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我是袁术 > 第二十章 南阳事务

第二十章 南阳事务

    听到袁术此言,阶下文武顿时一惊。

    知道袁术要加税,大多人以为差不多会改到二十税一,最多也就是十五税一。

    没想到袁术这么狠,直接改到十税一。

    原先的三倍。

    袁术说完后也觉得突然觉得有些多了。

    自己刚到南阳,啥好事没干,啥好处没给,倒先加起税来了。

    吃南阳的喝南阳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是不是有点太不厚道了?

    这不成了想袁术盼袁术,袁术来了更遭殃。

    不过袁术想到好像后面群雄割据时代,曹老板都改到十税二三,董卓刘大耳孙十万他们都造假币。

    好像这么想来,自己十税一也不是太过分。

    以后打仗多,为了更好的保境安民,大家多纳点税,很,很合理吧?

    袁术心中这么安慰自己。

    阎象带些担忧道;“主公来南阳不过月余,如此是否操之过急了?”

    虽然这样做确实是操之过急,但是袁术作为世家头子出身,对汉末的游戏规则可以说是十分的了解。

    百姓庶民是没有话语权的,话语权都在豪强世家大族手里,只要自己能够拉拢住豪强世家大族,改税等一切政策的施行都会很顺利的。

    “那就先在宛城实验一阵子吧。”

    就在袁术和麾下文武继续讨论的时候,鲁阳孙坚派的士卒来报走进府衙。

    士卒对袁术单膝跪地行礼道;“禀袁将军,洛阳方面有军情。”

    “说。”

    “禀袁公,洛阳方面以中郎将胡珍吕布各率精兵两万来犯鲁阳,孙将军率众迎击,大破贼军,斩首数千,二贼不敌败走,孙将军为求扩大战果已率所部三万余人追击,留程普将军领兵五千留守鲁阳,特请袁将军率本部兵马屯驻鲁阳,以援我家将军,并请袁将军加拨兵器粮草,还望袁袁公应允,我家将军在此谢过了!”

    “孙将军真虎将也,昔信布之骁勇也不过如此吧。”

    “我家将军多多拜上袁公,还望早发粮草。”

    随后袁术看向了阎象;“阎主簿何在。”

    “卑职在。”

    “即刻从府库中给孙将军所部加拨战马四百匹,粮草十万斛!”

    听到袁术如此果断大方给了这么多东西,生怕袁术反悔的他连忙对袁术抱拳道谢道;“多谢将军!”

    “何必多礼,皆为国家扫清奸佞,理应如此啊。”

    “谢将军!”说罢小卒便退下去。

    随后袁术在主案前来回踱步思索,思索找到一个安抚南阳世家大族,让自己可以腾出手去支援孙坚的方法。

    最后袁术想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方法。

    府衙会议散后,为了拉拢安抚南阳世家大族豪强们,袁术在宛城召开宴会宴请了南阳各地的世家大族,陈述了利害并且画了一顿大饼,许诺了好处利益,大概是,你们资助我起兵发家,你们南阳士族就是我袁术集团起家的第一大股东。

    好处大大滴有。

    三互法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做官不是吗,以后等我占了豫州占了全荆州,你们南阳人全去豫州襄阳当官,或者等我讨董大胜,你们全进京做大官。

    而且目前袁术是占据南阳的军阀,世家大族规则就是跟占领家乡的军阀们合作,袁术要来横的最后只能是不欢而散,他们虽然可以背地里搞一些不利于袁术的小动作,但是如果把袁术逼急了,来个抄家同归于尽什么的,那也够他们喝一壶的。

    袁术这一顿大饼+承诺日后许诺利益,也算是给南阳士族吃了颗定心丸。

    说明袁术并不是刘焉那种,来了之后就各种靠外地人打压本地士族,还是乐意给分利益吃蛋糕的。

    但是画大饼依旧不能彻底掌控人心,南阳世家们对袁术大多半信半疑,而为了表示自己说的是真的,袁术便准备象征意义上的表奏征辟南阳的一些世家大族子弟们为官。

    袁术本来只是想象征意义上的任免几个,不过却发现了一些意外之喜。

    在南阳可以出仕的世家大族子弟名单里,袁术发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

    李严、文聘。

    这两个人袁术还是很熟悉的。

    李严是和诸葛亮平级的刘备死前的托孤大臣,能做到这么大的官,那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文聘就不用怀疑了,虽然在刘表麾下没有什么作为,但是在投降曹老板后屡次挫败孙十万。

    更是荣获称号文睡觉。

    而且还是算比较忠心的一员武将。

    可惜跟了刘表那老头前半生荒废了,在自己手里,一定可以大放异彩比历史上更加出色的吧。

    此时二人还都是二十岁出头,在野阶段尚未出仕。

    虽然袁术到也知道如果改变历史,可能会让历史上原本很强的他们改变。

    但是如果就此错过,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而且袁术目前确实是缺少将领与文臣,大部分还都是袁家家将。

    对于这种在历史上很出名的名将名臣,袁术怎么会错过呢?

