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 > 第五十章 夜里的打算

第五十章 夜里的打算

    贾诩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千人入陵寝,两千人在外警戒。

    董卓却不这么想,他派女婿到太傅府上与袁隗说的可是,由自己这位“好学生”亲手给太后端上了毒酒,并看着她喝了下去。

    背上了一个鸠杀太后的恶名,就换些财货明器吗?

    此前废立皇帝,董卓得了个三公之位,加上一万并州军、数万都亭军,还从大司农手里硬调了数万石粮草,再加上举荐的刺史、郡守、尚书等官,和最为关键的尚书令王允。而他付出的不过是些许恶名,和交恶袁氏。

    如今再一个罪名加身,灵帝陵寝里的东西已经满足不了董卓的胃口了。

    “文和,我若是将守城门的并州军调出来,命其半数出城,在安葬太后之时打开其他陵寝掠夺一番,如何?”

    贾诩思量了数秒,回答道:“将军此计甚妙。”

    别看贾诩智谋无双,在西军中往往都是承担军师的角色。但可别小看了董卓,这位悍将只要不被情绪左右,依然能想出绝顶妙计。

    做谋士臣佐的,只需要帮主公查漏补缺,助其完成目标就可。这类人在想问题的时候,都是站在臣下的角度考虑,不愿出一些需要承担后果的计策。

    而作为主公的,因为站的更高,不用太过瞻前顾后,其往往能做出一些别出心裁,却又可行的决定。

    董卓之所以愿意揽过罪名,是因为他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与袁隗撕破脸。所以今日下朝后,当袁隗问起何太后的下落时,董卓不得不顺从袁隗的意思。

    袁隗的意思再简单不过,从调兵入洛,再到废立皇帝,加上不对西兵做出约束,甚至可能与袁氏有关的何进之死,其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在践踏皇权、藐视皇威。

    而董卓给袁隗的交代,就是满足袁隗的目的。

    董卓知道,袁隗不会阻止,甚至是不会过问明日掠取皇陵之事,只会听之任之,看着自己的学生给刘氏一个大嘴巴,反手又是一个大嘴巴。而袁隗在主持下葬之时,指不定在心里偷了乐呢。

    只是袁隗绝对想不到,董卓要的不只是一座陵寝。

    自光武帝始,汉十七帝,共十五座陵寝,若是能全部据为己有,不,哪怕是能打开三四个,掠夺其珍宝,董卓就能放心地走出下一步。

    至少,董卓也不会再担心被人掣肘。

    “只是不知道那些名士们会不会因此而怨恨于我,让之前的那些布置白费。”

    董卓感叹了一句,贾诩接道。

    “若汉室如此得人心,为何会满朝文武皆为世家门生故吏呢?将军以为,如那蔡伯喈、卢子干、王子师等人,就会对汉室忠心耿耿吗?他们难道一点儿都不在意这些年来遭受的祸事吗?”

    贾诩的话打消了董卓最后的疑虑,随后,董卓连命亲兵将身处雍门的义子找来,他已经盯住阵眼了。

    ···

    太傅府内,袁术与袁隗坐在堂中,亦如董卓与贾诩一般。

    “叔父真信那牛辅所说?”

    袁术也知道牛辅传来的消息,但是他并不信董卓会有如此胆量,自己行那忤逆之事。再说,从今日朝堂上的几道奏章,就能看出来董卓已经觉得自己羽翼已丰,开始在试探袁隗了。

    “信不信重要吗?明日过后,那个女人就算没死也死了。”

    天子做的那些事情瞒不过袁隗的眼睛,而且因为行事的是董承,所以董卓也不会不知道此事。

    天子想要自己的母后死,太傅也想让那个女人死,朝堂诸公,只要与宦党有一二阴结的,也都巴不得何太后死掉,将尸骨和她知道的秘密埋葬在文陵中,永不见天日。

    何氏一门的结局,袁隗已安排妥当,剩下的就是要教诲自己的侄子了。

    “我听闻你今日从北宫中调了数百骑兵出城?”

    “叔父知道了?”

    “你那点小动作能瞒得过谁?”袁隗真是恨这侄子不成器。“我已经同你说过,曹孟德要走,就放他走,不必理会,你为何又要做这种蠢事?”

    北军出城,要对付的只能是曹操,何苗手底下有数千兵士,不是这几百禁军能对抗得了的。

    袁术听着叔父的质问,不敢回答。

    “我已经为你安排好了接手八校,你为何要多此一举?你那脾性是改不了吗?”

