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沉浮录 > 楔子:辛朝的混乱局面由此展开~

楔子:辛朝的混乱局面由此展开~

    辛朝庆安三十年庆安皇帝氶嘉衡五十五万寿节刚过,就有大臣上书,要求立太子。辛朝一朝立朝80多年,前三位皇帝皆在位不久便立太子,唯独庆安皇帝氶嘉衡,不按祖制,不听臣言,不立太子。

    “臣启陛下,如今我朝四海升平,繁盛非凡,皇上是否考虑立太子人选……”都察院御史陈青云说道。

    不过氶嘉衡却在他话没说话,直接打断:“太子一事,朕自有主意。”皇帝氶嘉衡又再次把太子一事敷衍了过去。

    氶嘉衡,二十五岁时即位,在位共四十年,一直把控着朝中局势,他有五子,却始终不立太子,他信奉官场势力要相对平衡,以一方牵扯另一方,然而他也偏信内阁首辅晏翀,也在不知不觉间养出了以晏翀为首的首辅派的强大势力,况且首辅派又牵制住众多官员,朝中大臣无人敢有怨言。

    氶嘉衡虽有五子,但他生性多疑,不敢将未来江山社稷放在由庶妃生的大皇子肩上。二皇子虽是已故皇后所生,但因二皇子多次结交大臣,阳奉阴违为氶嘉衡不喜。三皇子多年来不温不火,谨慎办差却也不在皇帝面前张扬,老四是个只知道游山玩水的,老五在氶嘉衡看来又是只跟在老三后边的跟屁虫。

    五子各有不同,但却没有一个真正长在了氶嘉衡的心坎里,没有一个是氶嘉衡看来是合格的继承者的儿子,多年来不顾祖制,不立太子,并且也摒弃立嫡立长的传统。

    朝内多年来也就形成了以首辅派和各皇子党夺嫡多方相互掣肘的局面。因氶嘉衡曾说不允许皇子结党营私,首辅派晏翀不敢公然站队到哪个皇子背后,局面一度停滞,直至庆安三十年,这幅局面才被打破。

    在庆安皇帝氶嘉衡在位的最后10年,不但到了夺嫡的白热化阶段,连朝内各方势力也开始纷纷冒头,55岁的庆安皇帝逐渐脱离了对朝内的控制。

    老二与老三开始暗地较量,双方背后的势力也在不断增长。对待朝中大事,内阁首辅晏翀在内阁内说一不二,亲信遍布,朝内更是不断安插眼线,结党营私,对待异声者更是要铲除异己,晏翀在氶嘉衡在位的最后十年,权极一时,位高权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最初首辅派的晏翀虽料定未来皇帝就在两位之间胜出,却也不敢轻易站队。

    早朝散后,内阁首辅晏翀手持玉朝板仍坐在勤政殿内,身后还有他的儿子晏少阁晏乾达,还有吏部尚书江善言,以及六部其他尚书,这几位都是内阁的重要能臣,皇帝的左膀右臂。

    但私下也形成了自己小团体,以晏翀为首的首辅派以及江善言的中立派,不站队不结党,像一股清流。

    晏翀看了看他身后的江善言,给坐于上手的氶嘉衡说道:“皇上,臣于不日前巡视顺天府,顺天府府尹姜铮因冤假错案被罚,实才干乃不符府尹之职,故臣举荐奉天巡抚上任,皇上认为如何呢?”

    晏翀的话让氶嘉衡无力反驳,顺天府府尹前几日确实判错了案子,只是案件并不大,无伤大雅,如今顺天府府尹换人的话,对新人又要重新审视一段时间,这毕竟是在京城,关系京城百姓,氶嘉衡并没说话。

    坐于尾位的江善言起身道:“皇上,臣认为,此举不妥。”皇上一听,有人给台阶下,顺势问道:“江爱卿可有话说?”

    “是,臣认为,顺天府府尹一职关系重大,事关京城数万百姓,就职前理应由吏部统一考察,如今直接举荐奉天巡抚就职,实在不妥。再有就是,奉天巡抚来京任府尹一职,明降暗升,据臣所知,奉天巡抚还未任职满一年,所以……”

    “江尚书的话就是不同意晏首辅的举荐了?”晏乾达打断道。江善言被打断说话倍感无奈,但看了看在场人的反应,还是点点头,说道:“是。”

    “你!”晏乾达气急败坏。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为何举荐奉天巡抚。奉天巡抚在前几个月的中秋节,又为晏翀贺寿,又准备贺礼,礼数十分到位,十分懂规矩,且他们也需要一个在京城任职的左膀右臂,顺天府府尹一职也十分贴合。

    晏翀听着他们理论,也不说话,在皇帝想要说什么时,故意加了两声咳嗽,把皇帝要阻拦的话给挡住了。

    “咳咳!”晏翀咳得声音足以镇住在场各位,氶嘉衡也关心道:“首辅已上年纪,如今也是隆冬,早该让首辅回去才是。”

    氶嘉衡与首辅晏翀足足小了近10岁,晏翀四十岁才调入京城,五十岁进内阁担任刑部尚书,后又升为首辅。笼络人心和把握人心,甚至察言观色的能力非凡。

    “是,老臣多谢皇上关心。”老态龙钟的晏翀,行动迟缓却也还是规矩到位。向皇帝行礼道。

    皇帝氶嘉衡十分受用,也不禁说道:“首辅刚才举荐,朕会考虑,那就先让奉天巡抚几日后觐见吧,朕亲自把控。”

    氶嘉衡一个中立的做法,看似完美解决了两方面的矛盾,但这种调和的和稀泥方法,无疑是这场矛盾的导火索。

    晏翀所在意的是官场职位中是否为自己人,党派思想根深蒂固,而江善言所在意的是一切是否符合自己身居吏部尚书的职责。首辅随意安插人便可跳过吏部的选拔和考察,这让江善言无法接受。

    但皇帝已经让步,他也不得不让步。

    散朝后,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纪闵还在宫门口等着江善言,原因无他,纪闵从其他人口中得知奉天巡抚要上任京城顺天府府尹一事,又查到了该巡抚涉嫌贪污且腐败一事。

    “江大人,此事千真万确,奉天监察御史已经将此事密报给圣上,我想圣上应该不会让他来京了,但他毕竟向首辅施贿,这……”

    江善言明白,自己不应该牵扯都察院的监察一职,但身为内阁官员,又是吏部尚书,他的话本身举足轻重,在书房静默会后,终于还是在奏章上写下了弹劾内阁首辅的事。

    只是,以这件事为始,辛朝的混乱局面,由此展开,首辅派的强硬,江善言的中立派,还有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皇子们的夺嫡,暗地里的波涛汹涌,笼罩在辛朝上空。局面逐渐混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