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宴上

    那小姑娘把头埋在姐姐怀里,跟小鸡似的。倒是那杏色姑娘一脸歉意,她微微给沈青琼福福身,“实在不好意思,小妹在家里淘气惯了,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替她道歉,还请各位大人不计小人过。”

    赵冉盯着她:“这件事本来也不要紧,可你家妹妹不仅不悔过,还诬陷我掐她,我看就应该好好教育一番才是。”

    在场的姑娘们哪个不知赵冉是个目无规矩的泼皮性,听她这番话都以为她要撸起袖子打人。就有几个女眷出来做和事佬,“不过一件衣裳,又不是什么大事,值得这样兴师动众。”

    “就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的千金出了事呢。”

    “一个庶女,本该低调些。”

    “就是,邹小妹向来是被邹家捧在手心的宝珠,她们哪来这么大的脸面?真是上不得台面。”

    她们口中的这对邹家姐妹依偎在一块,好像她们是真被欺负了的一样。邹四姑娘拉过小妹轻声说:“这事归根到底还是我阿妹不小心。月儿,爹常与我们说人要知错就改,行端坐正,不管赵姐姐有没有掐疼你,你也要先跟那位沈姐姐道歉呀。”

    这其中沈乐渝和她表姐孟心媛也在,沈乐渝见此连忙说:“得饶人处且饶人,你们都这样大了,怎还与小孩一般计较?”她嘀嘀咕咕,“丢死人了。”

    听听,这才是大家闺秀的样子,瞧那一群小门户里出来的,一点教养都没有。

    邹小妹听了姐姐教导,便慢慢转过身子朝着后面的沈青琼行礼,“沈姐姐,方才是月儿莽撞了你,还请你不要生气。虽然这个姐姐掐疼了我,我也不计较的。”

    “你还说我掐你!”赵冉一听就炸了,正要跟她分辩分辩,却被沈青琼拦住了。

    沈青球淡淡笑了笑,竟也不顾背后的狼狈,只捧着一小碟子糕点出来,轻轻走到邹小妹前面蹲下来,笑得温柔和善,哪有半色生气的样子。

    众人看不出她这是闹哪出,邹氏姐妹也显然无措了起来。

    只见沈青琼把碟子伸到邹小妹面前,“抱歉啊撞坏了你的糕点,姐姐看你喜欢吃甜食,便在桌上拿了几块好吃的来赔给你。你看,有红枣方糕,还有白玉莲花糕,都是好吃的。我送给你,你就不要怪我碰坏你的点心了,好不好?”

    周围看热闹的人也是一愣,纷纷诧异起来,赵冉更是为她打抱不平,“表姐!你说什么呢!明明是她冲过来撞你的呀!”

    沈青琼回头看她,“我衣服脏了,但她也掉了糕点不是?自然要赔的。”

    沈青琼又把糕点往邹小妹眼前推了推,“令尊即说人要行端坐正,我向你抱歉。只是后面那位姐姐性子急,却也没坏心眼,她是不小心才弄疼了你,我也替她向你道歉。你这样乖,原谅我们好不好?”

    邹小妹被她说的一愣一愣的,半天才胆怯怯地看邹四娘。后者也是半响没反应过来,她受人注视有些慌,连忙干巴巴地替妹妹说:“本也不是什么大事,”她推一下不自然的邹小妹,“你就把沈姐姐的点心收下吧。下次可要注意些,莫再莽撞了。”

    邹小妹便伸手去接,不敢再多抬眼看沈青琼,“没、没事。”

    其实很有事。因为姐姐交给她的任务只是泼个点心再哭一遍便完事了,她哪知道对方反而会向她道歉还赔了点心呢。

    沈青琼笑了笑,后头的花砚拿了斗篷给她拔上,“姑娘身后脏了,此行也没多带衣服,不若咱先回去吧。”

    沈育琼摇摇头,“不妨事,咱们是来祝寿的,不易给老夫人添麻烦,披上就看不见了。”

    这话说的,倒叫先前几个多嘴埋怨的自觉失了体面分寸,衬得人家多懂事似的。

    邹四姑娘又不是傻子,当下也只能暗吞黄莲,任着沈青琼反守为攻。她讪讪笑道:“家妹不懂事,还请各位不要介意。”

    赵冉送了她一记白眼,后拉着沈青琼回了座。

    沈青琼长得本来就清冷,又身着简致,现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声不吭的,明显是想揭过此事,她们若再聚在这儿,倒是显得她们八婆了。于是各家女眷便一哄而散。

    邹四姑娘带着邹小妹捧着热铁般的糕点也回了座上,她瞥一眼站在那儿的孟心媛,满面不自在。

    沈乐渝暗中跺脚,“她那一张嘴可真会说!”

