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老庄说刘邦 > 第03回 农民建立的王国

第03回 农民建立的王国

    近水楼台先得月,农民阶级造反的第一把火先在大泽乡点燃,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带领900个农民兄弟迅速占领了大泽乡,接下来又攻下了蕲县县城。

    攻下蕲县后,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出身符离县(今安徽宿县符离集)的一个农民葛婴率领,向蕲县以东各县发展。主力部队由陈胜、吴广带领,接连攻取了蕲县西北的五个县城。

    这是啥情况?秦朝军队都是什么战斗力啊?总共才900个民工,还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眨眼就攻下了五个县城。

    其实也不是民工们的战斗力有多强,更不是秦军的战斗力有多水,这得怪秦政府名声太臭了,900个民工一挑头,四面八方响应的人多了去了,人人都想加上一脚,踹死这动不动就给人做外科手术的暴力政府。

    各地农民自己带着粮食,来参加起义军(自费义务帮忙打仗)。不到一个月,他们就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1000多、步兵几万(不是老庄不写实数,各类正史书籍给的都是虚数,老庄不敢瞎编),成为一支力量强大的队伍。

    此时陈胜的积极性很高,乘胜一路向西,攻到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下。陈县的县长(县令)跑了,只留下县长助理(县丞)守城。起义军杀了县长助理占领了陈县。

    说起这陈县,可不是一般地方。政治上,这里曾经是楚国的国都。地理上,这里有一条著名的运河叫鸿沟(就是现在的贾鲁河,据说是郑州的母亲河,有机会一定去看看),这条鸿沟是贯穿黄河和淮水的重要交通线,秦朝靠它转运江淮地区的粮食和物资到关中去。

    陈胜一伙儿拿下陈县,等于截断了秦朝的重要交通线,同时也便于自己取得物资,使起义军在军事上处于优越的地位。

    现在势力大了,该梳理一下身份问题。陈胜便召集当地的三老(相当于乡长)和其他一些豪杰来开会,会上三老、豪杰都说“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你们看看,我有这么多功劳,这可不是我自己说的,是群众说的。陈胜同志得意极了,既然大家认为我该称王,那就称王吧,什么扶苏、项燕,自己找地方歇着去。

    于是陈胜正式称王,在陈县建立政府,国号为“张楚”。以前老庄曾试图查一查这个国号的来历(出处),查了好久才明白,就是字面意思“张大楚国”,农民兄弟取的名字还真不能往深里想。

    你还别说,立了国号还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此地是旧楚国的地盘儿,原楚国的官僚、地主们不用说,天天梦想着复辟楚国,现在有人提出了张大楚国,他们当然拥护。

    至于底层的贫民,本来是谁来统治都无所谓,反正楚国统治时期就吃不饱饭,秦人来了还能差到哪儿去?

    没想到,这世上没有最差的,只有更差的,秦人来了以后,不光是吃不饱饭,还时不时地被搞些挖眼、割耳、断肢的外科手术,这还不算,每天还要应付没完没了的徭役。所以现在贫民阶层也反对暴秦,支持陈胜的张楚国。

    这一下热闹了,形形色色的人纷纷来张楚的政治中心陈县投奔。一时间,陈县聚集了各界人士,有旧六国的残余贵族和游士(游士是战国时期政治上的活动分子。因为他们到处活动,如果今天在这一国混得不好,明天就到另一国去,所以叫游士),还有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儒生,这些儒生非常痛恨秦王朝,因为秦始皇坑过儒。总而言之,各阶层的人都来投奔陈胜。

    周围很多地方的人民杀了当地的官员,打起张楚的旗帜,响应陈胜的号召。当时自动结合的上千人的起义队伍,多到数不清,他们都把陈胜当做领导人。由此看来,当时陈胜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了。

    力量强大了,这是好事,但人员结构复杂了,统御的难度也增加了。以前陈胜只面对着农民,这群人好忽悠,也好满足,吃饱、喝足再画个做官的大饼,基本齐活,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把心给稳住了。

    现在又来了六国的旧贵族,他们个个见多识广,陈胜见过的他们都见过,陈胜没见过的他们也见过,他们可不满足于吃饱、吃好,他们还有更高层次的需要,至于是什么需要,有的他们可以说出来,有的绝对不会跟陈胜说(比如楚王由我来做等),陈胜你就慢慢猜吧。这还真考验陈胜的驾驭能力。

