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夺禄 > 第2章 树人

第2章 树人

    卯时四刻(早上六点),隗烨就准时醒了过来,开始起身,他是个极为自律的人。

    慧娘也醒了,也想起身,“夫君,我来伺候你洗漱更衣。”

    隗烨按下慧娘,“你刚刚破瓜,先多休息休息,待我早操结束,我们一起去拜见大人。”

    来到院中,却已经有几个人在了。为首的一个,四十年纪上下,鬓角已经染上了些许白霜,正是隗烨的二叔隗璞隗子玉。

    自从建宁三年(170年),隗烨父亲隗琻隗子瑜被田虎等人刺杀身亡,隗烨的爷爷就气急攻心,瘫在床上起不来了,这折腾了大半年,还是去了。

    前文提过承重孙为祖父,子为父都是服的五服中的斩衰,所以本来在外地为官的的隗璞也就回来了。

    在他身旁的自然是化名为伍大郎与伍二郎的武植、武松两兄弟。这个年过完,他们就要启程了,毕竟留在青州人多眼杂。

    至于去路也早已选好了,是南海太守伍文伍建章,若非隗璞心怀愧对,想要留他们过完年再走,他们现在已经到番禺了。

    南边好啊,风险最小,而且虽然岭南是烟瘴之地,可是番禺开发较早,还是发展的不错的。至于为啥不去北方,他们本就是北方人,除非去营州辽东这等苦寒之地,否则总归是容易碰到熟人的。

    除此之外,还有隗烨相熟的王洋和他的儿子王训。

    隗烨先拜见仲父(隗璞排行第二),又拜见王洋叔父,然后与王训、武植以及武松一一稽首示意,然后也先拿起两个石锁热热身,之后打起自己所创的觉梦拳,拳法时而阴柔时而刚猛,暗合道家阴阳互济的思想。

    武松等人也见怪不怪。如今十八岁已经长高到八尺的隗烨,当初第一次交手,就令自诩打遍东莱无敌手的武松吃了大亏。

    不过武松本就不是记仇的人,再加上是恩主的侄子,自然更不可能记恨,反而诚心请教。隗烨也不是什么藏私之人,见他磊落大方,是条好汉,又算是自己人,就将拳术教给了他。

    这次避难暂住,可是让武松大开眼界。不仅遇到了武力值逆天的隗烨,还遇上一个年纪轻轻就已经武艺不输于他的王忠嗣,这还是他占了实战经验的便宜。

    过了一会,已经快要十四岁的隗煜和八岁的隗烎也起身来参与晨练。

    甚至过了一段时间,隗烨两个六七岁的庶弟也跟了过来。

    这是隗烨要求的,君子六艺诗书礼御射数,缺一不可,这隗氏的家风不能断绝。其实隗烨也不求几个弟弟如自己一般成为万人敌,但也不能是个软脚虾。而这只是隗烨众多严苛要求中的一个方面,几个弟弟对于这位长兄是既敬且畏,尤其是那两个庶出的隗炜与隗煌。

    其中,隗煌最严重,沉默寡言的他也是最自卑的。因为他的母亲改嫁了。

    在去年服满妻子为夫的斩衰三年,太夫人隗秦氏找了自己名义上的两个姐妹谈心,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她们要不要改嫁。

    隗秦氏当然是要为丈夫守好隗家,可隗炜与隗煌的母亲还很年轻,如果实在守不住寡,她来安排嫁个殷实人家,也不枉她们一番缘分。

    最终隗炜母亲隗张氏放不下隗炜与另一个女儿隗蓉,而最年轻的隗煌之母隗刘氏却不甘这么年轻就守一辈子寡。这毕竟不是后世礼教森严的时代,改嫁是很正常的,汉武帝的母亲不就是改嫁入的皇宫。

    都是女人,隗秦氏何尝不明白女人的苦,没有为难她,还安排了一桩不错的婚事,让她嫁给一个大地主做续房,还给他安排了嫁妆。最后刘氏是对隗秦氏千恩万谢走的,走的很决绝,甚至强忍着没见自己儿子隗煌,怕看了就舍不得了。

    隗烨很清楚这个弟弟因此既自卑又敏感。他作为哥哥,能不心疼,他简直心疼坏了。所以他什么事情都喜欢带上他。

    试问一个孩子,先失去了父亲,又失去了母亲,任何一个有恻隐之心的人,都不会视若无睹,何况还是自己的亲弟弟。

    这种注视甚至引起了其他三个弟弟的嫉妒,尤其是与隗烨同父同母的隗煜与隗烎。但好在隗氏的家风流传了下来,兄弟和睦已经铭刻在几人心头,所以没有发生什么狗血事情。三人也只是把这份不满埋在心里,靠早操发泄出去。

    隗烨照惯例先关心起隗煌的情况,免不了嘘寒问暖一番,期间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他敏感的神经。

