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日随想录 > 天下无敌6

天下无敌6

    多哲尔并没有采纳李有德的无耻计谋,蒙古人是实打实的蛮族,民族属性里充满野蛮,残忍,嗜杀,所以蒙古攻破城池以后,屠城的事是经常做的,以杀人为乐,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成吉思汗铁木真就曾经说过一句类似的话,我已经不记得他原话是怎么说的了,大意就是他最大快乐就是看到敌人的妻儿在自己屠刀下痛苦的死去!能说出这种话的人,心理绝对是变态的!但是蒙古人确实没有汉人那么多阴险狡诈和卑鄙无耻。经过几千年的逆淘汰,华夏族剩下来的,多是李有德之辈!李庭芝,文天祥,陆秀夫之流,实属凤毛麟角,万中求一!中原几千年历史,自秦开始,都是下流者得国,有原则讲规则的,斗不过无底线无信义的!耿直的项羽,输给不要脸的刘邦;憨厚的杨勇,也斗不过奸诈杨广;耿直的李建成,被无情的李世民射死在玄武门,例子不要太多!在各种或大或小的斗争中,局势几乎是一面倒,都是更卑鄙无耻的一方获胜。日积夜累,千年下来,无底线的人越来越多,素质自然越来越差了!宋亡时,尚且有十万军民殉海相随,明亡时,只有一个王承恩追随崇祯皇帝殉国!

    有点扯远了,话说多哲尔没有采纳李有德的建议,到第二天早晨,李庭芝大军选择从城西城墙突破,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做佯攻状,使城内守军看不清我军战略意图和进攻方向,苏学文沈从云杨丽华三人三骑,冲向城墙,,堪堪到城河处,三人同时从马上跃起,往城墙上飞去,蒙古守军早有准备,一排箭雨急射而下,三人空中闪避,踏箭雨而上,在第二波箭雨到来之前,已经跃上城墙,开始挥剑杀敌,三人武功,自然不是一般士兵可比,一瞬间功夫,已经杀出一片空白,城外大军早有准备,立刻在空白处架起六架云梯,护国山庄的高手先上,其他精锐将士随后,不多时,西墙已经处于崩溃状态,又早有入城的宋兵打开西边城门,大股宋军立刻涌入城内,展开厮杀!半个时辰左右,建康城四面全部被攻破,十几万宋兵入城,追杀城内三万蒙古大军,以众敌寡,过不多时,已经将城内守军消灭大半。一小股蒙军护送多哲尔,想要突围而去,却被更多宋军堵截,只得退往帅府。苏学文等人早已看见,一路尾随而来,苏学文等人一进入帅府,就看见蒙军主帅多哲尔已经身首异处,一个身穿蒙古将军服饰的中年人,尚且在用一把砍刀,不停的砍着多哲尔的身躯,看样子多哲尔是被他的手下背叛所杀!苏学文等人一进去,那个砍杀多哲尔的中年将军发觉,只见他一手提着多哲尔的人头,一手握紧长刀,跪倒在苏学文等人面前,说道:大人,小的乃是宋人李有德,之前迫于形势,为保护家小,不得不降于蒙古!今日终于盼到我宋军来解救建康城百姓,于是手刃敌帅,人头在此!苏学文觉得此人反复无常,听他言语,之前是宋人,后来投降了蒙古,如今又诛杀蒙古元帅邀功,实在见风使舵的高手。但是诛杀敌帅确实是大功一件,不可轻易怠慢!苏学文一时沉吟,不置可否。李有德见状,脸上呈现悲催之色,沉声说道:老夫自知名节有亏,但是忠于大宋之心,日月可鉴!所幸老夫已经手刃此僚,得报国仇家恨,死而无憾了!说罢,手中砍刀往颈上一抹,看样子其志甚坚!苏学文一时不知真假,怎么可能让他自刎?长手后发先至,二指已经捏住住刀背,感觉李有德用力甚实,不似作伪,说道:老将军请慢!如今蒙古未灭,何不留着有用之躯,为国为民,大干一场?!李有德手中砍刀被苏学文制住,动弹不得,心下惊骇,暗道侥幸,刚才要是少用一分力气,以这位将军的武功,自己假装自杀的事情一定被发觉不可!他心里又惊又喜,一时竟然流下眼泪来。苏学文等人不知实情,还以为他是觉得愧对国家人民而哭泣,不住出言安慰!

    城内的蒙军已经全部被剿灭,过了一会,李庭芝大帅在诸将的拥护下进入帅府,苏学文叫人收拾一下,李庭芝坐于帅位,召集将领,李有德因诛杀敌帅立了大功,也有幸参与,但是他老奸巨猾,一副不喜不悲的样子,看起来相当顺眼!南下收复故土初见成效,一举收复了建康,李庭芝相当兴奋,众将士也欢呼雀跃,李庭芝看着眼前的年轻将士,眼里充满希冀之光,看来复国有望啊!李庭芝望着眼前诸将,说道:南下的诸位将军,辛苦了!今日有赖诸位将军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加之上苍眷顾,我等不辱使命,终使建康城失而复得,实乃可喜可贺!我替天下苍生感谢诸位将军!诸将哪里敢居功?纷纷言道,此次光复建康,全賴大帅高瞻远瞩,战略得当,领导有方!李庭芝摆手制止,说道:诸位不必过谦,你们都是实打实用命去拼杀的人,用诸多将士性命换来光复建康,老夫坐于军后观望,何功之有?什么高瞻远瞩,领导有方?但凡只要这个帅位上坐着的不是一头猪,今天都可以拿下建康城!诸将军听了哈哈大笑,俱觉得统帅诙谐可亲,毫不贪功,且正直不阿!李有德听了,觉得李庭芝此人不受奉承之言,以后自己的长处就失去作用了,看来以后要实打实做好事情才能讨好,心里暗自着急,一边谋划将来前程,一边脸上却带着诚挚的笑容,一副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样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