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朝四百余年 > 第壹部:布衣天子 第22章 庶子夺嫡

第壹部:布衣天子 第22章 庶子夺嫡

    最是无情帝王家!自古以来,为了江山,为了自己的龙椅,就没有各位皇帝做不出来的事情。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刘邦,那更是“花心大萝卜”一枚,一生沾花惹草的事实在太多了。可是,喜欢与爱不是一回事,这个道理在刘邦表现的尤为突出。

    以庶子的身份,夺取嫡长子的继嗣地位,在封建时代,帝王之家,庶子因受宠或贤明,得以嗣位,从而废嫡子,皆称夺嫡。

    在古代,“嫡子”是指原配所生的孩子。小老婆或者小三所生的叫“庶子”。而“庶子”的地位是不如“嫡子”。因为“嫡子”能继承父辈的家业,而“庶子”只能自己出去拼搏。而在“嫡子”中,明媒正娶的妻子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嫡长子”的地位是最高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父辈的家业由“嫡长子”继承。若“嫡长子”出现了意外,一般指死亡,则有“嫡”中的次子继承。若“嫡”中无子或“嫡”只有一子。那么,“嫡长子”死亡,而正妻又没有在妾中领养一个儿子,则家业由“庶长子”继承。

    刘邦的分封是分阶段的,他最初封的两批人并不多,只封了29个人。

    在封了这29个人之后,刘邦马上封了一个他的仇人雍齿,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封雍齿,他跟刘邦是个什么关系呢?

    雍齿是刘邦老乡,这是一场关系。以前雍齿是沛县的豪强,很有势力,与同为豪族的王陵关系很好,一向看不起刘邦,曾多次折辱刘邦。

    雍齿是最早跟着刘邦起义的人,而且雍齿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因为他很有能力,刘邦也很喜欢他。他也是第一个在刘邦信任的老乡中间背叛刘邦的人。

    就雍齿与刘邦而言,是个非常复杂的关系,因为雍齿的背叛导致给刘邦带来很多不幸,但是雍齿背叛,也给刘邦带来了一个大幸运,就是刘邦投奔了项梁,因为他要去借兵啊,他打雍齿都打不过。

    所以他怎么办呢?找项梁借兵。项良给了他5000士兵,十名战将,他把他老家收回来了。刘邦跟雍齿的关系是这么一个复杂的关系,所以刘邦对雍齿特别恼火。

    后来雍齿归顺,在用人之际归顺的,刘邦就没有杀他。而且雍齿后来屡立战功,因为一个有功的人,你杀了他会寒了很多人的心,所以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这没有杀。

    秦二世元年,刘邦起兵反秦,被推选为沛公,秦国泗水郡监平带领秦军围攻刘邦于丰邑。

    两天后刘邦出兵交战,打败秦军,命令雍齿驻守丰邑,自己引兵去薛县,泗水郡守壮在薛县被击败,逃跑到戚县,刘邦麾下左司马曹无伤擒获泗水郡守壮,把他杀了。

    刘邦回兵驻军亢父县,再到方与县,周巿来攻打方与,没有开战。周巿是魏国人,被起义军首领陈胜派来攻城略地,周巿派人跟雍齿说:“丰邑这地方的人,以前也是从魏国大梁迁徙过来的,如今魏国已经平复几十座城,雍齿你现在投降魏国,魏国就封你为侯来镇守丰邑,不投降,就把丰邑给屠杀干净!“

    雍齿一直不想做刘邦手下,等到魏国招揽他,立刻反叛,为魏国镇守丰邑。

    刘邦领兵回来攻打丰邑,没能打下来。刘邦生病,回到沛县,痛恨雍齿和丰邑子弟背叛了他。

    秦二世二年,正月,东阳宁君、秦嘉在留县立景驹为楚王,刘邦前去投奔,途中遇到张良,于是一起会见景驹,请求增兵来攻打丰邑,这时秦将章邯正在追击陈胜的军队,秦军别将司马夷领兵向北平定楚地,屠戮了相县,到了砀县。

