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这货不可能是胡亥 > 第三章 都是路传惹的祸

第三章 都是路传惹的祸

    这漫长的半天总算是过去了,王异多少开始有些逆来顺受。

    唉,还能怎样呢,要不大喊贼老天赶紧给我弄回去,不劈死他算好的,那个粪坑倒可以一跳,说不准那粪坑便是连接现实世界的节点,要不怎么就不偏不倚的出现在那里。

    但我想王异应该不会选择尝试跳粪坑,打死都不会。

    王异中午没有用饭,并非白家大叔不肯喂饱他,我们秦汉时期的老祖宗们一天只吃两次饭,皇帝老儿除外。第一顿是在八九点钟吃的,称“朝食”,第二顿是下午三五点钟,称“餔(bu)食”,也就是晚饭。这种饮食习惯一直持续到宋朝,人们才开始日食三餐。

    老祖宗们其实吃的一点都不差,蒸、炖、烤、煮也与今时类似,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的炊具有区别,早晨那顿饭装肉的器皿是大口的陶釜,专门煮大块肉。

    菜也很丰富,常吃的菜有五菜:葵、韭、藿(大豆嫩叶)、薤(xie)、葱,除了五菜还有莲藕、笋、荠菜、芹菜、芋头、白菜(菘)、葫芦、菠菜等等。还有萝卜,两汉时皇帝的后宫掖庭,萝卜可是大受欢迎,史书有载的。

    主食就比较简单了,五谷:黍、稷、麦、菽、稻,你常吃的大米小麦小米啥的这都有,就是产量多少、你能不能吃的到、有没有钱吃的问题。用这些原材料加工成饼、饭(干饭)、粥,饼可不仅仅是现在我们吃的饼,饼的做法有好几种,蒸煮烤都可以,面条其实就是煮饼的一种。

    老祖宗对肉食的追求可丝毫不亚于现代的吃货,贵族阶级单单羹(肉汤)这一项,就有三大类二十四品。全都是肉啊,家养的猪羊狗,野生的鹿、麋、猪、豺、狼、兔、鼠、豹、狸、熊、虎等等皆可猎食,当然,还有马和牛,但牛马多用于生产运输,很少食用。

    这猎食的禽类有可能就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了,家养的鸡鸭鹅之外,还有天鹅、大雁、野鸡野鸭、麻雀、鸽子、鹌鹑等等,甚至丹顶鹤什么的都在食谱里,要是放在如今这就算是你很刑啊~~

    但是,平民老百姓的日子,依然清苦,若是能解决温饱问题,但凡有一口吃的,淳朴的他们都不会选择造反。

    白家叔叔有武艺傍身,进山打猎所得皮毛可到邑里或者县里卖钱,隔三岔五还能吃上肉,为邻里所艳羡,当然,他也会分食邻里,所以人缘还是不错的。

    午后时分,白家大叔便带上王异,去了里典那。

    秦汉时期,行政区划主要分为郡、县、乡、里,郡相当于省级,郡治在某某县,县是最大的自然聚落,一郡辖多个县,秦都咸阳严格意义上属于县一级,属内史郡,但是其政治意义自不能一概而论。

    举例说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泗水郡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景帝时设立沛郡这一建制,又升丰邑为丰县。

    县城之外,最大的自然聚落为邑。比较大的邑分若干里,里是最小的行政单位,里典,便是一里之长。分散的某小村落算一里,多个小村落设乡,乡属县管辖。

    出了院门,踏上青石小路,王异随白家大叔往村西头而去。

    里典的家在村头大树下不远,右侧便是,秦时以右为尊,穷人居左豪强居右,故有“闾左豪右”之说。

    貌似所有村长爷爷都喜欢住在有大树的地方。

    面前的里典家明显不是富贵人家,与白大叔家一般无二,也或许是地位尊崇,毕竟是一村之长,故居于右。

    古代民俗礼法那是与天一般大的事情,家中长辈必定住在西侧的屋子,而且扩建房子不能往西扩建,这也是秦汉“宅不西益”的屋宅忌讳,西者为上,上益宅者,妨家长也,就是说家里有老人的话,房子是不能往西扩建的,否则会对家中长辈不利,是会死人的。

    白家大叔扣动里典家门,不一会,一花甲老者现身开门,头戴巾帻(ze),上穿短襦,下着短绔(ku),脚踢麻履,一副秦时农夫打扮。

    老者善目慈眉,双手后背,略微拱腰,见是白家大叔,不由开口道:“是二郎啊,所来何事?”

