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逐鹿司马 > 第三章淮南三判曹魏失势

第三章淮南三判曹魏失势

    天不遂愿枉费心,

    子孙污名盖其誉。

    稳定了大局,古稀之年的司马懿,也在为后世家族之事盘算着人选。长子司马师,沉着果敢,有雄才大略,治军有方,可惜无后。

    早年,司马师迎娶夏侯尚,字伯仁之女、也就是夏侯玄,字泰初的胞妹夏侯徽,字媛容。两人只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

    夏侯徽,很有见识,知道司马师不是曹魏的忠臣,还常常策划协助司马师。司马师,对出身夏侯家族,和皇室有着亲属关系的妻子非常顾忌、但二人感情非常好。

    就在234年,夏季,举国大疫,冬季,又举国大病,夏侯徽突然离奇死亡。司马师也再没有续弦,于是就没有子嗣。

    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有两个儿子。长孙司马炎平庸、无才,只知道安逸、没有远虑;次孙司马攸,生性温和聪慧,好学。

    阅人无数的司马懿,非常看好次孙司马攸。这样他犯难了,自古长幼有序,乱朝纲是大忌。

    司马懿转念一想:如果把司马攸过继给长子,日后继承我的位置,不就顺理成章了吗。嗯,有生之年,我要把这件事坐实了。

    很快司马懿找来了两个儿子,商量此事,二人都同意,于是司马攸成为司马师的长子。

    251年(嘉平三年),正月。“淮南一判”王凌,字彦云,找借口上奏朝廷说:“吴人塞涂水,请允许我出兵征讨之。”

    王凌是司徒王允,字子师的侄子,早年和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贾逵,字梁道等人是好友,曹叡死时,为征东将军假节督都扬州军事。曹爽在位时,对他非常重视并加倍笼络,因破吴有功,把他提升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很快又升为司空。

    司马懿,诛杀曹爽等人。王凌则一直感念曹爽和曹魏政权,所以心中不满,于是与侄子,时任兖州刺史令狐愚,字公治一起暗地里策划,图谋废黜曹芳,立楚王曹彪,字朱虎为皇帝,奉迎他到许昌建都。

    计划还没有实施,令狐愚突然病亡。令狐愚的幕僚杨康在京城听说令狐愚病死,吓得六神无主。杨康跑到司徒高柔,字文惠府上揭发王凌、令狐愚谋反。

    很快,司马懿知道这件事,由于王凌是三公,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治罪。便派亲信黄华,出任兖州刺史,防止王凌带动兖州骚乱。

    王凌自感身单力孤,无奈之下,派部将杨弘,将废立计划,告诉接任的兖州刺史黄华,希望得到他的支持。

    想不到,黄华策反了王凌的心腹部将杨弘。二人联名上奏司马懿,揭发王凌叛乱的事实。

    司马懿知其阴谋,接到王凌的奏折,自然不允许他兴兵讨伐吴国。并在四月亲自带上孙子司马攸,和儿子司马师一起率领大军讨伐王凌。

    司马懿惯用的计谋:先下赦书赦免王凌的罪过,再写信安慰他,不久大军突然降临。王凌自知势单力薄,无力抗拒,便独自乘船迎接,并派属官王或,送上印绶、节钺请罪。

    司马懿大军来到武丘,就见自缚的王凌等在水边。王凌对司马懿说:“如果我有罪,公可用半片竹简召我去朝廷,何苦劳驾亲自到这来呢?”

    司马懿严肃道:“因为君非折简之客啊!”

    说完,命将领率兵把王凌解送洛阳,等候处置。王凌忙向司马懿索要棺材上的钉子,以试探司马懿想不想杀自己。司马懿,即可命人找来一筐钉子送给他。

    绝望了的王凌,在被押解去洛阳的途中,路过贾逵,字梁道的庙,在庙前大呼道:“贾梁道!只有你才知道我王凌是大魏忠臣啊!”

    当夜又把以前的掾属官找来,说道:“不想我行将八十,有如此下场,居然身败名裂了啊!”

