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南八 > 第十一章地狱门开(二)

第十一章地狱门开(二)

    麻六姑是个寡妇。

    早些年,村头算命的铁口半仙掐了半天指,最后断言说她命硬克夫,有文君早寡之像,婚姻有琴断朱弦之祸。父母心疼她,暗地里许了不少好处,半仙才不情不愿地指点了迷津。六姑初嫁时,夫婿宋小官是父母按半仙的指点精心挑选的。半仙说宋小官命格刚强不惧刑克;地阁方圆且身强力壮,是长寿之像;不事劳作在家啃老肯定不会有职业上的风险意外。

    铁口半仙果然有些道行。夫婿宋小官是真的命硬。成亲不到半年就克死了岳父母。当时,他伙同人诓了岳父岳母,偷偷将岳家房屋田地卖个精光。岳父母气得病倒在村外土地庙的时候,偶然得知当初铁口半仙收了宋小官好处设了局,当时就一口气没提上来,睁着眼,带着悔恨和对女儿的担忧,归了西。

    铁口半仙有一点没算准。战乱开始那年,宋小宝身强力壮便被路过的军队临时抓了个伕,第二天遇上几支军队冲突,不幸中了流矢,命格到底没能刚过六姑。

    丈夫过世了,也没有给六姑留下点度日的家产,没有更多的生计,六姑的日子渐渐窘迫。刚好,她听说城里打工机会多,便一咬牙,带了刚满五岁的儿子山茄进了城。

    也是六姑命蹇,到了睢阳城,刚租好房,还没安稳下来,睢阳便被一围再围。

    尽管世道不太平,但是城里边毕竟人多,人多揾食的机会也多。六姑白天在不远处的医馆帮佣,晚上给人缝衣补鞋,倒也能勉强度日。即使是食物紧张的时候,也得益于在医馆帮佣,每天娘俩还能勉强混点吃食对付半顿。

    街面头有个叫娄阿大的光棍泼皮,最是喜欢欺凌外乡人。这天,他带了个不知道从哪里拐来的十三四岁的男孩,找上六姑,口口声声要易子而食,也不管六姑同不同意,上前就要拽走小山茄。六姑摸出藏在身上护身的剪刀,胡乱地挥舞,将小三茄护在身后,在街面上与娄阿大对峙。

    恰巧,舒菖蒲因伤在医馆换药,听得外面喧哗,走出去,正好听到娄阿大痞里痞气地说着“我们换着吃就不会不忍心”。

    舒菖蒲一下就热血上头,过去三拳两脚踢飞了娄阿大。

    六姑是心存感激,舒菖蒲是在六姑身上看到父亲的影子,一来二去,两人便熟络起来。

    战乱年月,大家都是今日不知明日事,谁都没有慢慢恋爱之类的闲情雅致,看顺眼、不反感,自然而然地滚在了一起。

    对舒菖蒲而言,麻六姑给与他不仅是女人的柔情和温暖,还有对父亲的怀念。特别是每次舒菖蒲要回部队前的临别,女人絮絮地为他收拾行装,细细地帮他戴好兜鍪、佩好弓刀,神情举止与当年父亲的诀别宛如复刻。而小山茄不时表露出来的柔弱、懵懂、依恋与葬身火海的幼弟也无二致。

    舒菖蒲想守护这娘俩。

    舒菖蒲要带六姑母子一起逃离睢阳城。

    ※※※※※※※※※

    麻六姑听到舒菖蒲的决定,也没有多说什么,便默默地起身去收拾行装。

    六姑进进出出地收缀,几次停下欲语还休的,最后还是没忍住,问了声:“要不要喊上徐阿婆?”

