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心理纪 > 心灵之畏

心灵之畏

    01•强迫(上)

    强迫观念,比如我强迫咬舌头、撞墙,这种自残的行为是因为没有真正做到不自卑。不自卑,就要找到真正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完全不是逼迫自己,约束自己;更不是漫无目的地夸夸其谈以及活在虚无名利中所感受到的洋洋自得,而是要真正找到自我的价值,享受价值实现的快感。强迫参照物不过是导火索而已,它是一时的,它牵出了一段时间内的潜在情绪与内心的冲突。

    强迫症的经历在我身上可谓是漫漫长路。

    起初,我就是一味地强迫咬舌。最开始,我是看了一条“咬舌不能自尽”的新闻。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本是向好的新闻会带给我一场巨大的灾难。

    第一症状我可以称之为——“声”。它包含两重意思,一是心里出现了“欲望”的声音,二则是放纵欲望的声音。源头难寻。一向善于思考的自己,始终没有想明白是什么让“欲望”来到自己的身体上宣泄。是新闻?可能性极大。

    当时,我也只是认为是新闻误导了我的思想。后来才明白,主要是因为自己没有主见。

    “主”,则是我的第二症状。主见的操控者本是我们的受过教育的自我,但是由于外侵思想的到来,以至于大多数中重度强迫症患者开始把主见的权利完全交由外侵思想的手中。一旦发生交接,无可避免的第三症状就必定会到来。我亲自体会过。

    第三症状,就是“疚”。大体忘记了是哪一天,我还是放纵了它,我装模做样地摆出咬舌的动作,却没有狠狠地咬下去。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最开始的放纵不禁让自己那颗本是博爱的心感到一丝愧疚。

    “我凭什么伤害自己呢?”

    这种问法就如同一柱水,猛地扑打在心中的火上,浇灭了我的犹豫不决,最终还是让我选择了从容应对、正确应对。所以这样看来,第三症状是拥有极大好处的,它的前提就是“受操控者”的意识被磨灭的程度要小。

    原有意识被磨灭的程度,是衡量强迫症程度的唯一标准。这里就不得不谈一谈我之后的强迫表现了。

    继咬舌之后,我的强迫症状不知为何地过渡到了撞墙上。其实说到这里已经可以发现,受过教育的我们无法将这股劲头完整地,一丝不苟地发泄到别人身上,尽管你发泄了出去,也是做做样子罢了。我推测,这股劲头正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表现,是被分裂出来的东西,是一种伴随症状。因为通常情况下,强迫症状的拥有者往往都是要强的人,要强的人逼迫自己过深,身体在思想、行为双双超负荷的情况下不得不分裂出一个对立面,震慑住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累。

    但可以光明正大地讲,现在的社会所谓的一部分要强的人,大多数都是没有想明白的人。他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与知足常乐,他们更不懂缺失的力量有多么瘆人。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碰撞所产生的富足,而不是执拗地打鸡蛋却不搅拌。他们始终在强迫自己做这做那,必争第一。这本身的强迫,加剧了意志力的磨损。

    说到意志力,这里不得不提出:意志力的“等级”是决定意识被磨损度的主要标准,我将意志力分为六级。

    最低的第六级是濒临失控危险的红线——已经到达了个人思想的最大承重额且罹患重度抑郁,有过自杀、杀人相关摆设的表现;第五级是有过自杀、杀人相关摆设表现但未到达思想最大承重额并在实际表现上惧怕死亡;第四级是未做过自杀、杀人摆设的行为但有负面思想汇入,处于焦虑状态;第三级是处于间歇性焦虑状态,能抵抗最广大范围的负面思想;第二级是有焦虑思维浮现但仍能不管不顾地处理应处理的事;第一级,是一切完整的自由人应追求的——强力意志。强力意志,是把“生活意志”提升到“生命意志”,从而使人在对自身生命的超越中获得强力。

    我们这一生唯一的目的就是超越今生。当我们不再牵就生活中的琐事,开始有能力思考生命真谛的那一刻,就是追求人真正应追求的意志的最完美的契机。

    02•强迫(中)

    我在三亚的那段经历,完全可以印证意志力的作用。2021年的12月27日,我和母亲如约来到三亚。出乎意料的是,一来到三亚的小区里,忽然发现每一户都有阳台,而且用可以翻过的栅栏围着阳台。一到屋子里,我就大吵大闹地要找一个低楼层的屋子,甚至直接是一楼都可以。这可把母亲和姥姥姥爷吓坏了,那个时候父亲还没有来。

    到达三亚的第一天晚上,理性之光就悄悄地向我照射了过来,与之相伴的还有理性的死对头——肮脏的人格。我在须臾间积蓄了巨大的力量,从胸部将这种力量推送给思想,用理性尽力去压制这种强迫观念。