    说完,饮药自尽。掾属官们,把王凌就地埋在贾逵庙旁边。押解官兵无奈,回报司马懿。

    此时,司马懿的大军很快来到了寿春,参与王凌之谋的人都出来自首。司马懿抱着司马攸,指挥着司马师,亲自调查此事,

    听到官兵来报,暴怒道:“他是忠臣,那我是什么?”

    令人前往,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的街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烧掉他们的印绶、官服埋于土中。

    凡牵连在内的官员,一律诛灭三族。随后又闯进王府,逼楚王曹彪自尽。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送到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上一次“高平陵之变”让曹魏大伤元气,这一次平叛又进一步削弱了曹魏的势力。

    司马懿,搬师回朝。朝堂上魏帝曹芳,策封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封侯者十九人。司马懿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

    才几岁的司马攸,因随同出征,获封长乐亭侯。

    回到府邸,就见家里发生了大事。司马懿的三子,司马干、字子良,来到司马昭的房间,与其长子司马炎、字安世;三子司马兆、字千秋;四子司马定国一起玩耍。发现了司马昭隐秘处的毒酒,才两岁的司马定国,见器皿很好看,以为是好东西,误食而亡。司马懿见状,一切都明白了。

    令家将将司马昭绑了,回到房间喝着茶,回想以往,司马昭左右逢源,交好政敌,毒杀夏侯徽,以至司马师没有子嗣等。

    司马懿越想越怕,准备杀掉司马昭,让人押来司马昭。

    司马懿沉闷的声音,怒斥着司马昭说:“逆子!在你哥背后,你究竟做了什么?”

    司马昭战战巍巍解释道:“我没做背叛司马家族的事。”

    司马懿厉声怒喝道:“你擅杀夏侯徽,让你哥无后;生死存亡之际,你讨好政敌,险些要了我的老命,你可知罪!”

    当时,司马懿的队列,经过曹爽门前,曹爽的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司马懿,孙谦拉住他的胳膊,阻止说:“事未可知,不要引火上身。”

    司马昭满头是汗辩驳说:“杀夏侯徽,是因为他是皇亲,知道我们的秘密太多。我当时着急,只顾保护皇家,其他的事情疏忽了。”

    司马懿冷笑道:“疏忽,可笑之极!来人!”

    门被打开,就见司马师一个人走了进来,上前解开绳索。司马昭抱住司马师的双腿道:“大哥,我对不起你呀,大嫂是我杀的,当时也是出于无奈。”

    司马师对司马昭说:“还不快走!”

    司马昭快步走出房间。

    司马懿看着司马师说:“你想要......糊涂!”

    司马师冷静道:“父亲,我想要的是:一个稳固,无坚不摧的司马家族。”家丑不可外扬,此时不了了之。

    绝顶聪明的司马干,于是开始性格怪异,并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心里异常变态喜欢独处,做一些浪费财物、奸淫尸体等不着边际的荒唐事。

    不久,司马懿病重,梦中时常见到贾逵、王凌,梦中不时默念着:“知道你们会来找我,回不去了,忠臣之路太艰辛了,真的回不去了。”

    251年9月7日(嘉平三年八月戊寅),司马懿,正值七十三岁。有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什么事情也都办的差不多了的司马懿,在洛阳去世。

    司马孚秉承他的遗愿,辞让郡公和殊礼,遗命简葬,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

    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请,将各位已故功臣的灵位,置于魏太祖庙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担任的官职大小为序。太傅司马懿因位高爵显,列为第一。

    司马懿去世,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

    252年(嘉平四年),司马师升为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司马师制定了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同时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使得四海倾心向往,朝廷内外恭敬。

    十月,吴大帝孙权病亡。吴国大将军诸葛恪,字元逊,命人在东兴,修筑大堤;并在两山之间筑两座城池。令将军全端留守西城(西关),都尉留略守东城(东关),以防魏军攻击。

    镇东将军诸葛诞,字公休对司马师谏言道:“如今趁着吴国深入内地侵略,可以派王昶逼取江陵,派丘俭攻向武昌,以羁绊住吴国上游的兵力,然后挑选精锐兵力进攻其两城,等到他们救兵赶到,我们已大获全胜了。”

    当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字文舒、征东将军胡遵,字以道、征南将军毋丘俭,字仲恭三人,各自都上表讨伐吴国的计策。