    ※※※※※※※※※

    徐阿婆就是六姑的房东。

    一个很和善的半盲老人。

    六姑进睢阳城后,就是这位老人给与了最大的友善和照顾。

    巧合的是,徐阿婆的儿子徐苍耳是舒菖蒲的同袍。

    徐苍耳是第三中队队长,是出名的仁义孝顺。往日里,与舒菖蒲有不少的协同配合、生死浴血的战友情谊。他知道舒菖蒲与六姑好上后,很是高兴地拜托六姑有空多看顾孤伶在家的母亲,与舒菖蒲的关系也愈发亲近。

    ※※※※※※※※※

    六姑的话让舒菖蒲猛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忽略了一些事情,他对六姑说了句:“先等等再收拾。”便急匆匆地离开,返回了营地。

    舒菖蒲和麻六姑都没有意识到一句平常的“要不要还带上谁谁谁”,让原本简单的逃离掀起了怎样的狂澜。就如后人所总结说的,向平静的大海投掷一块小石头,泛起的涟漪远离中心,不断扩大,甚至可能在千里之外引发滔天巨浪。

    舒菖蒲在营地找到徐苍耳,找了个僻静地,舒菖蒲简要地说了对吃人令的担忧,和父亲“不吃人、不被吃”的嘱咐,袒露要带六姑母子逃离的想法,询问要不要让徐阿婆一起走。

    徐苍耳闻言大喜过望。自从收到吃人令,他就寝食难安。如果按照吃人令,母亲的结局必定是成为盘中餐。这是他无法容忍的。他也在犹豫着要不要计划逃离。舒菖蒲的到来,让他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

    看到徐苍耳的表现,舒菖蒲马上明白自己忽略的东西。自己还有一帮意气相投的兄弟,他们有不愿意吃人的,也有不甘心自己的亲人被吃的,如果他们中有人也想逃离,自己应该一起带上。徐苍耳也很赞同菖蒲的想法。

    两人简单地沟通了一番,便决定先各自去找自己放不下的弟兄,看看还要带上谁。

    事情似乎就这样简单,最初是独行,然后是朋友兄弟,再然后是兄弟的兄弟,再再然后是兄弟的兄弟的兄弟……,涟漪越扩越大、越散越远。逃离的时间一延再延。

    到第五天,除开生死相随的袍泽手足三十四人及亲属五六十人,统计其它类似兄弟的兄弟的兄弟要一起逃离的人数居然已经超过两千,而且还在如滚雪球般增加。始作俑的舒菖蒲和徐苍耳开始害怕起来。

    虽然,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要带人逃离有错,但是,张巡张大人在睢阳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带数十人走或许不会对睢阳有任何影响,带数千人性质就会变得不一样。

    两人一商量,认为事情不能再拖下去,必须立刻马上走,越快越好。于是,决定当晚开始出逃。

    这一天,注定不平静。

    ※※※※※※※※※

    自从颁下了吃人令,城外的叛军居然不再发动攻城。睢阳城有了喘息的机会。

    头三天,城里还有不少人在警惕地关注着城外叛军的动静,趁着这难得的平静紧张地做点守城的准备。然而,城外的叛军却并没有显露半点要攻城的意图,反而在忙着挖掘壕沟,作出长期围困的架势。于是,许多人的目光转向城内。

