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平行三国之奉先传 > 第002章 庙堂之上

第002章 庙堂之上

    长安,未央宫。

    二百多年前,王莽兵败,焚烧未央宫而亡,从此一直荒废,直到董卓迁都,才被董卓重新修建了一番,却因为时间仓促,并未完善而略显破败,毫无王者之气。

    汉献帝在此大宴群臣,庆祝吕布剿灭李傕、郭汜的十万叛军。

    宴席之上,群臣大多面黄肌瘦,唯有首座的司徒王允红光满面。

    献帝虽然年幼,却龙袍加身,冠冕堂皇,稳坐龙椅之上,遍观群臣,心中一时间无限感慨,只是目光扫过王允时,露出了惊慌之色。

    王允抬头回视献帝,嘴角一抽,暗暗冷笑。

    “众爱卿,董卓及余孽今已悉数剪除,祸乱既平,海内复清,此皆王司徒与吕温侯之大功也。奈何东都破败,西京寥落,粮草不济,粗食裹腹,实不得已耳,唯有案前薄酒一樽以飨诸臣,请众爱卿满饮!”

    献帝声音稚嫩,言辞无力,群臣雷声回应,却将献帝吓得面色发白。

    “陛下,”王允起身俯拜:“今日关中虽平,然关外诸侯拥兵自重,坐视陛下蒙尘而不出兵救驾,其心叵测,不可不防。”

    话刚落音,又有一人起身奏道:“司徒所言极是。关东诸侯,以袁绍为首,名为讨董联盟而聚百万之众,明无勤王之心,暗藏董卓之志,伺机而动,不可不防。只是敌我不明,不宜妄自出兵,可遣使一人,前往说之,使之自散,然后可以安心。”

    众人一看,乃尚书令士孙瑞。

    当初王允密谋诛杀董卓,其中主要人物除了王允,剩下的就是杨瓒、士孙瑞、吕布以及李肃。

    其中吕布、李肃只是被当做枪使,只不过李肃以兵败获罪被斩于阵前,吕布却破敌有功而晋爵温侯,受封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与王允共掌朝政。

    吕布在席间听闻了二人言论,心中悸动,却面色未改。

    身后张辽也听出了其中蹊跷,暗用手指戳了吕布后背,吕布只是将手一举,张辽顿时会意,不苟言笑,纹丝不动。

    “两位大人所言极是,只不过……不知该遣何人为使?”

    献帝胆怯,唯唯诺诺。

    王允闭口不提,士孙瑞出列奏道:“臣以为,能代表陛下天威之使臣,必须名满天下,威震四方,方可使袁绍之辈知难而退,尽职尽忠,不敢有不臣之心。以臣观满朝文武,唯有温侯一人堪当此大任。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这……”

    献帝第一次勇敢地表露了自己心声,却是无可奈何的为难之词,眼神无辜地缓缓看向了吕布。

    满朝文武百官也都将目光汇聚在了吕布身上。

    吕布端坐在案前,宠辱不惊,悠然自得,如同寒窗苦读的士子,两耳不闻身外事。

    正当众人惊讶而疑惑不解时,一人离席,俯拜献帝。

    此人正是左中郎将蔡邕。

    当初董卓被刺身亡,无人前往收尸,蔡邕却不顾旁人眼光,伏在董卓肥胖的尸体上放声大哭,如丧考妣。

    王允听闻了此事,勃然大怒,认为蔡邕与董卓沟壑一气、狼狈为奸,要将他斩了。

    是吕布出面阻止了王允,吕布说:“蔡中郎乃天下名士,为世人敬重,若贸然斩杀,恐招天下愤恨;况且蔡中郎虽然委屈事董,却从未助纣为虐,反而劝阻了董卓诸多杀戮,若非蔡中郎,今日文武百官恐怕不及一半。于公,蔡中郎无愧于朝廷;于私,蔡中郎受恩于董卓。忠义两全者,舍蔡中郎者何人?杀一人而自绝于天下,桀纣之徒也。”

    王允虽然愤愤不平,却又不敢与吕布正面相抗,含恨而去。

    自此,两人原本的貌合神离就日益变得水火不容了。

    蔡邕出列,向献帝奏道:“老臣斗胆,向陛下奏请一言,望陛下恩准。”

    献帝正襟危坐起来,作出帝王姿态:“准奏!”

