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逐鹿司马 > 第七章上书伐吴山涛启事

第七章上书伐吴山涛启事

    两个昏君争高下,

    两个忠臣论长短。

    朝廷,接到车骑将军羊祜,字叔子,病危的消息。晋武帝大为后悔,想起羊祜,曾经多次建议伐吴。由于贾充、荀勖等众大臣极力反对,未能成行。

    晋武帝看着奏折,往事历历在目。想当年羊祜染病,上奏请求入朝,这可是最后一次见朕。羊祜返回洛阳,正逢姐姐景献皇后,羊徽瑜去世。羊祜十分悲痛病情雪上加霜,身体自然更加虚弱。御医围在左右,没有救治的方法。

    晋武帝下诏,特命他抱病入见,可乘坐辇车上殿,不必行跪拜之礼,免除一切礼数。羊祜则再一次向晋武帝,提出了伐吴的主张,详细陈述了得失利弊。最后还是,拖着有病的身体,带着希望而来,含着泪水失望而去。

    如今堪当大任的羊祜不能出战,统一大业要横生枝节。后悔莫及的晋武帝,现在能做的,只能是派遣,中书令张华,前去探望病情,以及咨询后期方略和能够接替羊祜为将的人选,容日后再作图谋、打算。

    张华一行人,骑快马,一路风尘来到荆州,给羊祜带来了皇帝的体恤之物。病卧在床榻上的羊祜,对张华说道:“现在是统一的大好机会,吴帝暴政已到极点,此时伐吴可不战而胜。如果放过这个机会,孙皓帝不幸死去。吴人另立英明的君主,我方虽有百万大军,长江天险也是难以越过的,这岂不是给后世留下祸患吗?”

    张华认真听着,表示赞同道:“将军所说,极是。”

    羊祜接着说道:“我们为了伐吴,已准备了十多年之久。通过送还,跑过来的猎物和孩童,东吴的士兵、百姓,早就不再仇视西晋的兵卒。又用一半的士兵化妆百姓种田,我们即收获了粮食,还迷惑了吴人,现在吴国,撤掉了对襄阳威胁最大的石城驻军。”

    张华听后,大加赞赏道:“将军太英明了,如果少了将军,我朝损失甚大。还望将军,保重贵体才是。”

    羊祜,喘了口气继续说道:“现在地利,虽然对我们不利;但是,天时、人和都在我们这里。只要我们抓住,现在吴国麻痹的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夜间突然袭击,过了长江天险,等他们反应过来。天时、地利、人和就都在我们这里了。”

    张华听后道:“可行,此计甚妙。”

    羊祜接着道:“我们现在储备的粮食,够士兵吃十年的。通过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现在的边境,可谓是人丁兴旺。所有的战争准备一应俱全,各方面条件都已具备,随时可兴百万大军,一统江南。”

    张华点头说:“我回去,一定上奏皇上,将军的辛苦我们会牢记的。”

    羊祜看着张华道:“取吴不必我亲自参加,有杜预足矣。现在,就等朝廷的态度了,嗨!能实现我这个愿望,看来只能是茂先了。”

    张华回道:“在下,一定不会辜负将军的期望。”

    张华回到洛阳,风尘仆仆地直奔皇宫,见到晋武帝。把羊牯的病情,以及推荐的人,还有所说得话,均一五一十禀明。

    晋武帝欣慰道:“叔子,不愧为一代良将。十年磨一剑,这一剑可是磨了一十三年啊,还谁谓之不快。叔子所做之事,可谓难能可贵了。”

    张华回朝后不久,荆州就传来羊祜病逝的噩耗。举天皆哀,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泪水流到鬓须上都结成了冰,追赠羊祜为侍中、太傅,持节如故,谥号为“成”。

    晓日登临感晋臣,

    古碑零落岘山春。

    松间残露频频滴,

    疑是当年堕泪人。

    荆州百姓闻之羊祜的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就连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可怜羊祜无子,以兄发子篇奉祜嗣。

