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琦琦熊说诗经 > 第三十九章 伐檀与硕鼠

第三十九章 伐檀与硕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前我们学的《诗经》,基本上是修身齐家,从今天开始我们主要学治国平天下。想知道孔子的治国理念吗?”熊老师说。

    “想!”同学们说。

    “古今中外,人可以分为三类,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国家如此,企业也如此。合理均衡照顾的三方利益,国家和企业就能安定兴旺,反之就会动荡,甚至灭亡。

    古魏国原为商朝时的古芮国,西周分封时改为“魏”。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晋献公灭古魏国。假道伐虢说的就是晋献公的故事。晋献公灭古魏国后,以魏地赐给毕万作为采邑,这是晋国魏氏的由来。毕万之孙因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为大夫,称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晋,魏氏自立为诸侯,建立魏国。

    《伐檀》是古魏国劳动者唱的怨歌,《硕鼠》是逃亡曲,二者互为因果。古魏国因为统治者过度侵占劳动者权益,劳动者逃亡,而国力衰弱,最后被晋献公所灭。这两首诗大家都学过,对你们有什么启发。张鹏你先说。”熊老师说。看见钱多多先举手,于是让其先发言。

    “国王我这辈子是当不上了。老板还是可能的。如果老板一味让员工上更长时间的班,干更多的活,却不给更多的钱,员工就会抱怨,怠工,甚至跳槽。企业就会破产。”张鹏说。

    张鹏父母是工薪阶层,自然为劳动者说活。

    “很好。钱多多!”熊老师说。

    “如果工会过分强大,工人团结起来要求过高的工资,挤兑了老板的合理利润,老板就会转移别的地方,请工资低的工人生产。比如美国老板,将工厂转移到中国,请中国工人生产。”钱多多说。

    钱多多父亲是小老板,自然为老板辩解。

    “很好。夏燕。”熊老师说。

    “管理者的合理权益应该得到保障,否则管理者也会怠工,也会跳槽。管理者获得比劳动者更高的收入是合理的,也是应该的。管理者怕引发劳动者不满,而不敢拿高收入。管理者也觉得很委屈。”夏燕说。

    夏燕父亲是国企中层干部,所以为管理者叫屈。

    “很好。管理者也是人,也需要正当合理的收入。下面我们看看古魏国劳动者要付出什么?朱秀霞。”熊老师说。难得朱秀霞举一次手。

    “上交禾三百廛,还有猎物。”朱秀霞说。

    “很好。种田要上税,取禾三百廛太多,庶民吃不饱。打猎要上贡,上贡猎物太多庶民很少有肉吃。还有要服徭役,伐檀是服徭役。檀木很硬,伐檀硬碰硬,声音很响,坎坎伐檀兮,说徭役很辛苦。吃不饱还很辛苦,庶民于是有怨言。庶民只是抱怨管理者收的太多,后来造反者曲解为管理者没有合法的收税权。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就没有收取粮食和猎物的权力,否则就是不劳而获。”熊老师说。

    “就是,孔子的本意是提醒统治者,不要太贪。太贪民众就会逃亡。根本不是鼓动造反。”夏燕说。

    “是的,《硕鼠》就是庶民逃亡曲。庶民将统治者比喻为长了三年长的又肥又大的大老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为了更好的生活,要逃亡,条件更好的地方去。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有没有人开更好的条件吸引他们呢?有,而且后来越来越优惠。春秋初期比得是谁守周礼,晚期比得是谁比周礼还优惠。例如齐国田氏向民众征赋税使小斗,把粮食贷给民众用大斗;晋国韩氏、魏氏、赵氏采取扩大地亩,而不增税额的办法,收买民心。这样,庶民纷纷从公室逃往私门。实力的增强导致田代姜齐和三家分晋。所以老板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所有者、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利益,以适应形势的变化,比如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变化,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抛弃。”熊老师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