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夺禄 > 有感而发,谈谈陈庆之

有感而发,谈谈陈庆之

    作为网络上“战神”,陈庆之,可谓两极分化,有些人试图否定他,称其为水货,有些人则将他捧上神坛,以彰显自己。不明白网上的戾气从何而来,对于历史人物没有基本的尊重,非要搞起类似非粉即anti的氛围,人无完人,何必求全责备,也不用粉饰“太平”,又不是“色盲”,现实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我个人比较喜欢看历史小说,所以对历史人物大乱炖的小说,有一段时间特别痴迷,所以才会写这篇架空的将许多不同时空的英杰放入其中的历史文。

    不要问为啥不写那种更流行也更好写的历史系统文,我只能说就是个人厌恶系统,而且既然是基于历史名人,总是应该给予对方尊重与体面,系统文抹杀了角色的血肉,总感觉空洞没有灵魂。尤其是一些人气不高的,突然出现,突然消失,就仿佛是为了那几行文字而来,太过悲惨。我是个心软的,总是喜欢给配角加戏,配角也是他们自己人生的主役,可惜没有烽火大大的文笔,结果第一卷故事线一盘散沙,主角都边沿化了,别说主角形象塑造了。

    扯远了,回到陈庆之,这是个典型,有点名气,争议大,不好写,所以写他的,往往厌恶的,往无能狂怒写,然后必然被喷。喜欢的,则捧上天,分分钟感觉与孙吴一挡,可惜是自v以为的,笔力不足导致反而立不住脚,给人“什么鬼”感觉,也逃不掉被喷的结局。只能说很无力,现在找本看的下去历史小说真难。

    既然聊了,那就谈谈陈庆之的千军万马避白袍之战。一下为个人不成熟的见解。

    首先,这是真的吗?陈庆之真的是名将吗?都是真的,资治通鉴相信,太祖也认可的,难道还能是假的,顶多是人数斩俘可能有夸大。这么大一件事,影响深远,还能凭空捏造不成。

    但陈庆之的能力,真没某些人吹得那么神,其能力较之全史顶尖有差距,毕竟败仗也不少,但混个全史一流没问题。至于为何没进武庙,我觉得跟这一战有很大关系。

    在搞清楚真伪之后,那还需要先搞清楚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首先,北伐不正确,南朝拍几千人北伐你确定不是搞笑的吗?萧衍不是神仙,又不能未卜先知,只是意思一下而已。

    这是一场内部权力争斗,是北魏皇室元颢争夺皇位的战争,所以就给陈庆之的行动带来极大的便利。对比当年秦国扶持我齐桓王重耳,齐国那些臣子也没把这当外敌侵入,喊打喊杀,性质其实是一样的。

    既有情报支持,更有部分人心所向,抵抗意志不强烈,甚至有人倒戈相向做带路党,所以等打仗打到洛阳,元颢手里都有十多万部队。

    而这也是转折点,这时元颢开始肆意享受胜利果实,就连陈庆之带过来的南梁军队也开始欺行霸市,双方更是起了龃龉,陈庆之副将甚至建议造反夺权。但陈庆之拒绝了,这个时间段,陈庆之实际已经成为了元颢臣子,毕竟这些权势地位他在南梁可没有。我怀疑因为这段经历,可能错失了武庙。

    而这之后,陈庆之就一败再败,仅以身免。

    这其实就是元颢以及梁军所作所为已经让北魏上层下层不满,导致众叛亲离。

    核心一直是元颢所代表的大义所在,在最后的战争中尔朱荣也是让高琳的偏师拖着陈庆之嫡系部队,自己则主要对付元颢,还是那句话,打蛇打七寸。

    至于某些人强调的北魏轻敌导致的前期胜利,后期回过神来就不行了,只是次要原因。

    陈庆之只是一个完美执行的工具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