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之大将军何苗 > 第九十章 袁氏狰狞

第九十章 袁氏狰狞

    “最先传的谶言是‘飞龙现,帝皇出。’,其后又有‘金龙现,得天子。银龙现,贤相出’。”

    袁术将搜集到的消息告知给袁隗。

    “那祥瑞是在何处发现的?”

    “传言是在铁场,但南阳铁官并没有上奏过此事。”

    流言都传到了京中,铁官衙门却没有上奏?这是何意?南阳距洛阳一隅之隔,遣一快马一日便可到达,李氏是想干什么?

    “这几日是否有外臣去见过天子?”

    不管这祥瑞和谶言是想从何处施展手脚,想对谁下手,天子这一关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

    “侄儿一直盯着呢,没有外臣面见过天子。”

    袁术这后将军执掌宫中禁卫,天子近旁虽有董承率了数十人护卫,但董承以外却全是袁术的人。

    “连入承德殿、长秋宫的宫女宦官都有人搜过身,都没有人向皇帝传信。”袁术接着补充道。

    “董承及其手下呢?”

    “那些人近日都未出过宫,也未曾有人找过他们,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侄儿的眼皮子底下。”

    袁术自信地回答道,数千禁军还能看不好区区数十西军?

    听到自己侄儿的解释后,袁隗的脑子里飞速活动起来。没人想与宫禁联络,而此事又没有经过袁氏之手,难不成?

    “董卓近几日如何?”袁隗出声询问道。

    放眼朝堂,也唯有董卓最有可能做此事,但如若真的是他,那董卓究竟是与何人所为呢?有谁会哪家南阳豪强会亲附董卓呢?

    相比于宫禁,袁术更为看重对董卓的监视,此前在汰选南北二军时,袁术还故意夺了数百人军职。这些在宫中任过差使的好手皆在袁术的命令下,乔装打扮,日夜监视显阳苑周围。

    “叔父是知道的,那家奴已经数日未离开过显阳苑。除了些兵士每日会从城中掳掠些女子回去外,就再无人与之通衢。就连每日送餐食至宫室的人手,也是在侄儿而掌控之中。”

    除了数日之前的大朝会,董卓一直都待在显阳苑中。或许是他知道自己举荐了数人至尚书台,又推举了些名士到外郡为郡守,怕袁氏忌惮,所以他甚至连自己举荐之人都未曾见过。

    听到侄儿有条不紊的回答,袁隗又交代道:“公卿之门亦要看好,特别是王允、杨彪两人。”

    这些公卿虽一直匍匐在袁氏身下,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实力掀起风波。

    “侄儿知道了。”袁术回复完后,又联想到杨彪门下所做的事情,说道:“黄子琰阳奉阴违,是否也要给其惩戒?”

    袁术已经看过黄琬送到后将军府的人头,那“曹操”的人头分明就是旁人假冒。在袁术看来,那黄琬竟然连糊弄之事都不肯为,真当自己是傻子、认不出来曹操的真假?还敢以此表功?

    黄琬是袁隗使动的,袁隗自然也知道此事,听到自己侄儿的语气,袁隗出言道:“那‘曹操’虽假,但那数千头颅可做不得伪,族中已有人传信回来,黄琬送回来的人头的确是在谯县砍的。”

    袁隗这可不是在安抚袁术,只是他已经做好打算,不想让袁术横生枝节。

    “你去让尚书台出诏令,让黄子琰回京吧。”

    先让黄琬回京任几日司徒,给杨氏一个面子,待之后再让其转任闲职。

    豫州牧是不可能再置了,但袁隗必须保证豫州的兵力为自己所用。袁隗写给周毖的书信已经在岸上,他数年前给了周毖父亲活命之恩,今日已是收获之时。

    让周毖举荐孔伷为豫州刺史,董卓必不会横生枝节。而孔伷一旦就任豫州,便可与陈王刘宠一起,为袁隗之助。(注)

    为何袁隗不亲自推举孔伷呢?因为只要他不事涉其中,董卓就很难发现这其中的门道。

    孔伷是陈留人,为同乡名士浚仪符融所推举,符融推举的人中还有一位名为郭太的名士。郭太虽是符融举荐,却是被黄琬的祖父黄琼征辟。而此前为党锢之事奔走的士林翘楚中,郭太就是其中代表。

