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陆小凤与隐形人 > 序言 —— 有关陆小凤的“歌德巴赫猜想”

序言 —— 有关陆小凤的“歌德巴赫猜想”

    (一)

    陆小凤虽然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有关他的争议,就和他的四条眉毛到底如何生长一样,充斥着各种有趣的声音。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虽然没有李寻欢的睿智与深情,聪明和名气也比不上同样虚构出来的楚留香,但喜欢陆小凤的朋友通常会觉得这个人物很真实。

    ——他健康、强壮、敏捷,热爱生命,很多时候比一百只老狐狸加起来还聪明,有时却天真如孩子。

    不喜欢陆小凤的人,通常是因为《凤舞九天》。

    严格来说,前半部的《凤舞九天》继承了陆小凤系列的一贯水准,故事的张力,隐形人的悬念,再加上武功高得出奇、但也邪得出奇的宫九,林林总总,先生只用了半部小说的篇幅,就已经把读者的胃口都吊了起来,可就在每个人期望着陆小凤继续带来惊喜的时候,小说却草草收场,甚至“炒冷饭”,重复出现了行刺皇帝的桥段。

    ——把女人比作花当然是一件美好的事,却也敌不过她一而再,再而三的滥用,就算别人可以,古龙不可以。

    ——因为他是古龙。

    在《凤舞九天》的尾声,沙曼和陆小凤隐居海上做一对旁人艳羡的神仙伴侣,之后先生没有再为陆小凤展开新的篇章,哪怕是后来的《剑神一笑》,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个新故事的主角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位长着四条眉毛的朋友。

    诚如先生所说,《剑神一笑》本来就是一部电影,电影的卖点就是吸引大家进入戏院,看看在怎样一种特别的场合下,从来不笑的西门吹雪居然破颜一笑!

    随着对古龙小说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了解更多:例如,《凤舞九天》其实是陆小凤小说再版时候另起的名字,它原本的名字应该是《隐形的人》,先生实际上只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前半部分,大概就在《仗义救人》章节的前后,写故事的人换成了薛兴国,而这位续笔者另外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申碎梅,也就是《白玉雕龙》的作者……

    再往后,有心人从故纸堆里翻出明报当年连载的《隐形的人》,那里有一段现行版本没有的内容,写的是陆小凤刚从海上历险归来,就在狐狸窝落入太平王世子的罗网,更被诬陷为三千五百万两镖银劫案的真凶……

    现行《凤舞九天》也有对应的情节,但内容分别很大。

    在现时通行的版本里,狐狸窝的陷阱只不过是鹰眼老七演给陆小凤看的戏,这场戏本身可有可无,而太平王世子也一直没有现身,因为在薛兴国续写的故事里,太平王世子就是宫九,也就是整个故事的“隐形人”,可是明报连载的文字却截然相反,在同一个故事场景下,陆小凤和太平王世子不但开始了正面交锋,就连沙曼也加入到背叛者的行列,接下来我们的陆大侠锒铛入狱,变成一只嗷嗷待宰的陆小羊!

    ——换句话说,在《明报》首发和连载的古龙原作里,陆小凤曾经先后接触过宫九和太平王世子,他们是完全独立的人物,不可能像《凤舞九天》那样合而为一。

    按说薛兴国是古龙徒弟,更是古龙的密友,他代为续写陆小凤的第六个传奇,甚至把故事易名为《凤舞九天》,这些应该都有着先生的首肯,以此推断的话,古龙至少应该认同宫九即是世子的说法,可这样一来,整个故事就和佚文的内容发生了冲突,两个版本变得南辕北辙,自相矛盾起来。

    没有人知道《隐形的人》在明报脱稿的真正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原本每日连载的《陆小凤传奇》就在佚文之后中断,也就是说,最早付诸铅字的第六个陆小凤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半途夭折的故事,几年之后,薛兴国先生以古龙之名,为这个高悬未决的故事完稿,小说很快结集出版,甚至拍成了热烈于一时的武侠影视,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凤舞九天》,而在这个故事里,明报上那段佚文是看不到踪影的。

    按照佚文情节发展下去的陆小凤绝对会是另外一番景象,那在佚文和薛版的两个陆小凤之间,哪一个才真正代表了古龙先生的原意呢?

    又或者说,有关陆小凤的第六个传奇故事,是不是还存在着第三种可能?

    ※※※

    虽然有很多朋友认为明报上的佚文属于古龙亲笔,但我觉得,佚文当中有些排字遣句让人看着别扭,一些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也不太像我们熟悉的古龙文案,除此之外,当陆小凤在狐狸窝蒙受不白之冤的时候,沙曼和小玉都出场了,陆小凤却完全忘记了一起从海上归来的老实和尚,这不得不让人心中疑惑,这篇佚文是否真的出自同一人手笔?