    所以袁术当机立断的以暂行南阳太守的名义征辟李严为宛县县令(原宛县县令被孙坚砍了),准备留在自己身边慢慢培养。

    而大族出身熟悉弓马骑射军事的文聘则是任命为平寇校尉,领袁术麾下比较精锐的一营(1000人)兵马,兵员装备优先供给,准备多加培养,以后做独当一面的大将。

    对此,袁术简直是太高兴了,既能达到拉拢南阳本地世家大族的目的,还收了两个上等的人才。

    可以说是心里美滋滋的。

    而在一切安顿好后,袁术便再次于府衙喊来一干文武召开军事会议的袁术便正式开始点兵点将准备支援孙坚。

    “择日起兵四万支援孙将军,不灭老贼誓不休!”

    阶下一干文武齐声道;“遵命!”

    袁术开始点将道;“张勋。”

    听到袁术叫到自己,武官行列靠前的张勋走了出来;“末将在!”

    袁术扔出兵符道;“你率一万士卒为先锋先行区鲁阳支援孙将军。”

    “遵命!”说罢,张勋走上前接过袁术给的兵符。

    “纪灵,俞涉。”

    纪灵走了出来;“末将在!”

    俞涉走了出来,说来,俞涉作为袁术麾下的一员骁将,仅次于纪灵,但如今还是第一次出战,还是蛮激动的。“末将在!”

    纪灵亦是如此。

    “你二人为副将协助张勋。”

    “遵命!”

    “梁纲!”

    “末将在!”

    “陈纪!”

    “末将在!”

    “乐就!”

    “末将在!”

    “文聘!”

    文聘一时没反应过来。

    说来,文聘其实比俞涉更加紧张,他投袁术帐下不过几日而已,就要出战了,不过对于这次或许可以建功立业,甚至改变自己家族命运(大族~世家)的机会,文聘心中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握住。

    袁术见没有反应,又叫了一声;“文聘!”

    “文聘来了吗?”

    见袁术再次开口,文聘才反应过来,出列抱拳道;“末将在!”

    “你四人随我三日后进军!”

    “遵命!”

    为了更快支援孙坚,或者说是袁术有意拉拢巴结孙坚,以强有力的支援来收服孙坚的心,以改变孙坚对自己的看法,从联盟到效忠。

    简单来讲,我不仅前途优渥,势大财雄,给你粮草后勤支援也从来不含糊吝啬,对你待遇极厚,你还有啥可挑的,还不快纳头便拜赶紧效忠我啊?

    本想的仓促的率领全军四万人出发,但是袁术倒也知道一些兵法,仓促出兵是兵家大忌,当年大明战神朱祁镇就是仓促出发,部队东拼西凑,后勤啥的都没有准备,以至于大败,自己也被俘虏。

    自己可不能走了战神的老路。

    虽然是不太可能,但是也要小心为上,如果战败了,死的可不是袁术一个,袁术作为三军统帅,也要为手下人负责。

    在思虑一阵后,袁术决定先让张勋率一万人去鲁阳,剩下三万人主力大军则是等后勤准备好再去。

    “乔蕤!”

    “末将在!”

    “你率领剩下的两万士卒留守南阳。”

    听到自己不能出战,乔蕤脸上表现出略微有些失望,他还是蛮想去的,虽然打仗有概率负伤战死,但是建功立业升官发财属于是每个武将的心愿。

    不过袁术不这么认为,袁术这几天听说了董卓封刘表为荆州刺史,有意用刘表节制约束自己,自己率领大军出征后,南阳后方可能不是很安全太平,必须留下一员值得信任的上将领大军镇守。

    “我听说董贼为了打击某,已经封刘表为荆州刺史,我走后,南阳后方可能不是很安全,你的担子很重啊。”

    “蕤必不负主公重托,誓与南阳共存亡!”

    “嗯。”

    “李丰。”

    “末将在!”

    “你为副将协助乔将军防御南阳。”

    “遵命!”

    如果南阳真丢了,对袁术可以说是极大的打击,直接无家可归了。

    “阎象,李严辅佐乔蕤留守南阳,处理南阳政务,并负责大军的粮草供给。”

    阎象李严走了出来道;“遵命!”

    李严心中还是蛮激动的,自己二十岁出头而已,也不知道什么好运气,袁术为了拉拢南阳本地人,而将世家大族子弟征辟为官员,这名额偏偏就落到了自己头上!直接就让自己做了宛城县令。

    自己真是太幸运了,二十余岁就做了县令,三四十岂不是能干到刺史州牧?!

    李严虽然更多认为是自己运气好,但是心中对袁术依然有些感激,认为自己遇到了所谓的伯乐知己知遇之恩,对袁术的重任托付,心中也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不负袁术给自己的重托。

    说不定,在自己的努力下,袁术真灭了董卓收复了朝廷,最后入朝为官,看在自己后勤管理有方的份上,表奏朝廷封自己个郡守呢!

    最终,袁术将本来的六万大军带走了大约四万人前去支援孙坚讨董,并以杨弘为随行参谋,张勋带纪灵、俞涉为先锋先行,梁纲、乐就、陈纪、文聘四人分别为战将。

    乔蕤、李丰负责军事、阎象、李严负责处理政务,带领剩余的两万士卒留守南阳根据地。

    说来,这还是袁术穿越来的第一次战役指挥作战,袁术还是蛮紧张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