    第二天一早,以及之后的每一天的白天,我都用打球来缓解这种浮躁。与其说是缓解,不如说是逃避,我没有选择脱敏的方法。所谓的脱敏的方法,就是直面你所敏感的事情。

    当我拿着球,出了门以后,首先映入眼帘就是栅栏。我曾尝试去触碰它,却又被一种像是害怕的情绪拉了回来。也许是过度害怕所导致的?后来我分析正是如此。

    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过度增强,于是便有了这种分离性的人格。我的心本来应该是坚强地保护我的,可是由于它太脆弱了,只好又叫了一个“人”来保护我。只不过,保护的方式有些太特别了。

    2021年12月30号那天,是非常奇妙的一天。

    那天晚上,我因为换楼层的事情与姥爷发生了争吵。于是,一种委屈的感觉倏地向我的身体涌来。我暴躁地抛门而去,去找我的母亲以获得安慰。一路上,姥爷追着我,我们之间的磁场能力越来越小。

    直到煽动了我所有的亲人们,内心中的另一个人格好像刚刚满足。但是,自我这个时候开始反省。我又变得非常地害怕,害怕家人们是否对我是关心的。我给我的那位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咨询师打了个电话,但是似乎正是电话中那头的一些假惺惺的劝导,让我彻底迷失在害怕与纠结的苦海中。我把这种心上的害怕与纠结转化为了对姥爷,一个曾经我最亲近的人的谩骂。

    人的心就是这么地复杂,但是在复杂中,你往往能找到一系列正确的规律。在谩骂过后,我的心又开始反省,最终破掉了自己的心理防线,我开始放肆地大哭起来。大哭过后,我又觉得没什么事儿,于是我打了一把游戏,又能够正常地回到楼上去睡觉了。

    还记得元旦那天,我差点就把一只脚迈出栅栏了。那个时候,我是处于半无意识的状态。见到我这般样貌,母亲和姥姥姥爷连忙把我拉了回来。

    平复心情的过程是极为困难的。拷问自己与另一个人格为什么这样做;纠结于:是痛快地大干一场还是克制内心中的愤怒;愧疚于麻烦了亲人们;新的欲望与力量又派生而出……

    这种愧疚后的新的力量,稍不留神,就会让你成为魔鬼,做出更可怕的极端之事。一系列情绪在我的内心当中不断地发酵。只不过,它们一点都不香甜,只会让我越来越痛苦。最终,我晃了晃脑袋,也许,用意志力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才是最好的方法吧!

    在三亚玩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自己还是迈不过这个坎。于是,我打算通过远离环境的方式去改善这一强迫症状。在外面的宾馆里住了半个月左右,发现再回来的时候,这种症状已经没有了。只不过每次在外面住宿,我必须要住一楼。虽然这种方法很特殊,但是它的的确确帮助了我。

    远离现实中的环境,远离心灵中的肮脏!你没有义务去清理它,因为一段时间后,它自己就会蒸发。一切都是暂时的!

    03•强迫(下)

    强迫症是心理疾病中的癌症,尤其是强迫意向,这种强迫症结目前无法根治。

    强迫意向等同于纯粹的强迫性思维,它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遗传;后天的性格因素;应激事件所致的——以恐惧情绪为核心的焦虑状态。

    到底什么是强迫意向呢?例如,站在高层阳台旁,有想跳下去的冲动,这种冲动久久不退,这种想要跳下去的念头在患者的脑海里久久不散,每时每刻都在困扰着患者。

    由此可见:强迫意向=逼近真实的冲动+挥之不去的念头。二者交相辉映,趋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其他的强迫行为来代替这种冲动所指向的行为。例如,搓手,咽吐沫等等。为什么患者会本能地用其他的强迫行为来代替呢?因为所有的强迫意向所指向的行为都是暴力的,例如,拿刀捅人,打人,跳楼,砸车……

    患者会去如何应对呢?刚体会到这种感受的小白在前几次,没有太多的经验,只会质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念头出现?并且,他会感到十分自责。这里有必要介入“正常人”了。正常人在人生中的某些时刻也会有这样的冲动与想法,但他们不恐惧,这是关键。他们只把念头视为虚幻的东西,一挥即去了。也就是说,深受强迫意向打击的患者主要掉进了恐惧与虚幻的陷阱里。

    虚幻。佛教讲缘起性空。世界上的事物都因其原因与条件而构成,而每一种事物的本质都是变化的。因为你执着于这种虚幻的、不永驻的本质,所以才会痛苦。

    恐惧。我们知道,肾主恐。我一度认为,肾虚和强迫意向有很大的联系。倘若你先天精气不足,或后天因病耗精,就会有产生以恐惧为核心的焦虑状态的可能!