    袁隗最后的这一句质问已然发怒,袁术知道自己躲不过去,只好哀求道:“侄儿知错了,侄儿能改,以后不会也再犯了。”

    “受了点气就忘了自己的涵养,跟你那兄长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袁术知道袁隗说的是谁,他不愿与那个贱种一同被提及,可袁术并不敢在叔父面前摆出脸色。

    “受了些气就敢跟我甩脸色,倒是该好好教教他规矩。”

    自袁绍持节出走后,袁隗虽未表现出什么,可心里总归是不爽的,他不喜有人能脱离自己的掌控。所以袁隗打算派韩馥出任冀州,与焦和一同钳制住袁绍,举荐韩馥的奏章已经写好放在自己的书房,就等明日早朝上奏。

    袁隗想起自己如袁术这般年纪时,官职还没他高,却已经能为家族分忧。这个年纪,却还要替小辈操劳这些事情,袁隗也不由觉得心累。

    “若无事就下去吧。”

    袁隗打发侄儿走,袁术则是问道。

    “那曹家...”

    “小事耳,不要再拿此事来烦我。”

    听到袁隗这句话,袁术赶忙点头,随后又问道:“还有那何苗...”

    “此事也不需你再管,我自有计较,你就在京中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

    袁术刚要告退,就有家仆来报,说是并州人吕布去了显阳苑。

    “公路先别走,去我书房拿笔墨来。”

    没多久,袁术捧来笔墨,家仆已找来数匹白绢。二人将东西放在桌上,退到一旁,看着袁隗下笔。

    “把这些消息送出去,切记要亲手交到这些人手里。”

    袁隗交待袁术道。

    显阳苑中并无袁氏内应,但都亭军已经到了旋门,何苗也舍了城门南下南阳,董卓能借力的就只有万余并州军。袁隗数封书信,让洛阳城中的大家们备好私兵,明日分别订好十三座城门内的并州军,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袁隗做事,从来都是想别人未想,做别人未做,因此能无往不利,心想事成。也因为这样,他的大哥二哥才放心将家主之位交于这个弟弟之手。

    只可惜袁隗子辈声名、才学皆不显,唯一能拿得出手就是袁绍,可惜只是个庶子。袁术尚可,只是心性稍欠磨炼。至于他俩的大哥袁基,此人白长了年纪,成日只知道邀朋宴饮、对诗狎妓,没有一定点嫡长子的样子。

    ···

    曹家的车队分为两股,一股是往陈留去的曹操等人,另一股是经由管城、南郑到颍川的曹纯及曹氏家眷。

    往南的队伍里,除了曹纯和护送的数十位家臣,还有三位客人也在其中。

    “大哥,你说这曹操是不是不放心我们兄弟三人?”

    张飞这句话已经忍了一天,如今到了晚上歇息的时间,周围没有旁人,他终于忍不住问刘备道。

    “曹议郎已经跟我说过此事了,他说往北可能会遇险,让我们跟着小队往南走,从新郑换水路至新汲,再走陆路到谯县,路程不过四五日,之后再往东走就能到下邳国了。”

    刘备知道曹操不喜自己的典军校尉之职,便称呼他的本官。

    “可是大哥,我们不是要去下密吗?”张飞不解的问道。

    还好自己这位弟弟到现在才问,若是昨夜就在何苗与曹操之前问出这话,那此二人还不与刘备彻底地划清界限?

    下密县在青州,在北海郡北、与渤海相邻。若三人真要去下密,路线就该是自酸枣过兖州,然后穿太山到达青州北海郡。

    “哎。”刘备小声探了口气,跟张飞说道:“我们兄弟三人是要去下邳,不是去下密。”

    刘备只能先骗着三弟,不然他若是不小心泄露,那三人就是白走了这一趟。

    青州黄巾虽然没有再叛,可却一直盘踞在山中,一如更始之年的赤眉军,难以剿灭,刘备辞了下密县丞就有这方面的理由。

    卢植好友陈纪所任平原国相,其境亦在青州,与冀州相邻。黄巾军若下了太山,往西北方走个数十里,就能到卢植给刘备举荐的高唐尉辖区,所以刘备才想跟曹操交往一番,看能不能经他举荐,换个地方为官。

    可惜曹操没跟自己一路,只能等到谯县后,找个借口多留几日,与曹孟德交谈一番后,再做打算吧。

    想到这里,刘备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兄弟。

    “云长?”

    马车外面传来关羽的声音:“大哥叫我有何事?”

    如果说曹操是人妻寻觅者,那关羽就是人妻保护者。

    原有关云长大嫂车外读春秋;后有关二弟一路护送曹贼之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