    东阳宁君和沛公领兵向西,与司马夷在萧县的西面交战,不能取胜,就退回来收集兵卒聚集在留县。

    秦二世二年,二月,刘邦攻打砀县,三天就攻下来,收编砀县的兵卒,得到六千人。

    与原来的三千人合在一起共九千人。

    秦二世二年三月,攻打下邑县,攻了下来。

    回军第二次攻打丰邑,没攻下来。

    秦二世二年,四月,项梁攻打并杀掉了景驹、秦嘉,驻兵在薛县。

    刘邦听说项梁在薛县,领一百多名骑兵过去拜见。

    项梁补充十个五大夫将、外加五千名士卒给刘邦,刘邦回来领兵攻打丰邑,将丰邑攻下,雍齿逃奔魏国。

    封侯善终

    前三年,大约在诸侯会师霸上的时候,雍齿以赵国将领的身份重新加入刘邦阵营,后来随同出关平定诸侯,屡立战功。

    汉高祖六年三月戊子日,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封雍齿为什邡侯(史书也通假写作“汁方侯“、“什方侯“、“汁防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位列开国功臣第五十七名,战功显赫,与平定侯齐受功劳相当。

    汉惠帝三年,雍齿去世,谥号肃侯。

    汉高祖六年,刘邦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未能进行封赏。

    刘邦在洛阳南宫,从楼阁复道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

    刘邦说:“这些人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

    刘邦说:“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

    张良说:“陛下以平民身分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

    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至于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

    刘邦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张良说:“陛下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

    刘邦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

    张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

    于是刘邦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邡侯,并紧迫地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用担忧了。“

    东园公,姓唐,名秉,字宣明,战国时期襄邑人,他是秦末汉初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居园中,因以东园公为号。他曾力谏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之事。东园公与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

    四人德高望重,汉代立国以后,刘邦一直想要网罗德高望重的四人,却被拒绝。

    他们过著清贫而安乐的生活,写《紫芝歌》以明志。夏石公秦时曾为朝廷的博士,后来回故里隐居,并在鄞西一带行医。

    四皓隐士夏黄公,为东周、秦、汉时的著名三朝儒学文人之一。他因与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三人在秦朝时不满秦始皇的焚书抗儒暴行,遂在秦及汉初同时隐居于陕西的商山,故被世人并称为“商山四皓”。

    又因四人都是“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故也称“四皓隐士”。

    他们的事迹经常进入历代文献对《易经》中的相关“贞寿、颐寿、隐德、嘉遁”等词义注解或条文解释,“须眉皓白”一词,也因他们的“四皓”而出。

    据《史记》记载:刘邦曾多次相邀他们四人出仕,但都被拒绝。后刘邦欲改立戚氏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听了很着急,张良就献策请来了四皓以辅助太子,终于使太子的地位得以保住。

    但在太子刘盈即位汉惠帝后,朝政大权旁落其母吕后,四人预感报国无望,就又重归深山隐居。

    后来夏黄公终老夏禹故里,也就是四明山石钮村。

    为了永世纪念他的功德,乡民将夏黄公墓的渡口,历世称为夏墓渡。

    大隐为古句章的发祥地之一,因传为大禹的石钮村故里,故有“夏里”之称。

    “夏黄公”实际是“夏里黄公”的一种简称,故也有“大里黄公”的称呼。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

    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

    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便派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吕释之去请开国重臣张良出面。

    吕释之对张良说:“您是皇上的亲信谋臣,现在皇上想要更换太子,您岂能高枕而卧?”

    张良推辞道:“当初皇上是由于数次处于危急之中,才有幸采用了我的计策。如今天下安定,情形自然大不相同。更何况现在是皇上出于偏爱想要更换太子,这是人家骨肉之间的事情。清官难断家务事啊!这种事情,就是有一百个张良出面,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吕释之恳求张良务必出个主意。张良不得已,只好说:“这种事情,光靠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恐怕难以奏效。我看不如这样吧!我知道有四个人,是皇上一直想要罗致而又未能如愿的。

    这四个高人年事已高,因为听说皇上一向蔑视士人,因此逃匿山中,不作汉臣。然而皇上非常敬重他们。如果请太子写一封言辞谦恭的书信,多带珠宝玉帛,配备舒适的车辆,派上能言善辩之人去诚恳聘请他们,他们应该会来。然后以贵宾之礼相待,让他们经常随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们,这对太子是很有帮助的。”

    于是吕氏兄妹和太子当真把这四个后人称之为“商山四皓”的老人请来了,把他们安顿在建成侯的府邸里。

    在一次宴会中,太子侍奉在侧,四个老人跟随在后。刘邦突然见那四个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开外,胡须雪白,衣冠奇特,非常惊讶,问起他们的来历,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

    刘邦听了大吃一惊:“多年来我一再寻访诸位高人,你们都避而不见,现在为何自己来追随我的儿子呢?”