    陈胜现在还没考虑这些问题,先在军事上进行了一些部署。

    首先立吴广为假王(假是代理的意思),由吴广监督几位将领向西进攻荥阳。

    荥阳这个地方很重要,刚才介绍过秦朝重要的交通运输线鸿沟,鸿沟连接黄河的地方就是荥阳。攻下这里,就能切断秦军东进、南下的要道。

    其次,命陈县本地人武臣为将军,游士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向北渡过黄河攻打旧赵国地区,以扩大起义军的地盘。

    第三,由汝阴(今安徽阜阳县)人邓宗领兵进攻九江郡(今安徽寿县),巩固后方。

    再说说在蕲县时分兵东去的农民葛婴,这哥们儿一路东进攻到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立了一个叫襄疆的旧楚国贵族做了楚王。

    这位葛婴有点儿小农意识,认为称王的必须是贵族。那时候没有手机这一类通信工具,陈胜成立张楚政府自立为王这事儿葛婴知道得比较晚,等他知道了,立即纠正错误,杀了襄疆(这傀儡楚王当得真亏),回到陈县向陈胜报告。

    按理说这也不算多大个错误,一起起事的农民兄弟,只犯了点小农意识,并且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并向陈胜报告,一句下不为例就能揭过去了,可我们这位有“远大志向”的陈胜这次可真是缺心眼儿,直接下令把葛婴给杀了。

    他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杀了错误的人,强烈伤害了农民弟兄和其他一些人的感情,在人们心中埋下了一颗不信任的种子。

    陈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因为他的眼界。老庄在前面说过,他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从来没有想过会成为一个王,但现在他是王了。小人物得到了不敢想像的东西,那他会把这东西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葛婴竟敢又立了个王,真是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不杀你杀谁?

    人杀完了,陈胜命旧魏国人周巿(读fú)北上攻取原魏国的地盘。

    这时的陈胜心中还有一点点小得意,觉得自己杀葛婴警示得很到位。

    回头扫一眼大家,警告的意思很明显:都睁大眼睛看好了,爷最在意的是什么!爷自己给吴广立个王还只立了个假王,你小葛算什么东西,竟敢不经过爷允许就立了个真王!再有不自觉的,小葛就是榜样!

    撇开陈胜的得意不说,再说假王吴广,统领西征军一路攻到荥阳,围住城池开始攻城。

    此时荥阳由秦王朝的三川郡守李由驻守。

    这位李由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秦王朝丞相李斯的儿子,标准的官二代,尽管后台老爹很硬,但这哥们儿一点儿也不纨绔,面对义军的进攻,他抵抗得很顽强,令义军久攻不下。

    吴广心里很急,留守在家里的陈胜心里更急。

    或许陈胜自己明白他们兄弟二人在军事上的本领有限,所以召集张楚国的豪杰一起来商量,根据商量的结果,任命上蔡人蔡赐做上柱国(官名,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同时授给周文将军印,让他带兵一路向西进攻秦军。

    为什么不派兵直接增援吴广攻城呢?老庄估计他们不外乎有两种想法。第一,利用周文西攻来吸引秦军,减轻吴广的压力;第二,如果秦军不理睬周文,而是集中兵力来消灭吴广,周文就可以乘虚直攻咸阳。对于这一段内容史书上没有任何说明,老庄姑且这样猜测。

    周文——陈县本地人,是位有名的贤人。曾经在项燕手下做过占卜望日官(又一个搞封建迷信的同志),并且在楚相春申君黄歇那里做过事(来头不小),自称懂得兵法。

    周文引兵绕过荥阳直攻咸阳。一路上,不断有农民参加进来,队伍发展得很快,到达函谷关时,已经拥有战车千辆,士兵几十万人,成为了起义军的主力。

    周文的军队顺利攻进了函谷关,一直打到距咸阳几十里的戏亭(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才驻扎下来。(这里老庄颇有疑问,函谷关易守难攻,当年六国联军都攻不下来,一个周文轻易就攻进去了,秦国难道真就烂透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