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章 人才观

    李寓在电脑上翻阅着金金发来的面试候选人简历,前后看了两遍,都不是很满意,不过李寓还是想给大家一个见面的机会,毕竟今生不比前世,李寓也想多见见现在的年轻人,了解一下大家的心态和职业观。

    前世的李寓参与过九次创业,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是从零开始构建团队,所以招聘永远都是创业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算是为了研发进度或者市场要求而挖来的成熟团队,也要经过面试环节,对于任何一个雄心勃勃的创业公司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高手、市场高手,更要彼此能够合作愉快,合作长久。

    所以面试的第一关就是价值观。

    但是能够获得面试机会的敲门砖则是学历。

    很多人都说,这个社会太过功利了,唯学历论,这会让很多不错的人才失去机会。

    实际确实如此,那么企业会为此改变吗?并不会。

    因为企业不是善堂,企业需要盈利,需要人才为他们工作,筛选和培养人才也是需要时间成本的。

    我不否认很多较低学历的人也是人才,但是从大范围来说,高学历意味着高起点、高素养和高学习能力。

    最初李寓在顾总公司刚入职的那段时间,就见到顾总招聘的时候很在意对方的学历,包括工作中,也会直言不讳地看重学历,这就让原有低学历的员工很不舒服。

    为此,李寓很不理解,觉得睿智如顾总不应该如此的。

    后来随着职位的晋升逐渐接手人力方面的工作,包括后来创业自己负责招聘以后,李寓的观念逐渐转变了。

    国人最善投机,不管真实情况如何,总爱把简历做的很漂亮。

    有用吗?有用,但是用处不大。

    真正的面试官会在细节处甄别人才,比如你的实际经验与自己专业是否匹配?

    肯定会有人抬杠说,现实中跨界跨科的人才也有很多,实际工作未必与自己的专业一致。

    这话对,但是不适用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或新毕业一两年的人,这里面不是要看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而是在看他们对于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是否有过深度思考。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首先要围绕自己的专业进行职业规划,这个是最起码的,也是最快能够获得成就的路径,否则你四年大学就白学了,除非你同时拥有第二或第三专业。

    对于大专或普通一本高校的学生来说,第二专业几乎是没有的,用心点的学生只不过选修成绩好一些而已,这个就是学历方面的第一个差别。

    李寓面试喜欢提问,一般都是三个方面的问题,这可是创业十余年中提炼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第一个问题是:用自己的理解,描述一下你的专业或者你所求职的岗位。

    比如有人面试UI岗位,面试者的专业是平面设计,那么李寓就要看面试者的学校和专业,如果是艺术类院校的设计专业,肯定要加分的,说明有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训练;如果是综合院校的设计专业,就要看其个人作品来判断了。

    “请用你的理解描述一下你所应聘的UI设计/平面设计。”

    大多数面试者都会照本宣科,包括一些已经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的人,这就说明面试者的思维有问题,没有听明白面试官的问题。

    而在职场中,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就是沟通能力。

    所谓沟通能力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解能力,你得能听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就是表达能力,你要能讲清楚你的想法和观点。

    不具备最基本的沟通能力,在职场中几乎是寸步难行的,更别提什么晋升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了。

    说到这个思维问题,李寓就不得不提到好学校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之间的差距了。

    首先就是见识方面的差别,不同的平台所辐射到的区域和领域均有不同,导致在校的时候,学生们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未来前景几乎没有了解,而优秀高校则会经常邀请各行业各领域的专家进行多种形式的沙龙或者讲座,让学生们开眼界、长见识。

    其次是上进心方面的差别,优秀高校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们自发竞争,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思考,而普通学校大多数都是得过且过,好学生几乎都在为了拿证和考研而努力,对于专业前景和自己的未来都不会过多考虑。

    同样的毕业生步入社会,同样面对考官的时候,巨大的差别就明显表现出来了。尤其是很多面试官只看你当下是不是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而不会考虑你今后成长的可能性,企业更不会花时间去免费培养你。

    所以经过了几年的简历筛选和面试实践,李寓的人才观逐渐地改变了,面试门槛也提升到了985或211全日制本科毕业,还要看专业与求职岗位的匹配度。

    当然了,在初选的时候,李寓反复交代金金和人力同事,发现比较特殊的人一定不要轻易淘汰,暂时保留,让自己看一下,毕竟自己在人才筛选方面拥有两世经验。

    李寓筛选人才的最后一条就是心智成熟度。

    很多职场新人都带着一些学校和家庭的陋习,好像别人一定要包容和谦让自己才可以,遇见困难就撂挑子,跟自己的领导顶嘴,一言不合就辞职,辞职直接走人,连最起码的交接工作都不做,实在很过分。

    这些还仅仅是最简单的,主要是没有担当。

    职场中,员工每时每刻都会遇见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如何想办法解决问题才是唯一要做的事情,而你解决问题的勇于尝试和综合能力才是企业最需要看到的。

    在前世,因为创业公司资金短缺,没有足够优渥的薪资,吸引不到名校的人才,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招聘的时候,矬子里拔将军,只能依靠在实际工作中培养。

    十多年来,李寓曾经培养出很多人才,但是大家当自己学有所成后都选择了跳槽,把李寓的企业当成了培养自己的黄埔军校,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人往高处走也是无可非议的。

    今生的李寓再次创业,既然不差钱,那么就要挑选最好的人才,给予最好的条件,打造最强的企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