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日随想录 > 回到过去3

回到过去3

    不多时,苏学文已经走进一个村子,看着眼前的青砖碧瓦,古朴自然的建筑,苏学文不由感叹,原来我华夏先人就生活在这么悠闲的环境。苏学文的到来已经引起不小围观,他的烟色体恤,他的黑色休闲裤,脚下黑色的皮鞋,都受到了相当多波次的目光攻击。周围群众有老有幼,有男有女,惊奇而大胆的对他品头论足。作为被围观者,脸皮厚的苏学文就权当演讲吧,他先是点头示意,接着用标准的普通话想大家问好,村民们先是一愣,好像对他的问候听不太明白,但是他友好的善意还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年老短衫的老者,排众而出,走到他面前问道:少年,你从哪来?苏学文一听,竟然沟通无任何障碍,他完全听懂,心下震惊,这话听起来像是小时候家里人说的话?为进一步证实,苏学文用家乡话回答:我从天外过来,离此地很远啊!老者震惊:天外?天外真有他方世界?很明显老者听懂了苏学文的说话,所以才有此一问。语言沟通完全没有问题,双方只是语音稍微有点差距,说的都是古老汉语。苏学文回答老人:天外只是托词,只是说我来自遥远的地方,距离此处以光年计,我是机缘巧合之下才来到这里的。老者点头,又问:不知后生到此,有何贵干?苏学文很干脆的说:我迷路了。老者微微点头:既然如此,今晚可在此处落脚,稍做休整,来日再探索路径不迟!苏学文正有此意,连忙鞠躬致谢。

    老者在前引路,苏学文随后紧跟,后面还跟着越来越多的村民。不一会儿,老者将苏学文引到一处宽大庭落,众人入屋落座,老者已命家人安排午饭。不时村上村民听闻有怪客驾临,三三两两前来探视。苏学文落座品茶,细看屋中摆设,俱是汉家装饰,倍感亲切,询问老者,此乃何地?老者据实以答,此间是华南闽地,乃是闽中西南山区一带,村子名为李家村。村里李氏众多,夹杂少许他姓,乃是百余年前,先祖自北方渡江而来,在这闽西山地,觅得一片栖身之地,安顿下来,经过百年繁衍,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周围远近村落出处,莫若如此。老者姓李,年约六十许,乃是村里话事人,他精神震suo,看来是常年劳作所致。膝下六子,年长者已过不惑之年,名叫李升汉,次子较长子稍小一两岁,名李耀汉,目下皆陪坐在侧,此外更有四子二女,二女均已出阁。

    众人闲谈中,苏学文得知自己目前所在之地,是福建西南的山区一带,当地百姓乃是中原百多年前战乱时,汉人渡江而来,在此山间野地寻觅安身之地。村民所操之语,实乃上古承传下来的古代汉语,和客家语系有诸多相通之处,客家人自古就有宁卖祖宗田,勿忘祖宗言的祖训传世,不管天南海北各散东西,只凭口中乡音,就能辩识宗亲!李老问起苏学文籍贯身世,苏学文据实以答,把名字姓氏,生辰八字,家住何方等全盘托出,只言家在西南桂北,却无路径可回,需借助很大外力方能找见回家路径,众人惊奇,穷问不舍,苏学文只得随意编造,说需要破开虚空方能穿越回去。

    众人惊讶万分,细细思索,仍难明其中奥义。其时,汉人氏族有众多礼节,南迁之后,于生活所迫,为存性命故,不得不暂时丢掉一些,以适应环境。所以,李家女眷幼童等皆在一旁聆听李老待客。有一五岁幼童,乃是李老之孙,其五子所出也,乳名唤作麟儿,思维最为开阔,两眼精光一闪一闪,他听闻苏学文说的神奇,不由走到他面前,好奇的问道:是不是要有光?苏学文看着他,小家伙骨骼清奇,眉清目秀,双眼直视自己,眼中好奇万分,却半点羞怯之态全无,苏学文暗赞一声好水灵的孩子!刚要释疑,李老呵斥麟儿:胡闹!一个少女急忙出来,要把麟儿抱回去,苏学文知道启蒙教育最重要,先抱起麟儿,一亲脸蛋,说道:对,是要有光!就像下雨打雷闪电,把天空撕裂一个口子。麟儿顺着他的描述发挥想象,过了一会说道:天空被撕开口子,里面就是哥哥要回家的路吗?苏学文给他比了一个耶的手势,说道:那就是哥哥要回家的路!小家伙得到表扬,很是得意,之后又道:然后你跳进天空的洞里,就回家了?苏学文不禁赞叹,这小子想象力确实不错!刚想再次表扬,谁知麟儿却说:不对!哥哥回不了家的!众人一呆,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说,苏学文也不知道他想些什么,问道:怎么说呢?麟儿认真说道:你跳进洞里以后,会被电死!李老心里一惊,诅咒客人是大忌,正要教训顽孙,苏学文连连制止,说道:童言无忌,我苏某人岂会介意?原先刚才那想要抱走麟儿的少女娇声骂道:麟儿休要胡扯,姐姐打你屁股了!说着望向苏学文,略带娇羞,满脸歉意。苏学文感觉眼前一亮,好漂亮的女孩,但是做客人家屋前舍下,不敢多望,那个少女抱着麟儿到一旁去了,以免他又出口伤人。

    稍顿,苏学文说道:其实麟儿说得没错,平常人进入雷电之中,立刻灰飞烟灭,魂飞魄散!我要能顺利回家,还需要一些特制的装备,此刻还没找到,以后再想办法。众人恍然大悟,接着又问起苏学文家乡风貌事物,苏学文据实以告,众人连连称奇,惊叹不已!众人说着话,少时屋里渐渐飘散饭菜肉香,只见李家在厅里厅外摆了几桌,摆上做好的菜谱,准备吃饭了。群众中多是一些村里干要,众人渐渐入席,李老以及两个儿子,还有村里几个重要人员,坐在厅中正桌,请苏学文坐上首席,苏学文汗颜不已,再三退让不过,只得坐了。李老坐在主位,其他诸人以次落座,其他家眷人等坐满其他桌,正式开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