    孟心媛也不甘心,却不好再发作,只得与沈乐渝落座,“等着吧,早晚有她好看的。”

    那方赵冉才坐下,就迫不及待地问沈青琼:“你怎么还给她道歉?我是真没看懂。你这样别人都要以为你是软包子了。”

    沈青琼一边沏茶一边说:“她那就是冲我来的,也就你风风火火先炸起来,早与你说了凡事要冷静,不然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啊?”赵冉一惊,看看四周后便凑过去低声问她:“什么意思?”

    沈青琼说:“那邹四姑娘向来对我嫡系的表小姐马首是瞻,她们最看不惯我,这次好不容易寻到机会,自然要想办法让我出丑。”

    赵冉一听,下意识往上席看去,就见孟心媛与沈乐渝大大方方地吃茶品糕,与那群夫人姑娘们交谈正欢,哪里有半点不妥。

    但赵冉知道孟心媛全是做样,她最是毒心肠。赵冉松了口气,“还是你机灵,不然真就着了她们的道了。”

    沈青琼只笑了笑。一个孟心媛罢了,她还不放在心上,这手段还是和前世一样。不过如果孟心媛再不改的话,她可真要陪她好好玩一玩了。

    方才这场闹剧自然也传到了各家夫人耳中,但并没几个把这事放在心上,只是客客气气地夸一下孟氏教女有方。孟氏笑了笑,一一把话打回去。

    倒是有几个夫人多留意了些细节。

    伯爵府的顾夫人听了,随口说一句:“是个机灵乖巧的,不像传言那般无礼。”

    旁边的胡氏顿时坐不住了,赶忙把话头往自己女儿身上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席边安静吃鱼的夫人也多留意了些,她问身边的丫鬟,“那个就是皂花巷沈侍郎家的庶女?”

    “回夫人,正是她。她身边那个便是赵小将军的妹妹。”

    后头的话这夫人也无意再听,只点点头,继续用膳。

    这场寿宴赴的不是很顺畅,赵冉与小姐妹道别后,和沈青琼一同走着,她愤愤不平,“你说那沈乐渝平日里斜眉竖眼的也就忍了,那个孟心媛是哪个集市卖的洋葱?怎么尽想些害人的缺德事。”

    沈青琼抚抚鬓角,不甚在意。“孟家几个庶子庶女在嫡系面前一向伏低作小,她连带着也看不得我风光体面。她哪是为她表妹打抱不平,不过是自命清高,容不得庶女比她过的好。”

    “她这是得了什么毛病。”赵再实在难以理解,“过自己的日子不好吗?她是不是闲的?

    俩人正要出门呢,就在垂花门口拐角处撞见了一场热闹。

    那个小厮不像是伯爵府的人,穿着简单干净,十八九岁的年纪,此时正恭恭敬敬地双手捧着一方小木匣,要递给面前的姑娘。

    他说:“张姑娘,这是我家公子的一片心意,是特意从千星楼买的攒珠桃花钗。我家公子说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您戴着最好看。”

    原是哪家的公子相中了姑娘以赠礼品的戏码,但看那女子,不正是先前的张水俪吗?

    当事人显然慌张,站立不安,一脸的不耐烦与不情愿,也不接那匣子。

    “哎哟哟,”后头突然走来一名明艳窈窕妇人,她抱着枣红镶宝暖炉,看热闹地凑到几人旁边去,笑道:“别说,江大公子还真是舍得,为博美人一笑,竟然买了千星楼的钗子来。那儿的东西价值不菲,难为江大公子尽心尽力。张姑娘,你怎么不收着呀?”

