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山河两仪录 > 两党相争-第二十二章 将错就错的洗牌

两党相争-第二十二章 将错就错的洗牌

    乾元节后,宫中上下一片死一样的寂静。养心殿内,泓德皇帝默默看着墙上西北的地图说“得全,今晚的事情你怎么看?”

    李得全自幼就陪在皇帝身边,也很少看到皇帝像今日这样大动肝火。

    天盛皇帝将冷峻的目光移到了甘肃,突然转过身龙袍随之摆动,对李得全说:“你觉得该怎么办。”

    李得全默默替皇上递来一杯茶“老臣看此事多有蹊跷,刘家这些年来在军中遍布爪牙,借此事或许也可以削弱一些刘家的势力,不然只怕日后太子驾驭不住这些人”

    天盛皇帝若有所思:“名不正则言不顺,不管是太子党想搬倒刘傲,还是刘傲想害老三都不重要,朝中的平衡不能就此打破。”皇帝走向甘肃的地图又继续道:“罢免了吧,让楚王回来担任兵部尚书,甘肃总督一直交由内阁复议”皇帝走回御案前,威严的坐在龙椅上,却又是回归了平日里宽仁的神色翻起来三皇子抄写的论语,平静口述,让李得全记下后传旨军机处:“柱国大将军刘傲御前失礼,勾结内廷,念及我朝有八议,官当之例,罢其一切职务。让在宫中的群臣都出宫吧。你陪朕去清丽阁看看。”

    清丽阁内,昏暗的天空被闪电撕开一道道裂缝,满是伤疤,天空低沉苦吟,留下伤心的流水,溅入满是浮萍的水缸中,激起的水花沾湿了皇帝的衣袍,天盛皇帝推开房门,卡兹,卡兹,房门内却是一具尸体悬挂在白绫之上。皇帝看了一眼,转过身来,问道李得全:“哪里来的白绫。”

    李得全问完宫中的小太监后,轻声在皇帝耳边低语道:“是云妃娘娘。”

    皇帝回头看了一眼纯嫔微微隆起的小肚,想到昔日温存时的柔声细语,摇了摇头走出了殿中:“这么多年了,还是改不了脾气。李得全,所有知道这件事的宫人都不要留了。”

    孟子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盖功名利禄不过过眼云烟,纵是有金山银山,又哪里抵的过后世不孝子孙的挥金如土,唯有道德之心,耕读之志,可为后世子孙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句话怕是贾冲自己也深有体会,当朝丞相贾冲的父亲贾逵,当年先帝南征北战之时,起于州县,发于朝廷,广施德政,光大教化,先帝有云众诚皆为功狗,唯我贾爱卿方为功臣,也正因此他贾冲才能一路扶摇直上做到了这丞相一职务。等到了他自己的儿子,却养成了一个活脱脱的浪荡公子。

    此时刚从宫中突然出来的他,心中没有想到即使走到这一步还仅仅事把刘傲的官职罢免了,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为后世选一个真正的仁君。而他的混蛋儿子贾道“爹,你一定要帮我好好教训教训那帮北朝的蛮子,儿子看中的女人都敢动。”贾道气哄哄的拉着刚刚回府的爹。

    贾冲看着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拉住他的耳朵就往书房里走,“你的女人,你的女人,我关了你一个月你一出门又跑去了花楼,你可知道那女子是太子看上的人,你爹差点在宫中丢了半条命,你能不能别给你爹我添乱了。”贾冲说的吹胡子瞪眼的说着。贾冲一脚将儿子踢了出门,坐在书桌前想着太子自己也是满肚子四书五经读成了傻子,当初楚王出任地方时,还极力向皇帝推荐,他把楚王当兄弟,楚王却未必这么想,现如今楚王在边关生擒了左贤王太子立下大功,要不然他也不至于想出这样一招。

    贾道虽然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但是在他爹面前察言观色的本事还是有的,看到这样,也只能吓的毕恭毕敬的跪在了屋外,讨好着说:“爹你别生气,你安排的事儿子已经办好了。内廷学宫中已经削去了孙易的学籍,只是上海政法学堂那边不肯收他,信差说那学馆非说上海政法学堂虽没有六部的权柄,但为国育才断不收权柄相受,恐怕只能让他先去南方避避风头,再参加科举了。”

    贾冲听了这话,气也消了几分,让下人备上马车,去天津渡为孙易送行:“你小子担任内廷司业总算起了点作用。“

    马车内贾道看爹已经没了火气,试探的说:“爹,你看要不你帮我再六部某个差事。”

    贾充撇了他一眼,用从书房中拿起的折扇,拍了拍他的头:“得了吧,就你还去六部。把你送去东海国几年,结果洋文没学好,四书五经又是一窍不通。现在回来了,就老老实实的在内廷学宫领个贤差多好,免得误了国家大事。

    天津渡口,孙易已经准备登船南下,翰林书院和内廷学宫中不少朋友,以及京城中慕其才气的粉丝为他送行。为首的一人,握住孙易的手说:“你这么好的才学,不能参加科举,现如今又何必离开京师呢。”孙易忧虑的望着客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为国家,纵居江湖之远何忧。”

    “好啊,好啊,小孙果然好气度,天下读书人若能都学小孙的风骨,又何惧奸臣乱国呢。”众人回头看时,却是贾充在贾道的搀扶下走了过来。孙易见二人连忙行李:“丞相,老师好。”贾充将手中的折扇递给了孙易“我知道你们孙家可是江南豪绅,我没有什么送你的,这把扇子半我多年就给你,聊表情义。你决定去南方乡塾教书实在不容易呀,年轻人如果人人都愿意和你一样心系地方就好了,此番一别好自珍重。”

    孙易郑重的收下折扇,在丞相和老师的夸赞声中,登船远去,回首望着京师,望着朝堂,他自幼苦读,父母给他请最好的私塾先生,后来因为姐姐进宫,他也随之来到了内廷学宫,本想有一番作为,却终究不能参加科举,入六部为国鞠躬,此番离去,他还会回来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