    “谢主隆恩!”

    蔡邕伏地三拜,然后慷慨陈词:“臣视关东诸侯,不过散兵游勇,聚如蝼蚁耳。袁氏兄弟,互相嫌弃,天下人谁人不知?岂能一心?张邈、曹操、袁绍,虽情若兄弟,不过貌合神离,早晚离德。韩馥此人,胆小如鼠,不敢为叛逆之事。孔伷、刘岱、王匡,宵小之辈,鼠窃之徒,何能成大事?唯桥瑁、袁遗、鲍信,乃忠君爱国之士,可惜势单力薄,受袁绍裹挟而不得已。如此诸人,之所以贼在不进、贼灭不退,欲坐享功名耳。以老臣愚见,只需陛下一道诏书,令其各有升降,诸侯自散矣。何须温侯舟车劳顿,以损陛下天威?”

    蔡邕之意,不过是晏婴二桃杀三士的升级版而已。

    此言一出,群臣震愕。

    并非惊叹蔡邕的计谋,乃是惊叹他的勇气。

    自董卓身亡、李郭覆灭,如今朝廷早已在暗中分为了两派,即以王允为首的文臣派和以吕布为首的武将派。然而,文臣人多势众,颇占优势,常常力压武将派一头。武将派中有激进之人,多次劝说吕布血洗文臣派,独掌朝政。

    吕布却说:“朝廷新安,文武不可偏废。武镇江山,文治天下,谁可或缺?”

    众人无奈,却心怀激愤。

    有人将此事告知王允,王允却忧心忡忡,反有剿灭武将派之心,只是吕布如今在朝廷之中威望素著,况且手中兵马千万,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召集心腹之人,密谋将吕布驱逐出长安,然后对朝中武将离间分裂,个个击破。

    于是就有了这场名为庆祝吕布剿灭叛军之功的宴会。

    蔡邕此番言论深得献帝之心,却犯了文臣众怒,个个对其怒目而视。

    献帝有心赞同蔡邕,可文臣目光如剑,看得献帝心惊胆颤,不得已扭头征求王允意见,语气柔弱得如同谄媚,哪里有半点九五至尊的样子?更像是丧家之犬,畏畏缩缩。

    吕布见状,赫然起身:“陛下,臣以为王司徒所言极是。”

    “啊?!”献帝惊愕不已。

    王允则嬉笑而言:“温侯深明大义,王某佩服不已。此事关乎朝廷安危,满朝文武唯有温侯足堪大任。虽然此行危机四伏,却也正如蔡中郎所言,一群蝼蚁,不足为惧。凭温侯今日之威名,谁敢造次?”

    士孙瑞跟着说:“司徒所言甚是。老君有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为福为祸,只在将军一念之间。”

    吕布拱手笑道:“二位大人抬举了。我吕布鞍上马下,峥嵘半生,岂是慕名夺利、贪生怕死之徒?祸福无依,命运在天,但求忠君爱民,问心无愧,虽千死万死,不敢辞也。”

    这番慷慨讽刺,听得王允等人羞愧难当。

    献帝不禁失态离座,却被身旁的太监悄悄给按了下来,一时幽怨难堪。

    “吕将军……”

    献帝有口难言,吞吞吐吐,轻叹一声作罢。

    吕布离席,向献帝俯拜:“臣吕布,即日领兵五千,日夜兼程前往酸枣,借陛下天威,驱散诸侯,使其各就其职,各居其位,肃清海内,共建太平。请陛下恩准!”

    席后的张辽,急得咬牙切齿,却也只能干瞪眼。

    献帝望着吕布,双目瞪圆,久久不能启齿。

    “陛下,温侯在等您回话呢。”太监在旁边轻声提醒道。

    献帝如梦初醒,艰难地说道:“朕……准奏!”

    “谢陛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