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三话注 > 前言注

前言注

    此为前言注,五答或之疑。(答者:李三民;释者:李空心)

    一、“三话”何不称《三话》?其与《三话注》为何关系?

    答:『曰《三话》者,盖世之笔误也。《三话》今亡;故传世者,人称“三话”也。此名原《话岛》。其“岛”者,“叨”也;或考之曰:“此‘叨’系‘唠’‘痨’借字,以作者幼年不分,故误。‘岛’实为‘唠’。”盖诚如斯。人以《话岛》可三分曰“序引之话”“正间之话”“后续之话”,故习称“三话”。

    《话岛》后为续扩改编,传抄于世。除原题外,亦题名作《新话岛》《胡话刀》《乙话岛》云云。内有一版曰《惊世三话》,盖“三话”得书名源此时也。

    作者后自复辑录,加同人文而为稿,名曰《三话》。又注之,故有向之《三话注》。然今稿亡而易底抄本,是《三话注》实已为“三话”之重写尔。』

    释:(今世有“三话”及《三话注》,而无《三话》。“三话”是自《话岛》一书衍生而来的一类文本的泛指或习称,现在大概特指由《笑话》《悲话》《无话》三部分组成的一部没有命名的小说。《三话》原来应是“三话”中某本书的简称,后来专指作者在上面提到的那部小说完成后欲扩写补入同人作品而创作的书稿,可视作“三话plus”。《三话》完成后,因为某些缘故没能发布,作者在一两年后对之加以整理,编写出《三话注》;但现在的《三话注》是在《三话》遗失后作者重写的一部特殊的小说,可视为“三话max”。)

    二、“三话”何来?《三话注》何不复言以某版为参鉴?

    答:『“三话”始诞自西元2008年。其时作者刻《乐事》一文,曰:“异人宴友,其食火锅。待锅食熟,因对章句。竟罢忘,以为得乐事,共往星际游。而锅覆,是诞宇宙......”(此为节选,原文三百字余)及长入学,能自造纸,遂书《笑话》于上,此即绢本《话岛》、初代“三话”也。后又扩充内涵,续撰《悲》《无》,人观览而以为精妙,乃誊抄定本,是为系列。至于《三话注》弗复言以某为参鉴——其惟孤本,何以参鉴?』

    释:(作者最初以为书籍传世是因刻于简册上,于是请人伐竹,削片刻写故事。因为太累,只写了一个故事。后人称之为《乐事》,又名《星游》。

    作者后来想到可以等长大买来竹席编书,为防止遗忘故事,遂将竹枝去叶制签,同多余的竹片一起于其上绑套绳结或绘制图案作为标记以便记忆。这期间完成了《笑话》构思。

    等上小学,一日见族妹自编订漫画书,于是想到可以自己造纸编书,遂造纸曰“皓白绢”四十九张,依抽签顺序写下了最初的《话岛》。

    又后来,作者在积郁愤懑之下,改扩原作内涵,寻求自由与永恒,形成了当时流传甚广的由“笑悲无”三部分构成的“三话”。

    书签因为作者发现其具测算妙用而时常携带使用,在入团后为展示自己与封建糟粕决绝而扔弃了。书简和绢本则因为大家庭分家时未能及时从故居取出而被叔婶等人愧疚地弄丢了。至于大为流行过的抄本,在短小精悍的盗版刊印内容兴盛后也灭绝了——而盗版则因打击力度逐渐加强也绝迹了。所以不是现在不参鉴其它版本,而是手头上根本没有其它版本可以参鉴。)

    三、您能否简析“三话”系列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答:『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盖观者心中自有评判,是非不能,实不必也。』

    释:(我作为业余的作者而非专业的学者,恐怕说不上来啊。但真的特色,现在恐怕读不到,所以只能概括地看起演变:风格始终是作者个性流露,一开始寻趣乐,继而寻解脱,终末寻永恒,现在回过头来,还是追求美好情感了;语言上则由幼稚到成熟、典雅到通俗;手法由追求修辞华丽到追求情节合适再到追求文字意蕴,现在追求朴素自然少寓意;至于情节内容,大概承接有度,多幻想。艺术特色,各有其妙,但今作或许是差了些。

    思想内涵有所保留,大体上是从追求欢乐到沉思现实,如今翻新跟随时代,自认为由浅入深而深入浅出了。知色是空,亦知空即色;出入悉在人间,至死而方休——与其笑言玩世,何不闵惜此生?毕竟明心见性则可知身外无我,然欲使人相观又何必自专?故能予人美好情思而非向前独自压抑无奈为上。是谓:来往虚妄如花落,亦可结实;荒谬有道,清醒之间又岂无?是今以为创作之旨,盖立意不差于先。)

    四、创作《三话注》,现有何感想?

    答:『此明珠暗投,不得已;否则为藏,如何流传?』

    释:(闭门造车,多年血泪惟一亡;乃忍痛重修。盖高山仰止则人迹罕至,纵虽风光震撼,也是少见;将之炸为丘陵,既可登游,又可览尽那平地景色,何不为与民同乐耶?可见正文零散,也不一定是坏事。)

    五、作者以为此问当使读者质询,是将见而答释于评论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