    司马炎下召任命,杜预,字元凯,为镇南大将军,前往荆州复命。杜预接到圣命,快马加鞭来到达荆州后,就又积极进行军事部署。

    此时吴主孙皓,沉溺酒色,专横跋扈,昏庸、暴虐、杀戮,名声惊动华夏。叛乱此起彼伏,加上连年征战西晋无果,国力日渐削弱。

    当时,吴国民间有传言道:“吴国将败,军队会从南方开始,灭亡吴国的将是公孙。”孙皓听到了传言,将大臣到士卒,姓公孙的人,全部抓起来流放到广州,不让他们呆在长江附近。

    这年,郭马叛乱。郭马不满与以前旧兵分开,与其手下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人鼓动士兵,汇聚百姓,攻击杀害广州督虞授。郭马自称为都督,交、广二州军事的安南将军,殷兴自任广州刺史,吴述自任南海太守。

    孙皓任命军师张悌,担任丞相;牛渚都督何植,担任司徒;执金吾滕修,担任司空,还没有正式任命,转为镇南将军,假节领广州牧,率万人从东道进军,讨伐郭马未果。

    郭马又杀南海太守刘略,放逐广州刺史徐旗。孙皓派遣,徐陵督陶浚,带领七千兵众从西道进军;命令交州牧,陶璜部伍带领的合浦、郁林诸郡的军队,与东西军一起讨伐郭马。

    此时,吴国荆州总督是名将张政。杜预心想:不除张政,西陵很可能成为未来战争中,晋军前进途中的巨大障碍。

    杜预奇怪发现,这些天,吴国逐渐削减了这里的兵力,猜想吴国国内可能有什么事情发生。于是,实施了借刀杀人之计。于是杜预从军队中,挑选了一批精壮的将士,借夜色隐蔽行踪突然偷袭,拿下了西陵。

    张政,虽然对杜预的到来,有所警惕。但万万没有想到,杜预一到任,就来偷袭。由于没有准备,吃了败仗,丢失西陵。

    张政恐惧孙皓惩罚自己,也就隐瞒了西陵丢失的战报。杜预早就了解,孙皓生性多疑,对臣下不很信任。也算好了,张政惧怕孙皓,而隐瞒此事。

    于是故意把抓到的俘虏,送到孙吴的首都建邺。孙皓果然中计,气急败坏地召回张政,任命武昌监,刘宪接替他的职务。

    这对西晋来说,可是天大的良机。在大战之前,敌人将帅移易,军心肯定动荡不安,这可是大战之前最为忌讳之事。这就为晋军的开战的胜利,创造了及其有利的条件。杜预急忙上书司马炎,请求开战。

    驻守扬州前线主帅王浑,谎报军情,上表,声称孙吴要发倾国之兵,攻打晋朝。反对派,贾充、荀勖等众大臣,也乘机说三道四。使得晋武帝对杜预的请战迟疑不决,最后竟同意将灭吴的计划,推迟到下一年。

    杜预得知,非常着急。他再一次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婉转地批评晋武帝听信谣言,纵敌养患,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对于杜预的上书,晋武帝,仍然优柔寡断。

    杜预又急又气,第三次上书,请求立即开战。他愤怒地批评反对派既不顾国家利益,又怕别人立功的阴暗心理和可耻行径。杜预还向晋武帝指出,由于我们要攻打孙吴的消息已经泄露,孙吴可能要采取对策,那必将给我们灭亡孙吴的战争。带来许多新的困难。

    这次上书,被人送到晋武帝那里的时候,大臣张华正在陪晋武帝下棋。张华随手拿来观看,杜预的上表曰:“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利,其一二止于无功耳。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

    张华心里知道晋武帝犹豫,等待棋局的结果。于是故弄玄虚落子想悔,又不敢悔的样子,让晋武帝棋局大优,胜负立判。

    立即推开棋盘,拱手行大礼,力劝晋武帝道:“陛下圣明英武,臣输的心服口服,想必陛下踏伐吴地,决心已定。凭我国上下齐心,国富兵强;吴主孙皓邪恶凶残,诛杀贤能。现在伐吴,可不劳而定。恭喜陛下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晋武帝笑道:“茂先,知我者也。”

