹奏,跳舞的人群也在马尾的指挥下安静下来,纷纷席地而坐。

    虽然三娃并没有接受过声乐训练,却极为擅长模仿,一首地道的刀郎版“我的祖国”随着鼓声缓缓飘出:“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梢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苍凉浑厚却又高亢无比的歌声扬起在广场上空,人们听得如痴如醉,无论听得懂听不懂,都在赞叹:太好听了!实在是太好听了!

    唱到第三段的时候,人们已经能轻轻哼着旋律与之相和,不会歌词就“啦啦啦”着。到了副歌结束三娃歌收鼓歇的时候,全场静默三秒钟,突又有人啦了起来带动全场应和…三娃心想,这是遇到抢话筒的了。算了,没法好好唱了,走人吧。

    把鼓还回去准备走人,却被鼓手拉住了不让走,马尾过来翻译:“这位是我们寨子里的金嗓子,名字叫侯宝。他要和你对歌”,“侯宝兄,我不太会对歌。”“没关系,我唱一首你唱一首,比比看谁的歌更多。”“这样啊,那太好了,来吧!”

    这不就是K歌比赛吗?一个人都能唱到天亮的三娃大喜过望,K歌之王的荣耀必须要维护!!!

    山寨歌王侯宝上来就是一曲高亢的山歌,嘹亮的歌声赢得热烈掌声,三娃应以“山丹丹花开”同样获得了交口称赞。羌族民歌一般没有固定的歌词,都是用相对固定的曲调和套路即兴发挥,理论上可以无限循环下去。三娃的歌却是风格多变,美声民歌流行歌,汉语粤语闽南语样样精通。到最后山寨歌王词穷认输,三娃还意犹未尽。

    两大歌“亡”在那里拼得声嘶力竭,听众们并没有闲着,随着节奏纷纷跳起了羌式广场舞。只是三娃节奏多变,常常让舞者无所适从。

    大娃的舞艺大有长进,只见他站在那里也不怎么走动,只是随着节奏摆摆手跺跺脚,马尾自会围着他翩翩起舞,看着十分的和谐。其实三娃会跳舞,只是那些街舞霹雳舞在这种场合显然格格不入,这里是广场舞的天下。

    曲终人散,兄弟俩回到营地,父亲还在灯下等着。见三娃精神不错,父亲露出了宽慰的微笑。“老汉儿,三娃子今天跟寨子里的歌王比赛唱歌,比赢了!”躺上床的大娃汇报。“三娃子还会唱歌?”“会啊,唱得还多好听的。”“以前咋个没听你唱过喃?”问三娃。“这两年在变声,声音跟鸭子叫一样难听,怕你听到打我。”三娃回答。

    父子三人的卧谈会开到很晚,还八卦了马尾和大娃之间的事。大娃大方的承认喜欢马尾,主要是被她活泼而又刚强的性格所吸引,也不知马尾对他印象如何。三娃说马尾对大娃明显有好感,大娃和父亲听了都很欣慰。

    次日傍晚时分,出去支援友邻羌寨的马头回来了,晚饭以后在妹妹的陪同下专程过来拜访大娃和三娃,对他俩拔刀相助的行为表示感谢,同时送上两件皮袍作为谢礼。现在寨子里别的东西不多,就皮袍子多。

    皮袍子在本地是男人们居家旅行杀人越货所必备的。出门在外不方便的时候,随便找个避风的地方裹着袍子就能过夜。没有这东西可不敢随便出门,这里无论冬夏,夜里都冷得很。何况这东西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弓箭的伤害,远射都不一定能破防。

    由于需要马尾居中翻译,兄弟俩跟马头的交流很是费力,客套完了就都不想说话了。于是马头就提出告辞,并代表头人和家父邀请兄弟俩明日到家中作客,以便当面表示感谢。大娃自然高兴的接受了邀请,三娃却拒绝了,理由是功劳都是大娃的,自己并没有做什么,不好意思接受长辈们的当面感谢。翻译这些话的时候,马尾的脸色很古怪。马头本来就不太相信三娃有妹妹说的那么厉害,听他亲口承认自己只是个打酱油的,印证了自己的判断是对的,顿觉心头敞亮,看三娃便觉颇为顺眼,对他的拒绝便也不以为意。

    其实三娃主要是不想去当电灯泡,想给大娃多一点和马尾相处的时间。同时也是因为害怕少数民族规矩多,到时候不小心犯了忌讳就不好了。

    送客的时候,马头顺口说起藏兵已经撤了,他本人也是因此才得以回归。三娃马上就去找到李掌柜告之藏兵撤退的消息,李掌柜说明日派人去核实一下,消息确实的话,后天商队就出发。

    三娃送客只送到营地门口,大娃却陪着两兄妹走到了羌寨,回来和三娃说这次马头他们也惊险得很,他们和其他援兵一起,帮李家寨把藏民赶出了寨子,却被突然出现的土司兵打了个措手不及,幸好及时躲进了碉楼,不然后果难料。土司兵在当地就是政府军,战斗力明显要强出一大截,不然镇不住这些藏族和羌族刁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