    在指导了几个弟弟操练身体,打熬筋骨之后,就分派了他们木刀木剑,套上简陋的防具,拜托老沉的王训看着他们,自己就走了。(隗烨怕他们受伤,砍了山上的竹子做的竹甲竹盔。当然是故意做的简陋,古代私藏盔甲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他与萧慧娘说定,要陪她一起去向太夫人敬茶的,去晚了,反倒引得母亲误会其恃宠而骄就不好了。

    他来到自己的茅草屋里,虽然作为新房,稍稍布置了一下,但变动不大,毕竟这是守坟的庄园。

    没错,虽然去年就已经服满三年斩衰,但这年头名气如此重要,谁都不敢背负不孝的罪名,都是超额完成的,有增无减才是常态。更何况这次爷爷和父亲的丧事撞一块了,可不得久一点。要知道此时碰到一些较真的官员,甚至会因为自己觉得这个人不够孝顺而杀了他,没错,我说的就是你,孔融。

    至于昨晚的那个,属于冲喜,毕竟隗氏这几年有点家门不顺的意思,老人家,多少有点迷信,图个吉利,晚辈也不好说啥。

    看着已经差不多打扮好,而且换上妇人发髻的萧慧娘,隗烨淡淡一笑,拿起眉笔,最后亲手帮他画眉,画完还亲了一口。

    亲完,赞许道;“慧娘淑德端庄,娘亲一定会满意你的。”说完,就拉着她,来到母亲居住的茅屋,一起跪下磕头,早早就有服侍的女俾递上茶水。

    老实说,这煮茶功夫一般,毕竟在陆羽因茶出名,大力推广茶道,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还不像后世大户人家的奴婢都泡的一壶好茶。这敬茶的礼节也是最近几年慢慢有的,茶虽将就,但老话说得好,心意到了就行了。

    敬完茶,隗烨就扶着慧娘回房休息去了,她昨夜操劳很了,看来是要将养几天才能恢复。

    隗烨还亲自去厨房,为慧娘端了早餐过来,一口一口喂她吃。慧娘连连拒绝,直说自己吃就好,最后还是拗不过这个心疼媳妇的好相公。只是其嘴角的笑意还是出卖了她心底的欢喜之情。

    在慧娘躺下休息后,隗烨又来到操场检视众人的操练情况。

    至于仲父隗璞,已经结束锻炼去他的书房那里继续借阅之前郑玄让大弟子王猛给隗烨送来的自己的各类经注典籍。

    到了下午,隗烨来到山脚下一处瓦房内,这里面摆放着几十张桌椅,已经有几十个孩童包括他的几个弟弟坐好了。

    这是私塾,原本是世家大族培育自己子弟的初级教育场所,因为之后还要去游学以及求学。

    但隗烨想给家乡的人一些机会,阶层跃迁的机会,所以不仅自己家族里不论远近亲疏,有求学之心的孩童都收了进来,甚至附近几个乡,只要你主动想学习,他都一律照收。

    而且束仪也都随便收收,无论你是一文钱,还是一篮鸡蛋,亦或一块金子,他都无所谓,也不会你父母给的多就有所偏爱。

    这现在这些,他还觉得有点少。可惜,这年头父母与孩童都有上进之心的太少了,很多人早就被生活把志向脾气折磨光了,也不想缺少一个劳动力。尤其是女孩,更是一个都没有。

    之所以选在下午,也是因为有些人上午还要帮家里干活,有些人家离得远,用脚走过来需要时间。隗烨真的是将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

    刻字的小刀与墨砚,隗烨都准备好了。文具里的,只有竹简是需要孩童自己准备得,其实也不难,附近的历山就有竹林,只要他们自己或者父母帮忙砍一些,劈成块,就能得到。之所以如此,是要他们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

    讲的也很简单,是隗烨随口编的千字文,(与另一时空的千字文略有不同)知道是让孩童认识一些常用字。

    除此之外,还有节选的一些诗经里的诗歌,这些本就是能唱的,且算是当年各国民歌,可以寓教于乐,入门也相对简单。

    最后就是术数之道,这个其实最重要。因为此时没有科举制,识字也没有通过考试鲤鱼跃龙门的机会,除非有特殊的机缘,但如果精通术数,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就会很简单,甚至在官服找个小吏干干也不会太难。

    别看常驻的就几十个人,还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中途放弃的一百余人,就觉得开销很小。日积月累,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这还是没算人力成本咧。

    有人问:“何苦自讨苦吃?”

    隗烨摇摇头,“你可知管子之乐乎?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何苦之有?千岁之法亦当自持,吾只恨力量微薄,只能兼济数乡,与管子可谓云泥之别,差之远矣。”

    问询之人肃然起敬,五体投地,“吾今始知管子之贤,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隗公子,其谁欤哉!”

    自此,隗烨“树人信士”之名传播开来。

    (PS:为防有些人不清楚典故的,解释一下,荀子王霸篇“人无百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士,何也?曰:以夫千岁之法自持者,是乃千岁之信士矣。”,这里指遵从先贤管仲的百年树人的教诲,一丝不苟执行的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