    朝廷因三位将领计策不同,于是又下诏征询尚书傅嘏,字兰石的意见。傅嘏认为,三计都不可行,不建议劳师动众,劝谏司马师做长远的打算,徐图征进。

    司马师不听傅嘏的劝谏,以及采用诸葛诞的良策。在淮南军心尚不可用的情况下,盲目发动了,图一时之快,没有长远的战略,即使侥幸胜了,也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劳民伤财的“东兴之战”

    给自己和国家埋下了大隐患。外患内乱接踵而来,眼疾有病也不得休息。

    十二月,“东兴之战”,司马师决定分三路进攻,以毋丘俭率领伐吴的中路军,进攻武昌;以王昶率领伐吴的西路军,进攻南郡;东路大军,任命司马昭作为都督,统领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率领士兵共计七万人伐吴,进攻东关。两军交战,以魏军损兵数万官兵,丢弃的物资、器物堆积如山而失败告终。

    战败后,司马昭询问众人道:“战事不利,这个罪责应该由谁来承担。”

    随军司马,王仪说:“这该是元帅的过错。”

    司马昭大怒道:“司马,难道要把失败的罪过,归在我的头上吗?”于是下令斩杀了王仪。

    朝堂上,朝臣众议:要把诸葛诞等参战的武将下贬职位。

    司马师说:“我不听公休之策,以至于此。此乃我之过也,众将何罪?”

    司马昭被削去爵位,其他武将也都没有多大的惩罚,只是将防区对调,草草了事。

    253年(魏嘉平五年,吴建兴二年)五月,上次尝到甜头的诸葛恪,这次率领20万大军,几乎是东吴所有的兵力。并联合蜀汉大将姜维,字伯约一同出兵讨伐曹魏。

    得知蜀汉、东吴共同出兵的消息后,朝野为之一震,自然日后就会有人蠢蠢欲动。

    朝堂议事,司马师说道:“诸葛恪刚得到吴国的权力,欲使用一时的权利,合兵于合肥新城,希望再次成功,没有空余时间攻击青州和徐州。况且水路口岸不单只有一个,多地防御则用多兵,兵少了则不足以抵御。”

    决定任命司马昭为征西将军,驻军长安,应对姜维;派司马孚督诸军二十万做防御,应对诸葛恪。

    镇东将军毋丘俭,字仲恭与扬州刺史文钦,字仲若等请战。司马师说:“诸葛恪军队轻装深入,投兵于绝境,兵力的锋芒难以抵御。况且新城小而坚固,攻击也未能马上攻克下来。”

    使用他父亲应对诸葛亮的战略,以不变应万变。命令诸将以高垒来应对。

    司马孚率兵到达寿春,故意滞留了一个多月才进军。此时吴军士卒疲劳,加之瘟疫流行,于是望风而退。

    另一个方向西南,蜀将姜维侵扰陇右,扬言要攻狄道。雍州刺史陈泰,字玄伯想赶在蜀军前面占据狄道,司马昭说:“若真的要攻狄道,怎肯事先泄露,让外人知道?今扬言进攻,正是准备回师。”

    果然,姜维烧了营垒而离去。司马昭则率军在灵州陈兵示威,北边胡虏被震慑,叛变的胡人又陆续投降。

    早年间,李丰,字安国的政治立场,是左右摇摆,在曹爽与司马懿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其实儿子李韬娶了曹芳的姐姐齐长公主后,立场是偏向曹魏的。

    当时,司马懿去世时,空缺中书令一职,司马师征询朝臣意见:“谁合适补任中书令?”

    有人推荐李丰,司马师也没多想,奏明曹芳任用了他。“东兴之战”失力,很快吴蜀大军压境。他认为机会来了,私下联系曹芳、皇后之父张缉,字敬仲二人。谋划废掉司马师,而起用太常夏侯玄、字泰初为大将军。

    夏侯玄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字伯仁之子,又是大将军曹爽的表弟。有军事才能,为人正直,在国内也很有声望,当下不得志。被征调回京城后,即不结党营私,也不蓄养美姬,而是在家韬光养晦。

