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日随想录 > 天下无敌9

天下无敌9

    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驾崩,宋度宗即位。咸淳三年(1267),宋度宗尊谢道清为皇太后,号为寿和圣福。进谢道清的的三代:父亲谢渠伯为魏王;祖父谢深甫、曾祖父谢景之都封为鲁王。宗族男女各分等升官赐封赏赉。

    咸淳十年(1274年),宋度宗驾崩,宋恭帝即皇帝位,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谢道清年老而且有病,大臣们多次请她垂帘与宋恭帝一同听政,再三强求后谢道清才同意。加封谢道清的五代。

    谢道清因为战争费用太多,亲自裁减节俭宫中费用,汰减慈元殿提举以下官员,省去泛索钱每月一万。平章贾似道战败兵溃,陈宜中上疏请求将他正法。谢道清说:“贾似道三朝以来勤劳从政,哪能因为一旦获罪而失去优遇大臣之礼?”先削夺他的官职,后来才依法贬死。

    临安朝官见国家有难,往往匿名逃走。谢道清命令在朝堂张榜说“:我国家三百年来,对待士大夫不薄。我与嗣皇帝遭遇国家多难,你们大小臣子们不能出一计以救时艰,京官则弃官逃走,地方官则丢印弃城,逃避艰难苟且偷生,哪里还像人的作为?又怎么见先帝于地下?天命并未改变,国法尚还存在。凡在官府者,尚书省即发与一份薪水;弃国而逃者,御史台纠察上报。

    德祐元年(1275)六月初一,发生日食后,谢道清削去自己“圣福”的尊号来顺应天变。丞相王飊既老且病,陈宜中、留梦炎庸碌无所长,每天在朝堂相争斗。而张世杰在焦山兵败,陈宜中弃官逃去。太后多次召见不来,送书信给宜中的母亲,让她劝勉宜中。十月,才回到朝廷。谢道清又亲自写信召夏贵等人的部队说:“我们母子不足为念,难道不报答先帝的恩德吗?”夏贵等人也少有人来。

    这月,元军攻破常州,谢道清派陆秀夫等上前去请和,元军不同意。陈宜中就率领公卿大臣请求迁都,谢道清不允许,陈宜中痛哭着再三请求,谢道清不得已听从他。第二天应当出发,而陈宜中却仓卒不到,于是宫车已驾好,时候将晚而陈宜中不到,谢道清大怒而作罢。

    德祐二年(1276)正月,又命令陈宜中出使元军军中,约议向元朝称臣。陈宜中责难这样做,谢道清哭着说:“只要能保存国家,称臣不必计较。”不久,元军进攻皋亭山,陈宜中逃走,文武百官也暗中逃走。

    二月,元军进驻钱塘,临安危急。为保全临安,谢道清派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今北京)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

    三月,元军破临安,掳走恭帝等南宋君臣,押往大都。南宋至此基本告亡(后赵昰、赵昺从临安逃亡闽、广,组建赵宋流亡政权,并使用景炎、祥兴年号。直到兵败崖山,陆秀夫抱帝昺投海而尽,这一流亡政权才彻底垮台)。谢道清正患病在床,由元军监视,暂时留在临安。

    八月,谢道清被元军从临安押往大都居住,降封寿春郡夫人。

    至元二十年(1283年),谢道清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归葬于家乡,墓葬邻近其父亲的墓室。

    苏学文记得后世关于谢道清的人物评价,先有杨桂枝太后批语:“谢女端重有福,宜正中宫。”;

    后有《宋史》:“后既立,贾贵妃专宠;贵妃薨,阎贵妃又以色进。后处之裕如,略不介怀。太后深贤之,而帝礼遇益加焉”;更有蔡东藩之语:“宋多贤母后,而太皇太后谢氏实一庸弱妇,以之处承平之世,尚或无非无议,静处宫闱,若国步方艰,强邻压境,岂一庸妪所能任此?观其初信贾似道,及继任陈宜中,而已可知谢氏之不堪训政矣。似道为祸宋之魁,夫人知之,宜中之罪,不亚似道,当元兵东下之时,如文天祥四镇之谋,及其后血战之策,俱属可行。即至元兵已薄临安,文、张请三宫移海,背城一战,利钝虽未可必,宁不胜于束手就俘乎?宜中一再阻挠,必欲以国授虏而后快,是似道所不敢为者,而宜中竟为之。赵氏何负于宜中,顾忍出此谋?太皇太后何爱于宜中,顾宁受此辱?要之似道误国,宜中卖国,谢后妇人,偷生惜死,卒为所欺,盖亦一亡国奴也。灵鹊之祥,何足信哉。

    除此之外,有更多评价,苏学文就没有深入了解了,总体的批语就是:天生丽质,平庸懦弱,贪生怕死,误国误民!任何人只要一被贴上误国误民的标签,就绝对是被贬低到泥土里了!之所以有此定论,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是从国家,民族,气节等方面考虑问题,然而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因为谢道清降元,临安城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幸运的生存了下来,这对华夏族繁衍生息是相当重大的一个贡献,但是这个问题被多数人忽略了。也许在他们看来,人算什么呢?我们有的就是人,最不值钱也是人!

    苏学文从来都是生命至上主义,国家民族在他心里是有一个位置,但是绝对比不过生命!在他看来,生命是一切的基石,生命高于一切,任何不尊重生命的行为,都可以被否定,包括那该死的气节!在没有赢的可能时,投降保全更多生命,放弃高大上的气节,绝对是苏学文的首选!从这一点来说,苏学文和谢道清是同一类人!像他们这种人,会被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无情的唾弃,贬低,哪怕在那些被谢道清所救的百姓当中,有那些批评者的祖先,也不能阻挡他们无情的嘴脸,继续对谢道清批判谩骂,毫不顾忌没有谢道清,就没有他们的存在这一客观事实!

    临近杭州,苏学文思绪万千,但是都绕不开历史这个备受争议的太皇太后谢道清,此时她已经和宋恭帝赵显被押解北上,囚禁在元大都的天牢中,不知道她此刻怎样了?苏学文心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