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琦琦熊说诗经 > 第四章 白云生处有人家

第四章 白云生处有人家

    《静夜思》黑板报让希望班第一次碾压其它班级,极大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纷纷要求再办一期板报。既然明朝学者不懂科学,也不实地考察,就自以为是,修改原作,自以为比作者高明,那么为什么不照方抓药,让同学们再露一次脸。

    还是先易后难,琦琦熊在网上找小学生古诗,找到了,《山行》。

    第二天,精心准备的熊老师又抛开高中课文,补小学生课了。

    “同学们,你们不是要求再办一次板报吗?”熊老师说。

    “是。”同学们齐声说。一听要办黑板报,又可以在其它班同学面前扬眉吐气,同学们一下子就来精神了。

    “我这就又首唐诗《山行》”熊老师说完就转身在黑板上写到:

    山行

    杜牧〔唐代〕

    宋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者有什么不同呀?”熊老师问。

    “差一个字。宋版的用“生”,明版用“深”。”同学们齐声说。

    “对,生反映山之险峻,深反映山之幽远。”熊老师说。

    “为什么生反映山之险峻呢?”夏燕问。

    “问得好!”熊老师先给一个点赞,然后接着说,“海拔越高,温度越低,诗云:高处不胜寒。空气沿山向上爬升,温度降低,湿度增加,湿度超过百分之百,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形成云。山越陡峭,温度下降越快,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越容易形成云。”熊老师说。

    “哦,我明白了,原作描述的是云生成过程,有一种动态的美。”夏燕说。

    “对,云雾飘渺,恍若仙境。是不是更漂亮?”熊老师说。

    “好像,是这样。好像亚丁雪山一样。”廖志远说。今年夏天他与父母刚去亚丁旅游。

    “雪山当然漂亮,不仅亚丁,祖国大好河山,很多陡峭的高山都有白云生成。谁可以举个古诗的例子?”熊老师问。

    “日照香炉生紫烟。”夏燕说。

    “棒!”熊老师先树起大拇指,然后接着说:“霞光照在庐山香炉峰升腾的白云上,将白云染成了紫色。日照香炉生紫烟,美,美极了。”

    夏燕得到老师的点赞,非常得意,笑出两个小酒窝。

    琦琦熊先让同学们得意一会,然后接着说:“既然山很陡峭,登山的石径也就不平坦。“斜”就是陡的意思。用斜字是为了押韵,斜古音xia。”

    “老师,好像不对,记得以前老师说,斜是曲折的意思。理由有二,第一,远上寒山石径斜,路很远。第二,停车坐爱枫林晚,路还比较平,可以驾车。”严舞漪怯生生地说。

    “你说的没错。以前老师讲解的明版《山行》。明版的解说就是你说的。”熊老师说。

    “那宋版的是什么样的呢?”严舞漪问。

    “从BJ城去香山看红叶,如果像古代一样驾马车去,是不是很远?”熊老师问。

    “那是当然。”同学们说。

    “如果有平地,谁将城市建在山脚下?古代都将城市修到距离高山有一段距离的平地上。老BJ城到香山算是比较近的,20-30公里,西安距离高山也一样。驾马车至少一个时辰。远上寒山指的是去寒山的路途,就像我们去香山的路途一样。石径斜指的是登山的道路。路途平坦可以驾车。山路陡峭只能攀登。”熊老师说。

    “是呀,古代谁花钱在高山上修车行路?那要花多少钱呀!”王雎说。

    “是的。杜牧老先生原计划是要登山的。而且秋日高山云雾飘渺恍若仙境。杜牧老先生就更迫不及待了。但是等杜牧老先生驱车到山脚下时,一切都变了,他被枫林迷住了,根本就没有下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你们比较一下,宋版,画面是不是更有仙气?结果更出人意料,更有戏剧性?根本就没有登山,一直待到晚上,陶醉的时间更长,是不是更痴迷?”熊老师说。

    “好像是这个理。”同学们说。

    “那还等什么?讨论怎么编辑黑板报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