    李丰策划先让他的弟弟、兖州刺史李翼、字国佑,上奏请求入朝;再让他率兵入宫,里应外合起事。

    李翼依计,请求朝见,司马师没有允许,此事不了了之。

    254年(嘉平六年),二月。李丰继续谋划,借皇上见新贵人的时机,君王御驾亲临、各门都应该有卫兵,凭借卫兵之力,诛杀大将司马师。

    李丰秘密找来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说:“你们几个人在内廷,不法的事没少做。大将军司马师这人严厉刚毅,将来某日,张当的下场,就是你们的下场。”

    苏铄等人感觉他说的,有道理,也就答应听从他的命令。

    谋划的范围扩大以后,没有不透风的墙。司马师听到风声,请来李丰,向他询问,抱有侥幸心理的李丰却不以实言相告;司马师随即厉声责问李丰,李丰知道事情已经败露,正色道:“你们父子三人,心怀奸邪,欲要倾覆社稷,只可惜我力不能及,不能将你擒杀诛灭!”

    司马师勃然大怒,说:“奸诈小人,平日里见人点头哈腰,我待你不薄,你却包藏祸心。”说完就用刀把上的铁环,砸向李丰,直接砸死李丰,命人把尸体送交廷尉钟毓、字稚叔。

    接着司马师就又派人逮捕了李韬、夏侯玄、张缉等人,也一并都送交廷尉收监处理。

    二十二日,司马师将张缉赐死狱中;由于齐长公主,是先帝遗爱,也就免其及三子死罪;处斩李韬、夏侯玄、苏铄、乐敦、李贤等人,并诛灭三族,其余的亲属迁到乐浪郡。

    三月,废张缉之女张皇后。曹魏最后可依仗的势力,由此灭亡了,朝野顿时一片混乱。

    九月,司马师联合朝中大臣,上奏郭太后:“曹芳年长不亲政、沉迷女色、废弃讲学、弃辱儒士、与优人、保林等淫乱作乐并弹打进谏的清商令令狐景、清商丞庞熙乃至用烧铁重伤令狐景身体、太后丧母时不尽礼等等,请依霍光故事废曹芳的帝位。”

    得到许可,曹芳被迫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朝廷议事,决定立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为帝。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继续掌握大权。司马师经过如此折登,得上眼疾重病。

    255年(正元二年),爆发了“淮南二叛”。即长期据守淮南的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早就和朝廷有二心。借司马师擅行废立,举兵反叛。

    毋丘俭、文钦,将淮南屯驻的大小将领,都召集到寿春城内。在城西筑坛,歃血为盟。留下老弱士兵驻守寿春,其余的五六万人,向西北进发,在项城附近构筑工事。毋丘俭率兵在里面驻防,文钦率领机动部队则在外围。

    同时,二人向天下发出公告,揭露司马师的罪恶,并将毋丘宗等四个儿子,送入东吴为质,以求外援。

    司马师让其弟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镇洛阳。自己听从傅嘏的计策,带病亲自率军平乱。

    令监军王基、字伯舆

    ,率领前锋部队在“南顿”驻扎,对毋丘俭、文钦进行监视;另派诸葛诞带领豫州的兵,进攻寿春;再派胡遵带领青州、徐州的兵,斜出谯县,断绝毋丘俭和文钦从项县退回寿春的路;司马师自己亲率主力,在汝阳驻扎。

    毋丘俭、文钦向前不能攻击许昌和洛阳,退回寿春的的路又被斩断,前后无路,无计可施。淮南将士的家乡大多都在北边,军心开始涣散,相继投降跑路。

    司马师派兖州刺史邓艾、字士载,统率泰山万余人的各路军队乐嘉县。装出不堪一击的样子,诱毋丘俭、文钦出击。自己带大队人马,随后赶到。

    邓艾依计率领万余人急行军,到乐嘉城做桴桥,以迎接司马师大军。天色已晚,士兵懒懒散散,在架桥。

    果然,毋丘俭命文钦出击,趁着夜色偷袭邓艾。这时,司马师率军,自汝阳趁着夜色也赶到了乐嘉暗中进入大营。被出来偷袭的文钦父子发现,文钦突见到司马师大军到来,错愕得不知如何是好。一旁的文鸯献计说:“趁敌人还未站稳脚步,马上袭击,一定可以大败敌军。”