    四个老人回答:“陛下一向轻慢高士,动辄辱骂,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愿前来。”

    刘邦说:“那就有劳诸位今后辅佐太子了。”

    四人向刘邦敬酒祝寿之后就彬彬有礼地告辞而去。

    刘邦叫过戚夫人,指着他们的背影说:“我本想更换太子,但是有他们四人辅佐,看来太子羽翼已成,难以动他了。吕雉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大哭。刘邦强颜欢笑:“你给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刘邦便以太子的事件即兴作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皇上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很多大臣进谏劝阻,都没能改变高帝确定不移的想法。

    吕后很惊恐,不知该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出谋划策,皇上信任他。”

    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说:“您一直是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打算更换太子,您怎么能垫高枕头睡大觉呢?”

    留侯说:“当初皇上多次处在危急之中,采用了我的计谋。如今天下安定,由于偏爱的原因想更换太子,这些至亲骨肉之间的事,即使同我一样的有一百多人进谏又有什么益处。”

    吕泽竭力要挟说:“一定得给我出个主意。”

    留侯说:“这件事是很难用口舌来争辩的。皇上不能招致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

    这四个人已经年老了,都认为皇上对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们按照道义不肯做汉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很敬重这四个人。

    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壁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要谦恭,并预备安车,再派有口才的人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

    来了以后,把他们当作贵宾,让他们时常跟着入朝,叫皇上见到他们,那么皇上一定会感到惊异并询问他们。

    一问他们,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这对太子是一种帮助。”于是吕后让吕泽派人携带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迎请这四个人。

    四个人来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为客。……汉十二年,皇上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想更换太子。

    留侯劝谏,皇上不听,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叔孙太傅引证古今事例进行劝说,死命争保太子。

    皇上假装答应了他,但还是想更换太子。

    等到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

    那四人跟着太子,他们的年龄都已八十多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壮美奇特。

    皇上感到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

    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各位好几年了,各位都逃避着我,现在你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

    四人都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义理,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

    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

    因此我们就来了。”

    皇上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地好好调理保护太子吧。”

    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孝惠七年八月戊寅,刘盈忧郁病逝,发丧期间,只见吕雉干哭,不见落泪。张良之子张辟强担任侍中,年仅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孝惠帝一个儿子,如今死了,却只见她干哭而不悲伤,你知道是什么原因?”

    陈平反问:“是什么原因?”

    张辟强说:“皇帝没有年纪较大的儿子,太后害怕你们这班老臣。您现在应请求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南北二军,并且让吕家的人都入宫,在朝廷执掌大权,这样吕后才会心安,你们才能有幸免于祸患。”

    陈平就按照张辟强的计策去做,吕雉果然高兴,哭起来也显得哀痛。

    吕氏的权势便从此开始。

    吕雉立太子刘恭为帝,自己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朝廷号令一概出自太后,为中国太后专政的第一人。

    吕雉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在采取“无为而治”,巩固西汉政权的同时,首先打击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对派,重用其宠臣审食其。

    然后布置党羽,大封诸吕及所爱后宫美人之子为王侯。

    随后杀掉赵王刘友和梁王刘恢。

    右丞相王陵坚决反对封诸吕为王的政策,坚持高祖与大臣的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吕雉不高兴,就让他担任皇帝的太傅,夺了他的丞相职权。

    王陵只得告病回家。

    然后又让审食其为左丞相,居中用事。

    陈平、周勃虽然不服,也只好顺从。审食其不处理左丞相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专门监督管理宫中的事务,像个郎中令,吕雉常与他决断大事,公卿大臣处理事务都要通过审食其才能决定。

