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财富自由从点评开始 > 61章 何大江的野望

61章 何大江的野望

    自从回到小城,朱毅和小何就一直处在一种晕晕乎乎的状态之中,无意中在网上认识一位大神,试着搭上顺风车,结果一夜之间,哥俩都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其实,朱毅在内心是很羡慕小何,不仅仅是获得千万现金,更获得了一位高人的友谊,在相处的一天中,朱毅清晰地感觉到李寓对于小何的在意和看重。

    但是朱毅并没有嫉妒,因为他知道,小何之所以成了千万富翁,是人家的运气好,更是人家付出无偿的信任赌来的。

    当初自己如果不是因为可以押注在小何身上,绝不会向一个网络上相识的陌生人贸然转过去10万块钱。

    有些时候,人生中的机遇就是这样没有道理可讲,抓住了就是抓住了。

    现在有了这500万的额外收入,朱毅的整个家庭,包括双方的父母,等等一切都被改变了。

    小何难得回到家族老宅祥凤园,周边早已经拆迁,只保留了祖宅的基地,重新翻盖的仿古四合院,年纪大一些的直系亲属还在这里陪着老爷子住,其余年轻人早就搬到了楼房。

    在这个偏远的北方小城,所谓的大家族也无非就是人丁兴旺,亲友团结,并没有过多的文化底蕴方面的传承,反而在经商方面颇有一套。

    老何家当下的话事人是小何的爷爷何大江,从小就跟着父辈赶着马车走南闯北,可谓是见多识广,在众多同辈的兄弟姐妹之中最具经商天赋。

    当年就是何大江,在行商逐渐走弱的大趋势下,力主将祖上的马车队,逐渐替换为拖拉机,又亲自带领着自家的拖拉机车队占领了当地四大企业的物流。

    小城缺乏煤炭资源,所以企业需要的煤炭都是外运,因为使用量颇大,而公路运输成本又高,所以主要是铁路运输,而何大江的车队就把持住火车站下站煤炭的输运业务。

    铁路运输周转快,但是小站货柜有限,所以卸下的煤炭在站台上只有24小时的停留时间,过期被处理且还要面临巨额罚金。

    小城所有企业的进出命脉都在铁路,所以每次下站煤炭都跟打仗似的,拼命抢时间,这就体现了何家车队的优势,24小时随时待命,同时自己配备了随车装卸工。

    企业总得花钱搞定这段短途运输,为啥不用何家车队?省心省力,便于管理。

    何家车队最高峰的时候,达到130辆拖拉机,日夜连轴运转拉货,几乎包圆了小城四大工矿企业的所有外销产品上站和原材料煤炭下站的短途运输业务。

    那段时间,何大江夹着一个黑色提包,每天出入四大企业的办公楼,他只负责三件事:上班陪着领导聊天,下班陪着领导吃喝,月底到财务结算。

    何家车队真是红红火火,日进斗金,看得小城其他家族很是眼红,于是恶意竞争开始了,各种托关系、压价。

    就在短途运输业务如日中天的时候,何大江又做出一个惊天举措:转让车队!

    大家都很不理解,尤其是家族中在车队有股份的人,更是叫嚣着更换负责人。

    这个时候,何大江还不是整个家族的话事人,而仅仅是车队业务的负责人,在老族长的主持下,何大江退出车队业务,带着支持自己的弟妹,将回笼的资金利用改革改制的机会,入主小城建筑公司,主营业务变为商业地产开发。

    第二年改制大潮席卷了整个小城的各大工矿企业,很多曾经红极一时的铁饭碗企业轰轰烈烈倒下了,曾经的何家车队在竞争中拼命存活,但也挡不住大势所趋,最后只能守着一堆废铁似的拖拉机茫然无措。

    小城换了新的领头人,从此大方向从工业转为基建,从跃进转为民生。

    何大江又一次踏在风口,承建衙门搬迁和后续城中心的开发改造工程,从此一飞冲天,同年老族长正式委任何大江为何家的话事人,从此何家进入何大江时代。

    各大家族纷纷跟进,试图瓜分小城的老城改造和地产开发,但是毕竟小城刚刚经历了一轮残酷的下岗大潮,商品房还没有预热市场,而按揭买房对于保守的小城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进展并不理想。

    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在这之前,何大江为了布局小城的房地产行业都做了哪些前期准备工作和铺垫。

    当初的建筑公司,还是一家国有乡镇企业,主要业务就是给当地工矿企业建造厂房,但是随着工矿企业一步步的衰退,小城建筑公司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业务,更没发工资了,一直是县里补发生活费勉强吊命,几乎濒临倒闭,而公司领导和总工等几个人则独立出去成立一家新的公司,简称二建,准备进军看好的房地产行业。

    但是小城建筑公司拥有建筑行业该有的所有资质,这也是何大江非常看重的一点,入主建筑公司以后,首先改制,以项目部为核心,从上到下工资与效益挂钩,多劳多得。

    为了练兵,何大江找到上头民政方面的领导,主动担起全县福利敬老院的房屋免费维护和修缮工作,又自掏腰包补齐某些敬老院缺失的设施,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解决了上头的老大难问题,自然赢得了上头大官的好感,如此良心的企业家必将应该得到应有的扶持。

    当其他家族的地产公司还在为找到合适的业务绞尽脑汁的时候,大江地产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始了老城区搬迁与改造工程。

    ……

    可能是多年的经商经历,让何大江待人接物从来都是笑容满面,哪怕是面对小辈,也从不板脸抖威严。

    小何从小就顽皮,是堂兄弟姐妹中,挨打最多,被告状最多的孩子,但是也是何大江比较喜欢的孙子。

    何大江认为,男孩子就应该顽皮机灵有胆量,从小就怕这怕那,长大也难有出息。

    看着虽然执掌家族多年,但依旧显得满面风霜的笑脸,小何第一次感觉爷爷那矮小的身躯里竟然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没读过书没上过学,但是苦难的经历和丰富的阅历让爷爷照样捭阖商海,带领家族稳步前行,每一步都不落空。

    小何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仔仔细细都跟爷爷讲述了一遍。

    何大江虽然没文化,但绝不是一个老古板,对于家族后辈们的东西,他也有所了解。

    “等周末,让你二姐回来一趟。”听完后,何大江随口吩咐到。

    小何的二姐是二伯家的姐姐,在沪上一家外资投行工作,算是家族中最了解金融的人。

    何大江不是很了解金融,但是对于证券能赚大钱并不否认,可是他疑惑的是人性。

    何家人积累的三代人共同的努力,总资产加在一起,也无非就是大几千万,这在小城已经是巨无霸般的存在。

    可是自己孙子只是在网上认识一个人,就随手给了1000万,这让何大江无论如何是难以理解的,这人到底图的是什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