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这货不可能是胡亥 > 第三十一章 蓝田大营,白杨入伍

第三十一章 蓝田大营,白杨入伍

    章台宫王寝,李斯低头,静待嬴政问话。

    刚刚结束的朝会,李斯认为没什么遗漏的事需要商议了,到底还是没能猜到嬴政单独找自己的目的。

    但就在此时,李斯突然想起嬴政昨日似乎带着他的子女去骊山野炊了,正是中尉王离安排人便服护卫的外围安全,还通过他从武库调拨了一批弓弩箭矢。

    骊山北麓,王陵……

    李斯突然就想到了今日秦王单独召见他的关键,十有八九是要询问王陵修建进度。

    “李斯,王陵修建进度如何了。”嬴政看着这个得力臂助,这个总是能够遵从自己心意的心腹之臣,用一句时髦的话讲就是,这厮总能get到我的点。

    果然啊,不出我所料,李斯心中颇有些小得意,表面却是极其恭敬的回答大老板的问话:“启禀王上,王陵正按计划顺利进行,王陵地上部分的众多享殿配殿已大体竣工,陪葬坑坑体业已开始挖掘。”

    “王陵地宫目前挖掘至二十米深度,还未及预计深度一半。”李斯汇报着王陵的建设进度。

    “嗯,此事不急,寡人统一六国之后,陵寝必定还将有改动。”嬴政手抚短须,幽幽说道。

    这事儿谁有毛病能催着你挖似的,早挖完早埋是吗,嫌自己命长还是嫌家里人口太多。李斯真是极度的想翻个白眼跟嬴政表达自己的极度不满。

    “李斯,韩非在狱中如何了。”嬴政没有一丝委婉的意思,直白的问出一个让李斯炸毛的人名。

    若是胡亥在这,必定会大呼怎么可能,史书记载韩非死于前233年,如今已经是五年后的前227年,正常来讲,韩非五年坟都上完了。

    其实史书中尚有另一种说法,李斯当时并未毒杀韩非,而是将韩非雪藏,只是对外说韩非服毒,李斯想在六国统一之后再放其自由为秦国效力,作为李斯的师兄,韩非无疑有大才。

    “王上,韩非依旧关押在咸阳狱中,每日整理其所学著书立说。”李斯对于这个才学不亚于自己的师兄可是相当忌讳,虽然不愿承认自己不如他。

    “嗯,韩非之才不亚于李卿,若能得其臂助,你二人便是寡人的左膀右臂啊。”嬴政显然对韩非念念不忘。

    据史书记载,当初嬴政下诏赐死韩非,命令发出去没多久,嬴政就后悔了,赶紧命人追回使者,可惜的是,使者到的时候韩非已经服毒。

    ……

    蓝田大营,驻扎了秦军二十余万精锐,皆是百战之士,这基本上是秦国的家底、最后的保障。

    蓝田大营位于蓝田县近郊,如同一颗钉子扎在咸阳东门户函谷关与东南门户武关的必经之地,进可攻三晋与楚地,退可保大秦故地无虞。

    今天的蓝田大营,格外的热闹,因为丞相王绾押运粮草辎重到来了,上将军王翦亲往营外相迎。

    只见大营正门不断有精锐行伍鱼贯而出,先是大股骑兵分散开来游弋在外围,其次矛盾兵在前持矛举盾列阵,戟盾兵穿插中间协助防守阵型,伺机而动,最后弩兵则是或擎手弩、或脚踏蹶张弩,寒芒毕露的箭矢无不张扬的宣示着死神的无情。

    秦朝的弩兵是极其重要的兵种,凡两军交战,秦军弩兵必定先来一波铺天盖地的覆盖式射击,秦弩射程远威力大,冠绝六国,超高的杀伤力能给敌军带来身体与心灵上双重的威慑。

    秦军一万人的编制中,就得有六千弓驽兵,其余为戟盾兵两千,矛盾兵两千。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凡五兵五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也就是对阵过程中弓矢掩护、殳矛抵御防守、戈戟辅助。

