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建桥

    孙德同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从高叶帮他画展规避火灾,再到斡旋琅琊梵伟的画,得到高叶重金,他对高叶即佩服又感恩。

    以前还说在镇县罩着人家呢,结果被人家一个学生给罩得死死的。

    临到半坡马路,孙德同便只身折回,不愿对高叶家人有多叨扰。

    好在夜里有了月亮,一路行来,也不至于伸手不见五指的摸索前行。

    夜里寂静,从马路山坳走到河边,小河川流不息,哗哗的响声总能让人心静下来。

    河里的木桥很考验人的平衡能力,高叶想着明天请人把这桥修缮一下,好歹弄个安全的长桥。

    从山脚爬坡,路过几处坟地,高叶依然心惊胆战。

    每每如此,都是跑的飞快,怎奈上坡跑不了多快,搞得高叶后背发凉。

    前行不久,高叶依稀看见身前一人。

    三步并两步,高叶跟了上来,等那人回头,高叶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

    “小叶,你回来啦。”

    “是稳哥啊。”

    高叶喜出望外,是邻居高稳。

    有人作陪,这一路远不会惊慌失措。

    “哎呀,来走前面,我用手电筒给你照路,这大晚上回来你也没带个电灯。”

    睁眼说瞎话,月亮高亢,根本不用手电。

    “真是太有本事了,昨天还是你哥他们说,你在城里开了公司,还包了沙场,真厉害,小叶那缺人不,稳哥给你打工去。”

    “稳哥说哪的话,您干的可是技术活儿,唉对了,还真有个活儿得麻烦你。”

    “嘿,这好,小叶你说说。”

    听说高主家的小儿子在城里开公司,花大价钱包了沙场,整个高老庄炸开了锅。

    “我想给半坡修个水泥桥,稳哥您是行家,这事交给你如何。”

    高叶说完,身后没了回音,等高叶回头,高稳才怔怔的说。

    “小叶,你要给半坡建桥。”

    “对啊,答应村长给半坡修路,那就先从搭建小桥开始,这事您在行,交给你做,我放心?”

    要是以前的高叶说这话,高稳绝对当作耳旁风,一个家里穷的叮当响的人,还是个穷学生,谈什么修路改变家乡,完全是吹牛逼。

    用高老庄的话说,是不务实。

    可如今高叶不同,是村里首富,家里带动经济,父母养猪六七十头,哥哥高曜开美容院月入20000,姐姐高玉在做什么网红,高叶名声可谓如日中天。

    “行,哎呀这……真是太感谢了,小叶,你做的可是大事,造福我们整个半坡,高老庄的人都会记住你。”

    “哎,图啥记住记不住的,木桥很矮,一下雨那桥根本不管用。”

    “这事可是大事,我叔跟婶子不知道吧?要我说这钱得村里出。”

    高稳嘴上虽然这样说,心里乐开了花,他的技术是水泥匠跟瓦匠,一天早出晚归也就五六十,这建桥的活儿拿下,是个肥差。

    “无妨,明天得辛苦稳哥到城里设计院请个专家过来,给咱做个施工图。”

    “行,没问题。”

    这一路,二人没聊几句,便回到了各自家门。

    姐姐也在,最近一段时间的素材堆积的有一些,昨天回家帮爸妈喂猪。

    简单跟姐姐父母闲聊几句建桥的事,几人都阻止,一怕花钱,确实穷怕了,二来怕落人口实,毕竟人们众口难调,谁知道这些人背后说什么闲话。

    嚼舌根子的人太多,高叶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好说歹说才同意建个小桥。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

    家门围了很多人,连平日不肯塌家门半步的傲气邻居,都来凑个热闹。

    众人闲聊间,说起高叶小时候不生病,在哪困就在哪里趴着睡觉的时候,唏嘘着一个穷学生,当今摇身一变成了公司老板。

    这种变化超越了高老庄人们的认知思维,所以前来巴结也属常理。

    没多一会儿,高叶醒来,一出门众邻居相拥而上,冲着高叶一顿猛夸。

    “小叶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长大肯定有出息,你看眉毛浓厚,一定就是很厉害的人。”

    “小时候都不生病,特别硬气,免疫力好才能发大财。”

    “高主家几个孩子都不得了,出息的很,小叶你可给你爸妈争气了。”

    ……

    高叶家门瞬间成了小讲坛,所有人似乎都指望高叶说上两句,可是高叶只是简单客套的寒暄两句,因为他现在要去高光家。

    昨夜睡梦中,前生记忆里的碎片再次重组,高光父母几年后的悲剧不能再发生。

    症结就在高光的妹妹,高米。

    高叶老宅的上面没几步,便是高光的家。

    高光父母比高叶的爸妈还要小几岁,但家底并没有多殷实,一大早,高米的父母都去地里干活,只留高米一人在喂猪。

    猪圈里的大肥猪,一看就养了4个多月。

    “高叶来啦,来屋里坐。”

    高米长像高挑,脸庞白皙,双手很好看,只是一些老茧看起来让人心疼。

    他比高叶大一级,上初三。

    高米拿了个板凳请高叶坐下,然后倒了一碗热水递给高叶,自己像个小大人一样陪坐。

    “我哥在小叶手上干活,没给你惹麻烦吧。”

    高光在高叶手上做事,也是在昨天这前,众所周知。

    之前这个消息包括高叶开公司,为什么不说,是因为那时的金海岌岌可危,没有资金流,随时面临崩盘。

    那时不说是为了还不落地,公司还不稳。

    哥哥高曜说,高叶未阻拦,也是公司推广有度,前程在望,家人朋友或高老庄的人开心也是好事。

    “挺好的,帮我分担很多事,是我们金海的经理人,我缺他不行。”

    “你那缺人不,看我行不。”

    “说啥呢,好好上学,现在你哥也能赚钱,努力考个大学。”

    “大学?算了吧,学习成绩不好,浪费钱,还惹的爸妈不开心,我不想成为家里的负担。”

    高光家里的变数,就是从高米没考上大学开始的。

    高米没考上大学那天,为了躲避高历责备,高米躲进地窖。结果高米母亲见高米许久没上来,准备钻进地窖把人叫出来,结果没了动静,高厉觉得不对劲,也下了地窖,结果一家三口全葬送在气流不通的地窖里。

    等修理厂高光回家,一失三命的噩耗让他从此一蹶不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