    失去了战场攻防的喧闹,睢阳城的平静中带着一种莫名压抑的诡异。

    捕食小队异常忙碌。

    这件事其实很好理解。

    第一,城外的叛军在做长期围困的准备,城内也要相应做好长期抗争的准备。充足的吃食是基础保证。

    第二,城内食物本来就匮乏,不应该也不能浪费在多喂养吃食几天上。

    对于一下吃不完的吃食处理,前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制成人脯,方便存放。

    睢阳城如同开门的地狱,一对对捕食小队充当着勾魂的使者,朱笔轻轻扬起,一堆堆无助的生命如泡沫幻灭。

    这一天,第十四捕食小队进了伤兵营。

    第十四捕食小队的队长是土狼。

    土狼与第四中队队副赵阿大有旧怨。

    说是旧怨,实际也不是真有什么深仇大恨,无非是军中很常见的争功之类。

    有一次,土狼率队去执行突袭任务,手下有个叫陈小二的拼死杀了两个对手,自己也没活下来,土狼过去割下敌人的耳朵,回城请功说是自己杀的。

    刚好当时赵阿大也在附近执行同样的任务,目睹了厮杀的全过程。更巧的是陈小二与他是同村,他知道陈小二家境不好,之所以拼命,就是为了多点功勋换些家用。

    当他听说土狼昧了死去的陈小二的功劳,很是不忿地去找土狼理论。

    虽然最终还是没有改变什么,但两人之间有了怨隙。

    土狼本就不是什么心胸开阔之辈,他认定赵阿大是故意要落自己的面子,时时想着报复回去。

    吃人令让他看到一个回报的机会:赵阿大负伤正躺在伤兵营,符合食谱中的“弱”。

    土狼带着队员闯进了赵阿大所在的病房,轰走了闲杂人等,然后,大踏步走到赵阿大的病床前,义正言辞地说道:

    “当下睢阳城物资匮乏,张巡大人为了让将士们有力气拿起刀枪,守卫睢阳,忍痛杀了自己的爱妾,供将士们食用,这是一个伟大的榜样,是最无私的大无畏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学习张大人,做一个对睢阳有用的人。”

    “赵队副在这紧要关头躺在床上,既没能力为守护睢阳出力,还要消耗本就紧缺的资源,这是可耻的自私行为。”

    “赵队副,您不能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您应该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的英雄,请您务必发扬奉献精神,用生命发挥余热。”

    说完,双手摆了个十字绞杀的架子,死死抵住赵阿大的嘴鼻,来了个闷杀。

    确认赵阿大死得通透,土狼吩咐两名队员带上尸体,自己一马当先走出病房。

    病房外聚着不少人,一部份是与赵阿大同病房、在土狼进房时被当着闲杂人等赶走的病友,一部份是闻讯过来看热闹的各色人等。

    土狼红着眼睛看了眼四周,开口呜咽道:

    “赵阿大队副感念张大人杀妾供食的壮烈,不肯成为守护睢阳的负担,他选择了燃烧生命,用自己的血肉为守卫睢阳贡献力量。他是我们的英雄!我们的榜样!赵阿大队副永垂不朽!”

    ※※※※※※※※※

    赵阿大在军中有几个铁杆兄弟,因为平常处得铁,彼此也就知根知底。他们对赵阿大成为了英雄表达出不相信。他们认为赵阿大平时觉悟不高、境界不够,不具备英雄气质。他们怀疑有人用不真实的材料虚构英雄,欺骗大家感情。特别是还没过一小会又传来消息:赵阿大优先插队,已经成为人脯。几个铁兄弟再也忍耐不住,径直找到张巡大人,请求揭穿假英雄的真面目。

    张巡张大人是真正的心灵剔透,他很快地从一些只言片语中还原出事情的真相:土狼挟私报复杀人。

    然而,赵阿大成为英雄有益于凝聚人心,对大局是有好处的;而一旦揭开真相,不仅打击了所有捕食小队的工作热情,还可能引发军中哗变等等不可预测的风险。

    张大人心里象生吞了十几只苍蝇般恶心。为了大局,他不得不违心地为土狼背书圆谎。

    他温和地对面前几个情绪激愤的打假兄弟说:

    “都是军中袍泽,土狼的人品还是值得信赖的。你们说他炮制假英雄,制造假英雄对他有什么好处呢?要知道,所有荣誉利益都是属于英雄、属于赵阿大。”

    “你们说赵阿大平时觉悟不高、境界不够,不像英雄。”

    “这一点我要批评你们。每个人都会不断进步。我们不应该用老眼光看人。特别是在这个大浪淘金的纷乱年月,许多人的觉悟是在不知不觉中飞速提升,最终化蛹成蝶。”

    “赵阿大能成为英雄,我是一点也不意外。”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是苦难岁月的磨练,让深藏在砂砾中的金子散发出了它应有的光芒。”

    “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赵阿大,以赵阿大为荣,以赵阿大为榜样,争做赵阿大一样的人。”

    “望诸君与我共勉。”

    几个打假兄弟臊眉臊眼地走了。

    安静下来的官邸里,张巡没来由地一阵心烦意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