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平行三国之奉先传 > 第027章 讨寇将军

第027章 讨寇将军

    天下诸侯都知道献帝对于大汉王朝来说只是一个摆设,但没人敢不承认献帝是大汉王朝的皇帝。

    于夫罗在汉朝虽然被灵帝封为了左贤王,可是自董卓乱政以来,他就被边缘化了,再也没有得到过汉朝的重视。他屡屡进犯汉朝边境,大概就是毫无身份认同心理在作怪,希望得到汉朝重视。

    想明白了这一点,吕布对荀彧的话也有了新的理解。

    “尚书一语惊醒梦中人。”

    于是立马进宫向献帝表明了态度,希望献帝下旨封于夫罗为讨寇将军,然后再下令使张杨出兵,与于夫罗合兵一处,共击韩遂。

    献帝同意了吕布的请求,当即命人起草了诏书,分送于夫罗与张杨处。

    于夫罗正在营寨中商议如何再将韩遂引出长安,忽然听闻有汉朝使者在帐外求见。

    于夫罗大惊失色:“这汉朝使者突然来见,是何居心?”

    其弟呼厨泉愤怒而道:“来得正好,杀了祭旗。”

    于夫罗喝道:“不可造次!”

    呼厨泉嘿嘿一笑:“开个玩笑嘛。”

    于夫罗又说:“汉朝天子对我们一向不薄,万万不可对汉朝使者有不敬之处。”

    随后便将汉朝使者放入大帐之中来,以礼相待,分宾客而坐。

    于夫罗恭敬问道:“不知汉使此来,有何贵干?”

    使者也客气地回答说:“天子在洛阳,听闻左贤王领兵攻打韩遂,要为大汉从乱臣贼子手中夺回长安,天子惭愧。朝廷自董卓乱整以来,自顾不暇,忽略了左贤王,而左贤王却不忘朝廷,实在惭愧。因此特遣在下为左贤王送来牛羊,以犒赏三军。”

    于夫罗掩面啜泣:“外臣深受天子厚恩,岂敢相忘?今得天子念挂,倍感荣幸。”

    使者觉得气氛到了,当即正了衣冠,严肃说道:“天子有诏,左贤王接旨。”

    于夫罗慌忙擦掉泪水,率领帐下官员纷纷跪拜于使者面前。

    使者宣读圣旨:

    “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朕临危继位,横遭不测。幸赖司徒王允、将军吕布,减除董卓而还政与朕,后又遭李傕、郭汜之乱,将军吕布平之。国贼袁术,勾结韩遂,兵犯长安,寡不敌众,遂归旧都。天下诸侯,各归其位,各就其职,海清河晏,大汉之幸。只是西京长安犹然陷落于贼臣之手,早欲收复,苦于粮草不足而拖延至今。近闻左贤王不忘汉室旧恩,出兵讨贼,实乃朝廷之幸,朕心甚慰。然师出之名有矣,犹嫌名号不足以慑敌,故特奉印绶以封左贤王为讨寇将军。幸勿辞。”

    使者取出印绶,连同圣旨一起递给于夫罗。

    于夫罗双手过顶,颤抖着从使者手中接了过圣旨和印绶:“谢陛下圣恩。”

    起身后,于夫罗更是绷不住眼泪,看着手中的圣旨和印绶,颗颗滴落在地。

    使者都看懵了,心中暗想:你一个匈奴人,怎么会对汉朝皇帝的圣旨激动成这般模样?

    事实上,于夫罗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很多年了。

    于夫罗感慨道:“天子终于想起我来了。”

    使者看到此情此景,也有一些感慨,坐下来与于夫罗举杯共饮,聊起了很多献帝心酸的往事,听得于夫罗愧疚难当,仿佛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责任一般。

    匈奴诸将,无不黯然神伤。

    酒过半巡之后,伤怀的情绪渐渐被稀释之后,使者才缓缓拿出吕布的亲笔书信:“这是大将军吕布亲自写给讨寇将军的。”

    于夫罗颇感惊讶,将吕布书信接了过来,慎重地打开,内容简略:

    “西京陷落,望将军讨寇逐走,光复汉土。布敬拜。”

    “大将军厚望,在下不敢辜负。只是我兵少将稀,恐非韩遂对手。”

    “大将军特意交代过,大司马将会领兵以助将军一臂之力。”

    “如此甚好,必不相负。”

    送走汉朝使者后,于夫罗当即与诸将制定好了作战计划,在张杨领兵赶来之前,于夫罗将利用匈奴骑兵的优势,对韩遂的粮道进行侵扰劫掠,逼迫韩遂出城迎战。

    张杨收到献帝圣旨后,对于夫罗并无好感,只是让部将穆顺领兵一万人前往长安。

    韩遂自从攻下长安,粮草紧缺,派人前往豫州向袁术索要粮草,当时袁术正被夏侯惇困在寿春,焦头烂额,根本不想理会韩遂,随便给他拨了一点粮草就把使者打发走了。自此韩遂渐渐与袁术交恶,鲜有往来。

    韩遂帐下诸将对于袁术更是愤恨到了极点,若不是相距太远,恐怕早就出兵讨伐了。也正是因为如此,诸将渐渐觉得守在长安毫无意义,三番五次地劝说韩遂放弃长安,返回凉州。

    长安对于韩遂来说,如同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犹豫不决。

    于夫罗探得如此消息后,方才领兵来攻长安。

    韩遂郁闷之极,见于夫罗领兵而来,遂亲自领兵出城与于夫罗开战,没想到却中了于夫罗的埋伏,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大败而归。

    两军在城内城外对峙,至今已有半个月了。

    匈奴人作战,从来都没有携带粮草的习惯,总是打到哪里就掠夺哪里,就地觅食。

    于夫罗原本也是如此计划的,可是现在他接受了献帝的任命,就不能劫掠附近村庄的居民了,想要解决粮草问题,也只有劫掠韩遂的粮道了。

    韩遂的粮草从凉州运来,路途遥远,运至长安之时,已经被消耗得只剩一半了,勉强足够城内食用,而今这仅剩的一半粮草还被于夫罗劫走了大半,城中将士终日忍饥挨饿,颇有怨言。

    诸将将城中情况禀报给了韩遂,韩遂明白其中利害,有了弃城之心。

    然而于夫罗一边劫韩遂粮道,一边还在城外搦战,终日谩骂不停。

    韩遂决定在弃城之前,一定要先好好教训一下于夫罗,否则狼狈撤回凉州,有损自己声威。

    次日一大早,韩遂将城中所有粮草集中起来,让将士们饱餐了一顿。

    韩遂令一部人率先撤回凉州,自己率领两万人马分别从南北两侧出城,试图左右包围于夫罗,也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凉州铁骑毫不逊色于匈奴铁马,机动之迅速,如迅雷之势。

    当时于夫罗依旧还在城外辱骂,没想到韩遂却领军从两翼杀来,仓惶迎敌,被韩遂铁骑冲得七零八落,匈奴军四散溃逃。

    韩遂越战越勇,大有将于夫罗生擒的意思,穷追不舍。

    追至长安城外以东二十里地时,穆顺领着兵马赶到了,与于夫罗合兵一处,反击韩遂。

    韩遂轻兵追逐于夫罗,战线拉得过长,后续大军并未及时赶到,眼见于夫罗竟然有了汉军为援军,自知抵敌不过,勒马调头就走。

    真是来得快,逃得也快。

    一番追逐后,韩遂绕过长安,直奔凉州而去了。

    于夫罗、穆顺因此轻易占据长安,立即派人飞马向洛阳传报捷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