    将近两千众的大秦精锐部队,将王绾等辎重车辆护持在中间。

    一身铁甲的王翦下马迎上王绾,两个老家伙相视一笑,王翦率先开口道:“哈哈,劳烦丞相亲自押运辎重粮草,王某心中有愧啊。”

    王绾听王翦如此说,却是一指王翦,哈哈一笑:“好你个王维章,却是虚伪的很,你我同为大秦朝臣,何来劳烦一说。”随即话锋一转,敲起了王翦的竹杠:“若是心中实在愧疚的很,请我吃一顿骊食居那盛名已久的甘醪也便罢了。”

    骊食居,咸阳城中的高档消费场所,其酒价以百金计。

    “好你个老家伙,手段狠辣啊,开口就是骊食居的甘醪,王某还想喝呢。”王翦打了个哈哈,笑话,还想骗老子酒喝。

    “好了,不说笑了上将军,兵员招募的如何了。”王绾及时结束话题,问到关键事情。

    “哈哈,我儿王贲不久前刚刚前往咸阳主持招募事宜,王丞相却是晚了一步啊。”

    ……

    咸阳城,募兵榜文张贴之处,数名大秦披甲锐士,手持长戈,分列榜文两侧,征战沙场的煞气弥漫四周,震慑的周边老秦平民百姓不敢上前。

    此时,榜文前有一员中年将领,威武不凡,一身合体的甲胄越发映衬出将领的身份地位。

    “诸位大秦的国民们,某乃是王贲,此次奉上将军王翦军令,在此处招募有志之士,成为我们的袍泽,与我们并肩作战,捍卫我大秦的国民,捍卫我大秦的荣誉,建功立业,杀敌报国,就在今日。”

    王贲,王翦的亲儿子,是与其父并驾齐驱的秦国名将,一生征战沙场,建功无数,说出去,也是一名沙场悍将。想到自己堂堂秦国的大将军,如今被自己老爹派出来招新兵蛋子,很不爽,极度不爽。

    但是观其募兵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已经有不少人踊跃报名了。而在人群之中,一名身材略显消瘦,脸庞却极其相似白仲的少年,正被拥挤的人群裹挟着涌向募兵处。

    如果胡亥在这,一眼就能认出这人,可不就是白仲的儿子白杨嘛。此时的白杨站在人群当中,身材虽略显消瘦,但是整个人的身高却超出周边人不少,颇有些鹤立鸡群的样子。

    “我等老秦人,理当为大秦效死,建功立业,就在今朝。”“追随父兄步伐,提三尺长锋,扬万世秦威。”“哈哈,杀敌得军功,为婆姨和瓜娃子们挣生活。”大秦崛起于西北边陲,世代传承的老秦人,灵魂中凝聚着铁与血。

    身负一具长弓,腰悬箭壶的白杨,颇有白仲几分气势,此时也是战意昂扬,大喊着:“追随父兄,沙场建功。”

    王贲见民众敢战之心已经激发,便吩咐小吏将投军之人一一登记在册,并下发军饷。

    “姓名”“黑夫”,“年龄”“二十”,“户籍”“内史郡咸阳县渭南邑夏阳里人氏”。

    “下一个”

    “姓名”“惊”,“年龄”“十八”,“户籍”“内史郡咸阳县高家村人氏”。

    “下一个”

    “姓名”“白杨”,“年龄”“十六”,“户籍”“内史郡咸阳县白家村人氏”

    军中小吏正记录着信息,此时白杨却引起了一旁王贲的注意,王贲看着白杨那精瘦的小身板,再看看他所背的长弓,王贲目测那得是把四石硬弓,也不是没有军中健卒能开四石弓,甚至五石的都有。

    只是在白杨这个年纪,气力尚未长成,这个年纪就能开四石弓,成年之后,说不准又是一个白仲。

    “你,对,就是你,白杨是吧,某乃王贲,出来一叙。”王贲对白杨有些见猎心喜,很干脆地将他唤出队伍叙话。

    “白家村白杨,参见将军。”白杨来到王贲身前,对王贲恭敬一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