    白大叔拱手施了一礼,说道:“叔父,侄儿此来有要事相告。”

    老者闻言不由一愣,却也不疑有他,将白大叔请进门来,身后的王异这才被老者发现,老者诧异,但也未多说,请入前堂。

    老者家中房屋布局也极为简单,当中一堂,是待客起居之所,两侧各有一屋,作卧室用,西间高大宽敞,东间较为矮小许多。正是秦时典型的百姓家的格局。

    堂正面没有墙,两根立柱支撑在门的位置,因此异常的明亮,又称“堂皇”,中央有张矮桌,高度正好符合秦人跪坐的习惯,老者在西面席上跪坐,大叔安排王异跪坐在南席,自己在北席跪坐,这种席位方式正是秦汉时期宴席座次方式的“宾主席”坐法,主家西边坐,次席在南边,三席在北,东为末席。

    白家大叔让王异坐次席,自己坐三席,可能因为王异袍服华美,以为他是贵胄之后吧,关键是王异这个傻白萌蠢萌蠢萌的,让他坐他就坐。

    未等老者开口,白家大叔已将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明白,从清晨杨儿在村西发现王异,到饭间二人对话发现王异或许是摔伤脑袋记不起事,还隐晦的提及王异可能是贵胄之后的事。

    老者略一思索,对王异说道:“小贵人可有路传?”白叔也注视着王异,王异额、嗯、啊了好久,也没说出个所以然,这咋说,什么是路传,鬼知道那玩意。

    白大叔像是明白了王异的窘态,对老者说:“想必小贵人并不知路传为何物,毕竟冲龄之年,少不经事。”继而对王异解释起路传。说白了路传就是秦朝公民的“身份证”、“出行证”。

    古时候统治阶级对人口户籍管理异常严格,历朝历代都希望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转悠转悠就行,但是如果要出远门百里之外,就需乡里出具、官府签发路传,写明姓名,籍贯,去哪,干什么,犯没犯事,有没有徭役,若是出行途中被官吏查到你没有或丢失路传,等待你的或将是牢狱之灾。

    王异听是听懂了,但是,他悲剧的看着白大叔,俩人就这么大眼瞪着小眼。

    “熊孩子你咋问啥啥不知,吃啥啥不剩呢,我怀疑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你家长辈故意把你丢这了。”这是白家大叔的心声。

    “狗日的贼老天,你把我弄来这个鬼地方也就罢了,你倒是把装备给齐我啊,鬼才知道古代也得有通行证。”这是王异的心声。

    见王异哼哼唧唧的也崩不出个屁,老者对白大叔说道:“二郎,随老朽里间一叙。”又对王异道:“小贵人,老朽身体稍有不适,失陪片刻。”说完,缓慢起身,向侧屋而去,白叔起身相随。

    里屋,稍有些暗,老者与白家大叔自坐好。

    老者开口言道:“二郎,此子来历无人知晓,贸然与之来往多有不妥啊。”白家大叔不解:“叔父是否多虑了,此子年少,当无大碍吧?”

    老者道:“如今我秦国与燕楚两国鏖战,燕楚两国多有暗探渗透,欲行诡事,不可不防。此子身穿华服,来历不明,甚是可疑。试想贵族子弟又怎么来此,又岂能无侍从护佑在侧。”

    “如此当如何?”白家大叔道。老者一拈胡须:“即刻带去乡里,交由游缴与啬(se)夫定夺吧。”

    啬夫,是乡中掌管诉讼田赋之人,游缴负责治安,老者如此说,是怕王异身份不明,牵扯颇大。

    窗外,阳光突然有些累了,挣扎着透过树隙,慵懒的洒在堂前。堂上的王异,还不知接下来,他即将要面对的是何种变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