    于是文钦与文鸯,决定分兵二路趁夜率兵偷袭,左右夹击司马师的大军。

    名将邓艾,很快发现了文钦偷袭,率兵拦截。文鸯则躲过邓艾,突然来攻司马师的兵营,顿时兵营大乱,司马师大惊,病目突出。

    为稳定军心,司马师强忍着疼痛,咬着东西,指挥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骑兵应对。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转眼间便杀死、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追骑不敢逼近。

    天色放明,文鸯不见父亲来会合,又见魏军兵马强大,只好撤退。

    再说,邓艾截住了文钦,很快将其打败。邓艾追击文钦至丘头,文钦逃奔东吴而去。毋丘俭听到消息,慌忙弃城而走。走到慎县躲在河旁的草丛里,被老百姓发现并将其射死。

    毋丘氏与文氏两家的人,凡是留在魏国的,都一并被斩杀。司马昭接到报说司马师病发,从京都到许昌,看望司马师。

    司马师在床上对傅嘏说:“兰石,我死之后,桃符之事就托付给你了。”从怀里掏出一个名册继续说,“这是三千死士的名册,他日桃符长大成人,能堪当大任,烦劳转交给他。”

    傅嘏接过名册说:“王爷,为什么,不直接传位给桃符,桃符盛名远播,还有众臣相助。”

    司马师叹了口气说:“桃符心肠太软,面对他生父,难有作为的。可子上就不一样了,为了我这个位置,早就开始算计于我,只不过没有妄动而已。”

    傅嘏接过名册说:“我明白,你是顾忌桃符的性命。”

    三月二十三日,司马师把位置传给司马昭后,痛死于许昌。

    魏帝曹髦命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师。司马昭采纳傅嘏及钟会的计谋,自己率军回京。到了洛阳后,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带剑穿履上殿,司马昭辞让不受。

    在司马师的葬礼上,不到十岁的司马攸非常悲伤。事后,袭封舞阳侯,在另外的宅第侍奉羊徽瑜,以孝顺闻名。

    不久,年仅四十七岁的傅嘏,带着“三千死士”的秘密,神秘死亡。获赠太常,谥号“元”,其子傅祗、字子庄袭爵。

    司马昭刚刚接管朝政大权,诸葛诞以东吴有意进攻为由,上奏朝廷:要求增兵十万;沿淮河筑城抵御。

    长史贾充、字公闾,建议司马昭道:“将军,应该先派部下去慰劳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位将军,以观察他们的志趣、动向。”

    司马昭感觉有道理,于是派贾充到了淮南。贾充拜见诸葛诞后,就一起聊国家未来,贾充说:“洛中的各位贤达,都希望实行禅让,您认为可行否?”

    诸葛诞严厉地说:“你不是贾梁道的儿子吗?你家世代接受曹魏的恩惠,怎么能想把国家转送他人呢?如果洛中发生危难,我愿为曹魏战死沙场。”

    贾充沉默无语,回到京城建议司马昭召他入朝。

    257年(甘露二年),“淮南三判”,司马昭一边派使者,征诸葛诞为司空招他入京;一边派使者命扬州刺史的乐綝,起兵响应讨伐诸葛诞。

    诸葛诞接得诏命后,知司马昭有讨伐之心,于是把使者捉起拷问,使者便供出乐綝。

    于是,诸葛诞先行起兵,杀奔扬州。杀了扬州刺史乐綝,派吴纲领儿子诸葛靓以及牙门子弟到东吴,请求援兵。一边召集淮南将士,一边收集一年所用的粮食,准备扼守寿春。

    朝议此事,司马昭说:“诸葛诞自认为,毋丘俭举事轻率急速而导致失败。他现在起事必然要外连东吴,这样一来,叛变的规模大而持续时间也长。我可以和四方将领联合起来,以全胜之策来平叛他。”

    上奏皇帝说:“昔日黥布叛逆,汉高祖亲征;隗嚣违抗,光武帝西伐;烈祖明皇帝多次御驾亲征,都是为了振奋士气,耀武扬威。陛下应亲临军旅,使将士得以借助天威。今我大军讨贼,约五十万人之众,以众击寡,没有不胜的。”

