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

    家里的意思是让秀秀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备考公务员。

    但秀秀找的那份工作加班极频繁,秀秀觉得每天睡觉的时间都不够,更不用说备考看书了。

    而秀秀的父母经常吵架,妈妈也不再坚定秀秀必须考家乡的公务员了。

    秀秀虽然报了别的地方的公务员,但是每日繁忙的工作根本就没有时间备战公考,这一次裸考以失败告终。

    在外工作的时间久了,秀秀越发没有了看书的心情。

    每次回到家乡,看到那里几十年如一日的房子,娱乐,环境,时间久了会感觉格外枯燥乏味,感觉月初和月末好像同一天,不像在大城市,同一个地方,感觉一个月不去,再去时总是有些变化的。

    大城市虽然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但生活可以时快时慢,勤快的时候可以多干点,疲惫了总有很多便利可供选择,不像在小地方可供选择。

    也可能是秀秀自小生活的环境总是发生彻底的改变,在原来的地方没有归属感,只能拼命适应新环境。

    在新环境里待久了,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反而很不习惯了。

    秀秀还去了曾经上高中的地方,虽然当初秀秀第一次走进那个城市,感觉一切都比自己生活的小县城光鲜亮丽。

    可是在更大的城市生活过后,那里曾经光鲜的一切,此刻却觉得有些落败了,更何况曾经那个温暖的人此刻应该正陪在别人身边吧。

    但是当自己再次返回大城市,自己却又是一个外乡人,和本市同事相比,大家拿一样的工资,生活却不在一个水平上。

    虽然大家都是基础岗位,工资都不高,但是本市的同事生活却潇潇洒洒,工资都拿来吃喝玩乐,下班后的夜生活丰富多彩。

    而秀秀的工资除去日常吃穿用度和房租的开销,就所剩无几了。

    所以秀秀很少参加同事下班后的聚会。

    以前上学的时候,同学的聚会总是少不了秀秀。

    虽然在班里秀秀并不是和每个人都热情活跃,甚至在大家眼里,她有些不合群,但是每次聚会她依然会被邀请。

    因为有父母的资助,所以同学聚会的AA费用是多少,秀秀都不会在意。

    班里也有家庭条件差的同学,每次聚会,他们都会用各种借口拒绝。

    次数多了,那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只会觉得他们就是不合群,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秀秀以前在村里生活过,那些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在吃雪糕的时候,自己只能隔一天吃一次冰棍,并不是因为自己喜欢,只是因为自己囊中羞涩。

    兜兜转转这么些年,现在的自己好像还不如小时候的自己,因为费用问题婉拒同事的聚会,秀秀只能哑然苦笑。

    偶尔秀秀会约上一两个关系密切的同学聚聚,可是气氛总是不如人多时候热闹,毕竟秀秀本就不是个活跃氛围的高手,性格相同的两个人只会让气氛更加冷清。

    连着两次公考失败,回到家里也忍受不了母亲的絮絮叨叨,秀秀决定安心留在省会城市工作。

    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刚好接到母亲电话,电话的那头充满了她希望秀秀能回家乡工作的迫切念头。秀秀也想过回家乡再备考个公务员安逸度日,但是每次回到家里,母亲总是见缝插针的抱怨和不满,她的言语里充满了对秀秀的不满和嫌弃。

    即使秀秀已经成年也接受不了母亲那种看不惯自己,却非要把自己留在身边的心态。

    刚毕业的女孩子,只要相貌算的上端庄,就会不断有热心的领导和同事介绍相亲。

    在生存的磨砺和压力下,成年人的婚姻里充满了太多欲望,自然就会有过多的算计。

    因为没有感情基础,物质的盘算永远走在感情的前头。

    即使秀秀只想追求一份单纯的爱情,但是在对方眼里,早把秀秀里里外外摸个门清。

    秀秀虽然不是一个全方位理性的成年人,但是在工作岗位上历练过一两年后,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的外貌和他的品行并不成正比,他的所想并不和他说出来的话是一样的,感觉一切虚虚实实的不停交替,秀秀越来越觉得把一个人看得越清,反而离爱情越远。

    临近年关,相亲就成了秀秀最多的活动,毕竟过年串门都是要以家庭为单位的。

    有情饮水饱只有不缺钱的时候才会这么想,懂浪漫的人,他的眼里看重的是陪伴家人的时间。上进的人又被工作占去了太多的时间,连脑子里的浪漫也被工作挤没有了。

    门当户对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过去的秀秀只看到字表面的意思,等到自己独自面对生活,才懂得其中的内涵。

    车子,房子,票子虽然不一定是一个人能力的真正体现,但是却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价值观。

    自小家境优越的人,他工作后更愿意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他眼里理所应当的事情,在经济能力薄弱的人面前,听起来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家境不错的他们在度假和享受生活时很容易被当成是纨绔子弟的无聊消遣。

    因为有了家里的支撑,自然在奋斗打拼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上进心。

    而一个从贫寒家庭奋斗出来的人,自然会把钱看的很重,在他眼里,钱不用转化成任何可供消遣的形式,只用安静的躺在银行账户里,只要眼睛看到那些实实在在的数字,他的生活就是安心快乐的。

    而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其实是与金钱息息相关的,金钱决定不了生活是否快乐,但是却可以决定一个人对待事物的心境。

    就像不缺钱的人对待蛋糕是一份甜蜜,一份浪漫,而缺钱的人只会关注蛋糕贵不贵,买的划不划算,至于吃到嘴里,味道究竟有多鲜美,到没有那么重要了,反正都是吃的,胃还是那个胃。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自然在沟通上就会存在代沟。

    门当户对不单单是经济的对等,更多衡量的是对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小琐碎的事物看法是否一致。

    生活中本就充满了各种不如意,一个迁就一个的生活,日子久了就会感觉厌烦,只有你来我往的生活,才能把日子过得有生有色,但是当两个人都喜欢看账户里不断积累的数字,节俭也能成为生活的乐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