    我们不妨做一个更大胆的猜测——这篇佚文同样不是古龙亲为,它大概由先生的某位好友或者弟子代办,刚开始的时候,这位代理人的确严格按照着先生的授意来写,他也尽量模仿着先生的行文习惯,但写着写着,出于某个原因,代理人没有把故事写下去,《隐形的人》就此断稿,陆小凤和明报的缘份也就从此不了了之了。

    ——如果我的推测是正确的,那位代理人为什么没有把故事写下去呢?

    原因可以有很多,事实上,《隐形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故事铺得太广,无名岛小老头的智慧武功也太过于强大,整个故事开始变得有些难以自圆其说起来。

    我们不能怪责写故事的人没有事先计划好,只不过在动笔之前,作者优先考虑的往往是故事的“卖点”,尤其是每天连载的作品,作者通常有了一个基本的构思就开始下笔,然后一边写,一边陆续为故事添枝加叶,但故事里面的一些硬伤,很可能要在某个段落之后才会突然浮现出来。

    推理小说史上就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一个以密室杀人为背景的作家,到了最后解谜的时候才突然说密室内藏暗道,这样的结局当然令读者哗然,但我相信,这大概是作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自知而已。

    ——作者的原意应该并非如此,可是当故事将完,大局已定的时候,作者才发觉到原本的设计存有漏洞,所以他只好强行转笔,哪怕这样的“操作”明显违反了“推理十诫”,但为了整个故事在逻辑上可行,作者惟有硬着头皮,搬出“密室非密室”这样一个不算解释的解释,好为自己的故事结案。

    还有一个例子,某推理小说家把写到一半的手稿借给他的朋友横沟正史,结果那位大名鼎鼎的金田一耕助之父只用半部手稿就猜出了凶手,作家知道之后,大笔一挥,剩下的故事推倒重来,凶手也硬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所以,小说创作是这样的艰辛,却又是如此的有趣,对作家来说,他就是故事里头芸芸众生的神,也只有他,才可以主宰故事人物的命运。

    (二)

    《隐形的人》在《明报》半途而废,这已经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我们无法起古龙先生于泉下,知道当年内情的人多半也会三缄其口,但通过某些烙印痕迹,我们仍然能够作出一些很有意义的推断:

    1、古龙小说的确存在代笔,代笔的时间大致集中在1975年至1982年,证据是这段期间的作品良莠不齐,同一部作品中也会出现文风迥异、笔力生涩的现象,例见《血鹦鹉》、《圆月弯刀》、《七星龙王》、《剑神一笑》。

    2、成名之后的古龙颇有扶掖后进的意思,通常情况下他会先把开篇写好,然后把构思好的情节说出来,再由他的弟子续写下去。对于那些年纪轻轻而又有志于武侠小说创作的人来说,先生之举,无疑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极佳的练笔平台,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只怕没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把屁股固定在椅子上,然后写一些不知道有没有人看的长篇文字。当然,先生向不讳言文章有价,写小说赚钱,用才华换取快乐,这样的好事肯定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如果他的弟子能够替他分担部分作品,那么先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辟新的篇章。

    3、不是所有的同期小说都有代笔,《白玉老虎》、《三少爷的剑》、《英雄无泪》,这些故事基本看不出有他人捉刀的痕迹,可视为古龙独立完成。

    4、不是所有的代笔都挂在先生名下,后期甚至出现了古龙弟子的独立创作阶段,例如申碎梅的《白玉雕龙》和丁情的《怒剑狂花》、《那一剑的风情》。

    5、有关《隐形的人》的停载,大概是先生曾经交由某位子弟朋友代笔,但由于整个故事架构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加上催稿正急,代笔的人一时着墨过重,写出来的内容少了回旋的余地,也令到整个故事变得难以后继,这或许就是当年《隐形的人》强行辍笔的原因之一。

    6、“陆小凤”除了在明报和《武侠与历史》连载之外,也于稍晚时候由各大出版社结集付印,其中未完成的《隐形的人》既有单独成书的版本,也有分刊成《隐形的人》和《女王蜂》两册沽售,明报脱稿事件两三年后,《凤舞九天》以陆小凤第六个传奇故事的名义,于台湾《民生报》最先登载,之后的出版社均以此为蓝本,为《陆小凤传奇》的完整发行划上句号。

    7、薛兴国写古龙回忆录的时候,曾经提及他代续《凤舞九天》之前,古龙总共只写了八千字,这番话让很多研究古龙的人迷惑不解,其实,薛兴国所指的应该不是整个《凤舞九天》的头八千字,而是指武林本《隐形的人》刊印之后,古龙手中存稿的最后八千字,参考的依据是1977年夏秋两季结集发行的武林本《陆小凤》,其中《隐形的人》自占一册(共18章),而《凤舞九天》正式出现的时间是1978-1979年,两者在时间上完全对应得上,换而言之,薛兴国很可能就是拿着这一个版本的《陆小凤》来进行创作,到他故事完成的时候,出版社就可以直接套印,以《隐形的人》(下册)的名义发行。如果再进一步作出推测,总共十八章的武林本《隐形的人》大概就在陆小凤与宫九海上初次见面并以陆小凤小胜一仗为终结,之后陆小凤回到内陆,再到冲入狐狸窝救人,“发觉自己落入了一张网,一张由四十九个人,三十七柄刀织成的网”,这应该就是薛兴国提及的古龙亲笔八千字内容,而薛兴国的续笔也就是从这里开始。