    七月,司马昭携曹髦和郭太后一起东征,调遣青、徐、荆、豫四州兵马,又从关中抽调部分军队,共同会师淮北。

    遣廷尉何桢、字元干,持符节出使淮南,劝慰叛军将士,申明朝廷诛逆赏顺的政策,初五,司马昭大军来到丘头。

    东吴派遣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人率领三万余人来救诸葛诞。魏诸将迎击,不能抵御,使其进入寿春。将军李广临敌畏缩不前;泰山太守常时声称有疾不出兵,事后,都被斩首示众。

    八月,东吴又遣吴将朱异、字季文率兵万余人,来解寿春之围。朱异将粮草辎重留在都陆,军队轻装到黎浆。监军石苞、字仲容和兖州刺史陈泰、字玄伯领军抗拒朱异军,朱异大败。

    泰山太守胡烈、字玄武,用奇兵袭击都陆,烧毁朱异的粮草辎重。石苞、州泰又一次和朱异交战,大破其军。朱异残兵饥饿无粮,吃葛叶逃回东吴,被吴帝斩杀。

    司马昭说:“朱异没有过错,吴人杀了他,是向据守在寿春的诸葛诞表明态度。如不这样,诸葛诞就会拼命突围。不突围,无非是等待援兵以及我们的粮食耗尽,再就是突发事件了。我们应当采取多种行动,来扰乱他们的视听,防备他们窜逃。”

    镇东将军王基与安东将军陈骞、字休渊,领兵围困寿春军队完成包围圈,命令老弱残兵到淮北就地取食,前线士兵每人发给三升大豆。让士兵装作饥饿瘦弱的样子;又派出很多间谍到淮南军,扬言东吴的救兵就要来到。

    诸葛诞等人,果然中计,让士兵放宽标准,尽情吃喝,城中粮食很快短缺了起来。

    石苞、王基二人请求进攻,司马昭说:“诸葛诞图谋叛逆,并非一朝一夕,囤聚粮草,完善城池防守器具,应该足以防守。今若紧急攻城,我方必然损伤兵力。如若外面援军突然到来,内外受敌,那可就危险了。如今三个叛贼同在一个孤城,天意如此。我们应当从长远计议,制服他们,只须三面包围,坚守阵地。若救兵从陆路来,军粮必少,我们就用游兵轻骑断绝其粮草运输,救兵可不战而退。没了外贼,文钦等人必然束手就擒了。”

    战事持续,城中粮少,文钦和唐咨于是拼命突围。诸葛诞在城墙观察感觉奇怪,寿春一带每年都会下大雨,一下雨淮河就要涨水,一直淹到寿春城下。可自从司马昭扎营以来,就一滴雨都没下,是少有的大旱。

    京城贾府,贾逵的孙女,也就是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发出涂炭生灵的第一声啼哭。随之而来的暴雨降临,把城外魏军的大营都给淹了。

    诸葛诞看着,哈哈大笑道:“这么耗下去,不攻自败也!”

    一旁的蒋班和焦彝,劝诸葛诞不要再等东吴援兵了,率领全军朝一个方向一方突围吧。诸葛诞非但不听,还要斩杀二人,二人急忙出城投降。

    雨,很快就停了。不久,全怿兄长的儿子全祎、全仪惹上官司,带着他的母亲(孙权的女儿)以及家将数十人坐船渡江,投奔司马昭而来。

    司马昭采纳钟会的计谋,代全祎、全仪写信劝全静投降,全静兄弟五人率领部下出城投降,寿春城中顿时大为恐慌。

    258年(甘露三年),正月,城中粮食枯竭,诸葛诞与文钦和唐咨等人率兵拼命突围,死伤惨重,被逼撤回。

    诸葛诞更因与文钦以往的嫌隙、对驱逐北方人以节省粮食的做法,产生分歧而杀死文钦。

    其子文鸯、文虎出城,向司马昭投降。司马昭不仅纳降了二人,更封为关内侯。以此,瓦解了寿春军民反抗决心。

    最终,在二月成功攻克了寿春,狼狈的诸葛诞,仅率领数骑士兵逃出寿春。途中被大将军胡奋、字玄威,及手下士兵杀死。诸葛诞被诛灭三族。

    至此,曹魏名存实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