    由此可见郭太与袁氏的关系,还有符融与黄氏的关系。由孔伷接任黄琬,黄琬必不会不喜。

    而郭太已经亡故二十年,董卓必不可能查出袁氏与符融、孔伷之间的暗线。

    那此事为何又涉及到陈王刘宠呢?袁隗就知道刘宠这位汉室宗亲可为他臂膀?这就不得不从十六年前的渤海王刘悝灭族一事讲起了。

    熹平二年十月,渤海王刘悝被中常侍王甫与司隶校尉段颎诬告谋反。刚刚执政不久的灵帝哪里知道其中利害,一派人查案,刘悝妻子宗族百余人就被灭门。而刘悝与灵帝是近亲叔侄,灵帝感念于自己堂叔如此惨状,这就为后事埋下了伏笔。

    同年冬,新任陈相师迁诬告前任陈相魏愔和刘宠僭越,说此二人行巫蛊事以求天神保佑刘宠当皇帝。

    袁氏为阻止宦官与关西士族的气焰,在此时恰到好处的插入,再加上之前刘悝之事,这就保下了袁氏的乡友刘宠。

    因为这一层关系,刘宠此时的国相为时任尚书郎的许靖的从兄许玚。许玚和许靖都是汝南平舆人,许靖又是袁隗执掌尚书台时入的台阁。

    许靖倒是还有另一个族兄许劭,也就是品评曹操的那一位名士。只是许劭与许靖关系不睦,许靖年少时曾因为许劭的阻碍而不得为官,只能以替人赶马磨粮过活。

    天下之中,以品评士人知名者,首推许、郭。许就是许劭许子将,郭就是郭太郭林宗。

    点点斑驳,可知许氏与袁隗的瓜葛到底有多深。

    此前豫州黄巾事起之时,刘宠为护陈国,招募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以抗葛陂黄巾,其兵卒直至今日还未裁撤。

    袁隗看重豫州是因为豫州是他的乡里吗?这未免把一位三师上公看得太轻了。

    有了有关袁绥在徐州、荆州的谋划,再加上豫州之地黄琬留下的兵卒与陈国之兵,袁隗可保其谋划万无一失。

    当然,袁隗的谋划远不止如此。

    为何董卓率兵入京后,却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因为他知道袁氏的深不可测。作为袁隗的门生,他实在是见过太多人与袁氏有着数不清、摸不着的关系。

    真以为带来西军数千,掌握了都亭军、并州军,他董卓就可以为所欲为?

    谁能知晓袁隗振臂一挥,就会聚拢多少州郡?

    为何朝廷派董卓去剿白波贼,董卓率兵进驻河东却不剿抚?为何朝廷让董卓去剿冀州黄巾,董卓无功而返?

    再加上近在旋门的东郡乔瑁,仅仅这冰山一角,就让董卓噤若寒蝉,根本不敢与袁氏撕破脸。

    董卓虽举荐了这么多人,但这些人都得是袁氏可以接受的。以蔡邕、郑太、荀爽为首的名士,这些人难道会不亲近马融之婿袁隗吗?而刘岱、鲍信、王匡、张邈这类人,更是与董卓一样的袁氏门生爪牙。

    只有王允,此人是占了刘协母族的名义,才得以入尚书而没被袁氏阻拦。

    想到徐、豫、荆三州串联之势,袁隗又提了一句。

    “派人去南阳看看情况。”

    “是谶纬还是何苗?”

    没等袁隗回答,府内的家仆就匆匆走来,将一封信交到了袁隗手里。

    袁隗拆开信件查阅,袁术也不敢催促叔父答复,只是在一旁肃立,生怕扰了叔父的思绪。

    待袁隗看完信件,将其交回给家仆,命家仆将信件收好后,袁术才听见叔父的回答。

    “都可以看看,我也很想知道,是谁人能在李氏眼皮子底下搞些动作,而不被李氏发现的。”

    “侄儿知道了。”

    “去之前以少府的名义下道诏令,让南阳郡今年的秋税交到少府手里,用以天子登基之赏赐。”袁隗教自己的侄儿道。

    “那少府...”

    “就让阴修来当吧,到底也是个九卿,也不算亏钱他。”袁隗又说了一句:“让李艳之孙李立入少府,为少府丞,待其祥瑞入京,便遣他回乡去收钱粮。”

    听到袁隗这样说,袁术大概知道了那封信里是什么内容。

    “侄儿知道了。”

    “你亦带着些兵士与李立同去。”

    袁术不知道自己叔父这个指令的用意,问道:“仅钱粮一事,需要侄儿...”

    “让你去你就去!”

    还未等袁术回话,袁隗就又说道:“让你领兵,就不可能只涉及钱粮。”

    注:此刘宠不是刘岱的伯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