    这里我们谈到了焦虑。中国现在的教育必然是有缺陷的。最简单的例子,题海战术。现状驱使某些有思想的,有责任感的大中学生感到莫名的焦虑;在学生群体中,除了这些人焦虑以外,中等生也一样焦虑,只是大脑中思考的内容不同罢了。焦虑会让这些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们主动或被动地思考人生的意义。而焦虑是为了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本源,并且,实际地说,是一个意识到教育问题的好机会。

    焦虑不可怕,世面上有太多方法可以缓解。而真正让人感到害怕的,是以恐惧为核心的焦虑状态。恐惧,主要是针对于未来,那么,可见强迫意向流露出一个极为明显的特征:被指向的行为都存在于未来之中。但事实证明,强迫意向的患者比普通人更不会去做出这些冲动!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责任感,个个都是完美主义分子,不会让这种事情有丝毫的“发生”。比如一位强迫意向患者害怕自己殴打儿童,实际上也就更说明他善良,极具保护欲,甚至都达到了自己身体内部自动产生保护机制的状态。

    这些患者太痛苦了,别人会把他们误解为普通的强迫症患者,而实际上,他们的病有的一辈子都好不了。“好不了”在心理学界通常指要与症结共存。共存一生!一生中每年每月每日每时每分每秒都有不祥的感受,一生伴随着恐惧、焦虑,是多么让人心疼!

    一生伴随着,必然有做出冲动的几率,尽管很小很小。当强迫意向所指向的对象移新或移旧时,心里的焦虑程度会到达顶点范畴,并极度想做出强迫行为,这个时间点最容易发生意外。

    再来讲强迫意向。我曾经研究发现,当患者出现了强迫意向,比如想跳楼,其中的有些人竟然会一味地想别人会不会跳楼,并对此感到害怕。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映射。

    那么我是如何应对强迫意向的呢?有以下方法可以参考:心理放松、反强迫、习惯牵制、暴露疗法、思维阻断疗法、森田疗法、转移注意力、后果疗法等等。

    04•感受

    感受,是维持阴阳平衡的伏笔,更是最后的机会,最后的参照物,最后的人的余地。

    05•不再畏惧“爱的左右”

    如果事业中的关爱与爱情左右了我,我便不再孤身横刀立马,孤身享受孤独。如果青春的爱左右了我,我便不再肆意空想,只因有了“年轻”这一底气。爱的原动力便是自信。世界善恶数目均等,只有博爱,才会有自信。爱左右你,左右我,左右这些个匮乏的灵魂。

    06•人格的秘密

    看清人格的那一天,要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要在顽强求索中化忍耐与和蔼为力量,用这股力量转变自我的懦弱,化懦弱为狂妄。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提升自己——则发展一筹。这样才有机遇懂得何为“道法自然”,何为“如获重生”。世界上最美好的感受,就是重生后竟然能听见自己的心在笑,讥笑?苦笑?傻笑?还是本能的笑,忘怀的笑?

    07•“高境界”,你会畏惧吗?

    简单了,快乐了,便丰富了。最高境界者,是观一切苦难、尝一切苦难、破一切苦难,忍后之所感,仍信万物、爱万物,愿意简单地与它们共生死的人。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快乐,最难触及的乐,最难触及的境界。往往达此境界者,常人皆不解其所为、所悟,只能袖手旁观,讲风凉语,不闻其真性情。

    08•主流与担忧的先锋

    当主流意识了,改变了,有些先锋者的痛苦也是有价值的。先锋的每一次牺牲都是为了换回主流的清醒;主流清醒,也便不再牺牲那可贵的先锋的灵魂。

    09•存在之畏

    物质的存在可能是螺旋性的,也可能是平衡性的。譬如这个空间中的某种物质化成虚无状态,则在另一个空间的它,有两种必然的选择:要么打开新的生命;要么死亡,也化成虚无状态。打开新的生命,意味着平衡性的作用;而死亡,则意味着螺旋性的作用。

    无论是平衡性的变化还是螺旋性的变化,决定权都来自于造物主,只有他的判断与抉择,才最能体现出存在与虚无的真正意义——第三者所谓之“大公平”。人们所讲的公平仅为一种动态平衡,而这里的“大公平”显然不是。

    10•暴力

    暴力的人源于内心的纠结,纠结于忍耐和无限的创造。忍的,是眼前;非暴力的生命,却忍耐不了那无人问津的开辟。当我们逐渐看清世间冷暖,当我们想象出那空虚的美好,你是否还坚持着所谓的“暴力”呢?

    11•考验

    走向朦胧,意味着考验。两条路:揭开不语;揭开并沉浸其中。没有人会认为不揭开是一件幸福的事。人们总是手持“兵贵神速”的好奇,却掩盖人性中彷徨的一面。面对新的局面,谁又会静下心来用第三者的眼光来审视这一切呢?

    12

    当一个人觉得环境压抑的时候,多半是他的心太压抑了。

    13

    自我表现的欲望会让轻生念头瞬间消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