    ※※※

    ——如果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无论是曾经消失的佚文还是薛兴国的代续,他们都拥有古龙的部分构思但又各自偏离,所以,我想试一试。

    我想试试自己能否在佚文开始的地方,沿着先生原本设定的思路,完成这个未曾真正完成的故事。

    这个故事当然不是凭空捏造,很多地方你都可以看到它在原著中对应的悬念和伏笔,只不过大多数人未必想到,掩藏在前半部的《隐形的人》,到了最后竟然可以产生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个故事的名字,大概就叫《陆小凤与隐形人》。

    必须说明的是,它绝不是一本同人小说,我虽然才识愚庸,却还不至于过分倚靠别人的光芒来照亮自己,在我已经完成的作品之中,《刺兕》和《窃符》属于古老故事的重新创作,《风·花·雪·互联网杀人事件》既是小说也是电影剧本,而它的核心是一个让人拍案扼腕的原创推理;《那些年的李寻欢》当然由小李飞刀而来,但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因为它没有故事的开始和发展,甚至没有结束——如果你已经看过这个故事,就一定会明白我的意思。

    与其说《陆小凤与隐形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倒不如说这是我毛遂自荐,尝试代替先生完成他的未竟之作,我这样做,自然也是因为心中一直以来对先生的敬意。

    我尊敬他,因为他笔耕一生,留下了这么多热血动人的武侠篇章,即使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仍然闪烁生光。

    我尊敬他,因为先生有一个抱负,他希望将武侠小说的地位提高,尽管这个理想并不现实,因为武侠小说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它就背负着消闲读物的烙印,承受着中国式成人童话的所谓“美名”。

    但是,真正的武侠小说绝不应该是一群成年人在演绎童话。

    绝不是!

    (三)

    要完成《陆小凤与隐形人》这个故事,有些疑问我就必须解决,甚至要从各种细小的痕迹当中忖度先生创作时候的原意。

    例如,宫九在太行山劫镖之后,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把一百零三名镖师送到千里之外的海上?为什么不索性一刀解决?在古龙的武侠世界里,通常死人才会真正保守秘密,宫九却甘冒风险,把一百个会叫会跑会吃会跳的活人从内陆带到海上,他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其二,崔诚为什么可以在劫案中逃生?崔诚的脱身,到底是宫九的偶尔疏忽还是故意而为?如果是后者,为什么宫九又化身为“隐形人”,在一个绝对的密室里将崔诚杀死?

    第三点,为什么小老头一定要陆小凤加入他的组织?如果他的目的只是让陆小凤做杀人工具,那小老头为什么不选择武功更高的宫九?薛兴国的理由不可不谓牵强——由陆小凤行刺当今天子,这样宫九就可以登上九五之尊,真要谋杀皇帝的话,宫九绝对比陆小凤适合,就算陆小凤肯同谋合污,但凭什么说下任皇帝一定就是宫九这位太平王府的世子呢?

    最后,就是那个端阳节鹰眼密室杀人案。

    之所以说是密室杀人,除了鹰巢内外门禁重重,更大的原因是死者身上不见伤痕,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武功绝顶的高手,换而言之,自杀而成密室的可能性是被直接排除的,在薛兴国代续的故事里,崔诚和萧红珠的死是第二天清晨,太平王世子进入密室之后灭的口,而随行的名医叶星士也是案件的帮凶,他故意将崔诚等人的死亡时间提前,从而人为地制造出一宗密室杀人案件。

    可是,薛兴国很可能忘记了一件事。

    ——就算没有人怀疑叶星士的说法,但那些仵作和殓葬尸体的人呢?

    他们会接触尸体,肯定也会留意到尸身的温度和僵硬度不同于死了好几个时辰的人,除非宫九连这些仵作一并收买,但牵连的人越多,泄密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如果宫九把接触过崔诚尸体的人全部杀死,那又变得过于欲盖弥彰了。

    所以说,薛兴国的写法虽然不坏,但我相信,一定有更加无懈可击的密室杀人手法隐藏在光明之外,而我的责任就是把那个真正的密室杀人技巧,从先生的大脑袋里翻拣出来。

    ※※※

    现在我的脑海里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想法有些特别,也有些趣味,正因为有了它,我才会有勇气续写《隐形的人》。

    让我敢于迈出这一步的基石就是那篇曾经失落的佚文,它让我模模糊糊揣测到古龙先生关于密室之谜和隐形人的原始想法。

    ——虽然佚文未必真的完全出自古龙手笔,但它肯定存藏着先生的原意,所以我会保留佚文的设定,让陆小凤从一开始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成为太平王世子眼中的凶手……

    所以,我的故事就在佚文出现的地方,重新开始。

    写于二零一四年先生冥寿

    无星、无月;无酒、无花,惟胸间一股热血常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