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问苍天 > 第七章 官场明争 考场暗斗

第七章 官场明争 考场暗斗

    书院距离李珂居住的客栈,不过一条街的距离。

    那座坐落于汾河边,白墙黑瓦,院内学舍一座座,像是一副富贵人家园林的地方,就是河东学院了。

    不过,河东学院是官方名称,百姓觉得太过拗口。于是给它起了名字,叫龙城学院。

    此时,虽然暮色还未退去。

    初秋的风,吹过河面,带来湿冷的寒意。

    但学院门口的这条沿河街道上,已经是人满为患,热闹非凡了。

    今天因为要秋闱考试,所以书院学子们统统放假回家。

    前来送行的马车,被勒令不得靠近学院。所以堵在道路两侧,极为难行。河东府的官员们,带着衙役们,尽心竭力的维持着秩序。

    而前来考学的考生们,则只能下车徒步而行。

    一路上,三步一岗,十步一哨,守卫森严。

    李珂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站在一群官员中的吴峰。

    今天的吴峰,穿了一件崭新的官袍,胡子也精心修剪过。站在那里,意气风发,非常的引人注目。

    加上吴峰的确相貌不凡,人近中年,更显儒雅气质。

    李珂只是看了一眼,就移开了目光,随着考生人群,朝着书院走去。

    此时,吴峰和府尹大人正陪着一个从帝都长安而来的,面白长须的礼部高官聊着天。

    “河东府近年来参加秋闱考试的学子越来越多,文气斐然,二位功不可没啊!”礼部郎中夏春秋看着众多赶考的学子,捻须一笑说道。

    “我等可不敢贪功,河东府能有如今的文风学气,全赖陛下皇恩浩荡,各位朝廷中的大人殚精竭虑,一心为民!”

    府尹呵呵一笑,拱手对着长安方向行了一礼后,躬身说道。

    见府尹开口,吴峰也不甘落后,连忙上前谦卑道:“下官听闻同年好友说,夏大人您为了河东府能多几个举人名额之事,在朝堂上舌战群儒,竭力争取,寸步不让。说来,河东府能有如此盛况,大人您才是首功啊!”

    “哎,吴大人!”

    夏春秋闻言,眼角闪过一抹傲然之色,挥手道:“夏某也不敢贪功,夏某也只是尽了一些绵薄之力而已,要知道,夏某的祖籍,其实就在这河东府!”

    “噢?”

    一旁,府尹见吴峰谄媚,不由心急。他连忙说道:“竟有此事?”

    吴峰见府尹爬杆子套近乎,他不急不慢,笑着说道:“都说河东出俊杰,如今看来,果然如此啊!”

    “哈哈!”夏春秋闻言一怔,捻须哈哈大笑起来。

    府尹见状,脸色微黑。

    好你个吴峰,平时装的人五人六,一副清高儒雅的模样。没想到,你竟然是个巧言令色之辈。

    一旁,夏春秋看着这河东府两大高官明争暗斗,不由嘴角微笑。

    “二位,历年秋闱,最让激动的事情,致远可知是何事吗?”

    夏春秋捻须一笑,岔开了话题,看着学院门口的众多考生,轻声问道。

    “当是金榜题名!”

    府尹捻须一笑:“人生大喜啊!”

    一边,吴峰微微沉吟后,轻声道:“应该是那一道道冲天而起的浩然气!”

    这一次,夏春秋可真是对吴峰刮目想看了。

    他点了点头,轻声道:“正是,那浩然气不仅代表着儒道修士又多了一个,更代表着我大梁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啊!”

    吴峰点头笑了笑,轻声道:“儒道修士言出法随,一文一书,便可逆转乾坤,当真是了不起啊!”

    一边,府尹脸色僵硬,盯着吴峰,眼神阴冷。

    他突然想起了十几天前听说的发生在吴峰家里的一件事。

    随后,他将目光,投降了书院门口越聚越多的学子中。

    ……

    书院的门吱呀一声开了。

    一个身着灰袍的年轻先生,像是刚搬完砖一样,带着一身的灰尘走了出来。

    他挥起袖子,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后,看了一眼面前的黑压压的考生,淡淡说道:“吉时已到,考生入场!”

    一声令下,考生们如洪流一般,涌进了书院大门。

    李珂也在人群中。

    他好奇的看了一眼,那站在大门旁边,老农一般的长脸中年先生。

    这两天,他也听说,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科举中营私舞弊。

    每年各地秋闱监考的都是书院的先生。

    而书院的先生,都是领悟了浩然气的儒道修士。

    如此一来,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儒道修士。

    “听说这位庞老师,是修身境界的大修士,非常强大。那些孤魂野鬼见了他,就像是见到一团烈焰一样,根本不敢靠近。即便是道家的符咒,也伤不了他的身。”身边有相熟的考生,低声议论道。

    “岂止!”有人低声议论道:“我听说五年前,汾河上游发大水,咱河东府岌岌可危。就在那个时候,庞老师以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直接将水妖镇压。这等手段,堪比神灵啊!”

    “可惜,咱们领悟不到浩然正气!”

    有人遗憾的叹息:“只能走官场这条路了!”

    于是,更多人叹息。

    人群中,李珂听着众人的窃窃私语声,微微一笑。

    言出法随,他已经感受过了。

    他前两天试过自己的浩然气。

    就是那位让店小二跪下舔鞋子的贵公子。

    当时,他震荡浩然气,对那位贵公子说了一句:“得饶人处且饶人!”

    然后,那贵公子的嚣张的态度立马转变。

    这就是儒道修士的本领。

    不过,倒是有一点,让李珂稍稍有些奇怪。

    因为记忆中不论是儿时先生的传道授业,还是一路走来的道听途说,都似乎证明了一件事。

    儒道圣人曾经拜师与道门祖师,之后又融合了佛家的一些法门。所以儒道的法门,其实和道家符咒以及佛门真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那就是修为在治国境界之前的儒道修士,若是想施展儒术中的言出法随,只能借助笔墨纸砚。

    那自己,为什么可以?

    最让他不解的一点,自己的浩然气似乎可以透体而出,就像是道家的真元一样,可以附着与长剑之上,劈金断玉,轻而易举。

    “听这些人一直说,浩然正气浩然正气……难道我的浩然气不对劲儿?”李珂心里有些嘀咕:“难不成浩然气还分正邪?”

    想了想,他不禁摇头:“扯淡,若是浩然气还分正邪的话,那和以车论好人坏人有什么区别?如此分法,何其愚蠢!”

    摇摇头,李珂大步走进了书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