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信息流大玩家 > 第132章 构想

第132章 构想

    袁晓相信未来的整个移动应用市场的竞争将会比pc互联网时代的站点竞争更为激烈。

    移动终端设备比起体积大的电脑携带更为方便,使用的用户数量也将会更大,也就意味着未来移动端的互联网用户基数将会很庞大。

    现在正是移动互联市场的初步阶段,在他想要去尝试做的领域,还未出现巨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袁晓的想法是,将来快客的发展核心理念是以技术实现对信息分发的新突破。

    为什么将公司的发展方向定位于此,他也是经过了仔细的市场调研的。

    之前在做pc互联网时代的产品网站时,在信息资讯这上面,他觉得pc是一种生产力工具,它可以实现对大量信息的收录,用户在使用电脑上网时,可以同时去浏览多个网站的内容,可以去看视频网站,看新闻资讯站,也可以看漫画网站等等。

    pc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网站不可能实现霸屏的功能,而用户也可以去看很多并行的信息,对信息的获取成本也比较低。

    但是智能手机设备则是不同,手机的屏幕很小,使得用户无法像电脑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网站那样的打开使用多个app。

    这就使得智能手机呈现内容比较有限,而且信息还只能通过一次展示一个单屏的方式展现,这样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就会比较高,还不一定能看到想看到的信息。

    基础这种用户与信息之间的触碰模式的思考,袁晓觉得,未来的移动时代,应该是信息找人,而非是pc时代的人找信息。

    而传统的门户网站信息浏览模式在移动终端都不适用,信息资讯将在移动端重新洗牌。

    在pc时代,用户在互联网上找信息只有两种方式:

    一种就是以雅乎为代表的分类目录网站,在一个主页上面有多个热门的网站导航,让用户可以去很方便的浏览各种热门站,但是这种模式有局限性,热门站只会越来越多,一个网页也不可能全部收录,这样用户要找自己喜欢看的内容,还是很费力的。

    另一种就是以谷搜、千寻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公司,用户找信息直接在搜索引擎里面去输入关键词查找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弊端,用户找一个内容,他是首先得知道有它的存在,才可以输入关键词查找,如果对于一个信息用户完全不知道,而又是他喜欢看的内容,那么他就没有找到这条信息的方式。

    考虑到此两种情况,袁晓就想去开发一种新的信息分发技术,那就是基于用户兴趣识别后进行信息推荐的方式。

    根据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方向去建立用户兴趣图谱,然后进行个性化的用户数据分析,找到每个用户的兴趣分布,再通过技术手段对每条信息进行多个维度的智能分析,根据其特点将其推送给感兴趣的用户,实现用户与信息的精准对接,这样可以实现信息的浏览量,确保推送的信息是能够产生价值的。

    之前在做网站的时候,袁晓就看到了信息获取消费是足够大的市场,用户对于信息有高频和刚性的需求。

    在pc端是如此,在移动端也是如此。

    只不过,现在信息的新战场,以前的模式将不再适用,而袁晓觉得,他的想法是很对的思路,而且现在正是最佳的时机。

    一方面,以前的几大门户网站并未有做创新性的产品,尽管它们已经推出多个资讯产品,但这种产品在本质上也还是以网站为基础的,只不过是网站的app版本而已,信息分发也还是采取的网站时代的模式,并未作出新的创新。

    这就让袁晓看到了深入挖掘信息分发市场的机会,既然巨头们集体都没意识到信息推荐技术的重要性,那么正是快客发力的最佳时机。

    等快客的产品在市场上面站稳了脚跟,各大互联网巨头再想追赶,那个时候快客的产品已经领先了一大截。

    可以说,信息分发的新赛道已开启,要吃到这第一口螃蟹,那就要谁家公司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了。

    对此,袁晓已经有一系列构想了,要是能够实现,那么他可以确信,快客将一下子跃升为新的互联网大公司。

    届时,公司估值超过一百亿那不是什么问题。

    到时候,他的人生大事也将完美解决,他跟雪薇之间再也不会有任何的阻碍了。

    只是,要想实现他在产品上的系列构想,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按照他的评估,他是觉得利用技术手段在移动端去做信息分发难度比在搜索引擎里面去查找内容要更有难度。

    搜索引擎是把原生内容进行收录,再通过关键词信息查找相关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搜索引擎不不需要了解用户的喜好,它只需要根据关键词找出相关度、时效性较高的结果,然后把结果呈现到用户面前。

    但是袁晓想要做的推荐引擎技术与搜索引擎相比,则是更有难度的,因为要在信息分发的基础上,增加与用户的亲密接触,首先需要从用户过往浏览内容中找到用户想看的内容的兴趣分布,并用技术手段进行建模,再去进行内容分发。

    这个难道是递增的,因此只有拥有足够强大的技术才可以去实现。

    而要作出这种推荐系统,没有顶尖的程序人才是不行的,这也是他会在微博上面去跟各大厂的程序员进行私信沟通的目的。

    都是为了能找到合适的技术人才。

    不过,这也是一件不那么好做的事情,想挖来各大厂的技术人才,他还得费不少力才行。

    从做出这个决策开始,到现在为止,也只有曾泽光一个人有那么点意思,而且现在还不是十分肯定他回来。

    得看明天曾泽光来参观后,是否有留下来的那个意思了。

    要是可以留下他,那么眼前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了。

    公司内容库的建设也就不成问题了,后期内容库成型,内容分发的问题也可以很好的去实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