    她这人畜无害随口一问的样子,倒叫张水俪几人生出几分难堪来。说实话张水俪只想拂袖走人,本来她急忙忙的出府,谁想他们竟还是追了上来。

    谁稀罕要这钗子?江起淮一个庶子,又没个一官半职,只怕是花空了钱袋才买得到千星楼的首饰。张水俪不觉浪漫,只觉得他没实力却非要硬撑脸面,没眼界,没抱负。

    眼看着来往路上人多了起来,张家另外的姑娘不想牵连自己,心觉丢脸,便暗暗扯了扯张水俪从示催促。

    张水俪无法,只好接过匣子,干巴巴笑道:“那替我谢过你们公子。”

    那小厮对她的勉强视而不见,他说:“公子还叫小的转告姑娘,他心知这门亲事定的不如您愿,所以公子准备明年参加科考,一定挣个功名回来,让姑娘过好日子。”

    “哈哈哈。”周围姑娘们听了都哄笑起来,先前的夫人也笑说:“江大公子好不害臊,不过想法是好的,张姑娘可要等着亨福喽。”

    哪知张水俪更加难堪起来。谁不知江起淮早年落第,之后几年不再科考,估计早把四书五经忘干净了,把书捡起来重读哪有这么容易?而现在又在人前大放厥词,日后她可要成为全盛京的笑话了!

    张水俪这会儿哪还能端庄持重,一咬牙就撒腿跑了。她两个姐妹一见,也是匆匆跟上,留着江府的小厮好不尴尬。

    赵冉看她们走了,摇摇头,不禁唏嘘:“江大公子真可怜,一心对人家好,结果人家还嫌弃的不得了。”

    沈青琼冷冷看着张家姑娘离去,只说:“这本就不是女方愿意的姻亲,自然不顺。我瞧着他们这婚事办不成。”

    赵冉哦了一声,奇怪问道:“表姐,你看出什么端倪了吗?”

    “我又不是神人,”沈青琼笑道,“只是觉得他们不是一路人罢了。”

    赵冉说:“虽说那江大公子确实没什么才名,但也还算心细体贴,如果明年他中了榜,那可就是时来运转了。”

    “人各有命吧。”沈青琼飘飘丢下这一句边拉着赵冉离开了。

    回到沈府,自然又是一个修罗场。

    第二天一早,沈清琼正收拾房间书架,孟氏屋里的丫鬟便找了过来。“见过三姑娘,”小丫鬟行过礼,说:“前厅来了位客人,主母让您过去说话。”

    沈青琼翻书的手一顿,“叫我过去?”

    “是。”这小丫鬟还真有主屋里的范,规规矩矩目不斜视的,一点旁的话也不说。

    沈青琼想起昨日那一遭,心下有了估量,便道:“行,”她放下书,整理好衣服,“我这就随你去吧。”

    一行人拐过垂花小门,走过青石板道,便到了前厅。沈青琼走进去,对着主座上的孟氏福身,“见过母亲。”

    孟氏脸上挂着笑,见她进来了点点头,“嗯,”她示意身旁坐着的妇人,“这位是鸿胪寺卿许大人的夫人,还不快来见过?”

    沈青琼这才转身对那妇人徐徐行礼,“见过夫人。”

    许夫人很是高兴,忙叫她不用多礼。她虽是端着茶,心思却在沈青琼落座后一直放在人家身上,视线里充满了打量,却叫人不反感。

    许夫人笑了笑,“都说沈家姑娘个个赛天仙的美,如今亲自来看,确实不虚人言。”

    孟氏与她说笑:“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纪,你家大姑娘我昨日也见过,更是温柔贤惠美丽大方。”

    “说到这,记得当年你家二姑娘出阁时,贵府何等热闹。好女当嫁宜室宜家,我常听人说,二姑娘贤惠温良,把何府打理的蒸蒸日上,这样好的姑娘,还得是夫人您来教。”

    她口中的二姑娘,正是孟氏前几年嫁出去的二女儿沈照婉。

    孟氏淡淡一笑,“儿女事,还得看儿女自个儿的造化,咱们做母亲的哪个不是为儿女奔波?”

    “也是,”许夫人点点头,抿了口茶,又抬头问沈青琼:“三姑娘今年也满十六了吧?”

    沈青琼应了句是。

    许夫人便道:“沈二姑娘如今生活美满,我瞧昨日宴上哲哲姑娘格外光彩,想必也是在相看人家了。三姑娘平日不常走动,可是早许了人家?”

    孟氏一听茶也不喝了,不动声色抢过话头:“三姐儿性子静,往常不喜欢应酬。老爷疼孩子,这儿女亲事的喜欢问她们自个儿的意愿。三姐儿从小在家,倒没定什么亲。”这话说完,她看了眼沈青琼,另有深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