    这时候,朝臣贾充、荀勖等人又出来反对攻孙吴。张华则一再恳求皇上,采纳杜预的建议。于是朝堂上出现了辩论。

    贾充说道:“陛下,现在是十月,真正打仗要到十一月,大雪封门,粮食运输会成为大问题的。起兵最少要五十万兵众,一人一天一斤粮食,一天就要五十万斤粮食,三个月就要一百五十万斤粮食。四方筹集就成了问题,更何况还要运输。”

    荀勖谏言道:“陛下,打仗是劳民伤财的事,还请陛下,谨慎用兵。”

    张华义愤填膺道:“在荆州,叔子早就准备了十年的粮食,根本就不用四方运输。再说十一月不是雨季,长江水流和缓而不急,乃是我们用兵的最好时机。仗早打晚打,都得打,劳民伤财是早晚得事。战乱不平,每年驻兵的费用不计其数。”

    贾充气急败坏继续辩解说道:“吴国,面积之大,战争的持久性不说。就长江天险,想破也是很困难的。虽说我们准备了十几年,吴国也准备了十几年。更何况我们多陆兵,吴国多水兵,在水道上打仗不是我们的特长,用我们之短,攻击别人之长。兵家大忌,怎么可能会胜。陛下,可别中了小人的奸计,得不偿失啊。”

    张华气宇轩昂地说道:“如果没有突然性,吴国得知消息,有所准备,再打就难上加难。元凯,上书道:吴国边境,抽离士兵。这说明吴国现在,正发生内乱,而且很大,不得不调离边境的士兵。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陛下英明,发义军,顺应民意,吴国上下,无不拥护。快速突袭长江天险,晋军就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三个胜利的条件。

    以我主威武,横扫江南,一统天下,有何不易如反掌的。叔子亡故,我们已经丧失了很多机会了,失去这次机会,不知要等到何年。”

    由于杜预的几次上书,把攻打孙吴的形势剖析得一清二楚;再有张华的舌战群臣,晋武帝终于下定决心道:“茂先和元凯,所言有理。众爱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令众将士们等待召命,马踏江南,一统社稷。众臣,如果没有别的事就退朝吧。”

    于是晋武帝,下召:命张华为度支尚书,负责策划及运输粮草;命贾充总统诸军,立即发兵攻打孙吴。

    贾充等人还是极力反对,晋武帝气急败坏,威胁道:“若公闾不肯,朕亲率军队进攻。”

    贾充无奈接受任命,率领中军,屯兵襄阳,为诸军的节度使臣。

    退朝后,山涛对张华道:“古人云:‘只有圣人能做到内外无患,假如不是圣人,外部安宁了,就必然有内部的忧患。’以我朝目前的情况来看,留着吴作为外部威胁,未必不是良计。”

    张华听后沉思道:“嗯,好事未必都好,败笔也未必全败。大人看问题的角都、深度、层次都不同凡响。为什么,大人在朝堂上不语呢?”

    山涛继续道:“杖朝之年,不堪大用。将死之人,怎能玷污朝堂呢。将来朝廷,还要靠茂先等人辅佐。”

    山涛,此后连年多次上表辞官,告老还乡,都未果。最后晋武帝,让宦官把印绶还给山涛,并下召:不准山涛再上表辞职。

    张华拜见山涛说:“你为什么坚决要辞职啊?”

    山涛道:“你没看到,盛世衰败的端倪吗?嗨!贫富差距太大,人心不古,人们贪婪气盛,骄纵跋扈。”

    张华说:“正是这样,才更需要我们这些众臣啊。”

    山涛继续叹了口气道:“悔不当初,没有替大猷说话,如今乱局将生,无人能主持大局。眼看盛世之坟墓即将到来,我们却都无能为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