    吕后这些做法遭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激烈反对。吕雉追封他已故的两个哥哥,大哥吕侯为悼武王,吕释之为赵昭王,以此作封立诸吕为王的开端。

    高后元年,封侄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追尊父吕文为吕宣王,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将吕禄的女儿嫁给刘章,封刘章为朱虚侯,封吕释之的儿子吕种为沛侯,封外甥吕平扶柳侯。

    高后二年,吕台去世,谥号肃王,封其子吕嘉代吕台为吕王。

    高后四年,又封其妹吕媭为临光侯,侄子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

    吕后先后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

    后来少帝刘刘恭略微懂事时,偶然听说自己的母亲已经死了,自己并不是皇后的亲生儿子,就口出怨言,说:“太后怎么能杀死我的母亲却把我说成是皇后的儿子呢?我现在还小,等长大成人后我就造反。”

    吕雉听到这件事以后很担心,害怕他将来作乱,于是废了刘恭的帝位,并暗中杀了他,改立常山王刘义为皇帝,改名叫刘弘。

    因病驾崩高后八年,吕雉病重,她临终前仍没有忘记巩固吕氏天下。

    在她病危之时,下令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

    并且告诫他们:“高帝平定天下以后,与大臣订立盟约:‘不是刘氏宗族称王的,天下共诛之。’

    现在吕氏称王,刘氏和大臣愤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轻,大臣们可能发生兵变。

    所以你们要牢牢掌握军队,守卫宫殿,千万不要离开皇宫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八月一日,吕雉病死,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

    吕后崩后留下诏赐给各诸侯黄金千斤,将、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阶赐给黄金。

    大赦天下。

    让吕王吕产担任相国。让吕禄的女儿做皇后。

    由于吕后在政时期培植起一个吕氏外戚集团,从而加剧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因此在她死后,马上就酿成了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流血斗争。

    吕太后没有完成她的政治计划就去世了。

    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骤然激化,袒刘之军蜂起。齐王刘襄发难于外,陈平、周勃响应于内,刘氏诸王,遂群起而杀诸吕,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一场流血斗争,以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诛灭吕氏势力后,大臣认为吕雉所立的后少帝和另外两个刘盈庶子均不是刘盈亲生,于是先废后杀少帝刘弘,并在刘姓皇族选择皇位继承人。

    考虑的重点就是其母亲,必不能有一个势力强大的娘家,于是迎立当时封为代王的刘恒继承帝位,是为汉文帝。

    沿袭了“与民休息”之国策,行“无为而治”。鼓励生产。

    如公元前191年,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以免除徭役为优惠措施,来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又“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公元前187年,诏令“除三族罪,妖言令”;她还“减刑,颁布赎罪法”;制定“戍卒岁更”的制度;除挟书律。提倡勤俭治国、严厉治理铺张浪费的风气等等。

    继续重农之国策,有步骤地放宽经商政策。

    刘邦统治后期,下达抑商法令,惩治不法商人,“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但打击面过大,挫伤了商人的经商积极性,亦激化了社会矛盾。在惠帝、高后时期,虽亦有“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诏令,但朝廷还是“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解除了商人在经济上的重负及对商人的社会性歧视。

    惠帝六年,朝廷还“起长安西市”,使长安成为汉朝经济活动的中心,亦为长安后来成为当时的世界性大都市奠定了基础。

    在高后二年和六年,朝廷又分别采取“行八铢钱”和“行五分钱”的措施,运用国家权力对货币经济进行管理调控,对稳定币值、平衡物价和促进商品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

    继续刘邦执政期间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太史公曰:“吕后为人刚毅”。执政期间,吕后遵循刘邦的政策,未对匈奴兴兵,而是采用了和亲的政策。

    孝惠四年,刚死去阏氏的冒顿单于遣使者送来一封言词极为不敬的国书给吕后,上面写道:“孤偾之君,……愿游中国。

    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吕后认为受到了奇耻大辱,“大怒”,欲出击匈奴。

    朝臣几乎众口一辞:出兵攻打匈奴。然唯有中郎将季布却指出:刘邦当年在与匈奴之战中最终未占得便宜,不得已采纳刘敬的和亲建议,来换取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今歌唫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亦即如今的汉朝军事势力依然不及匈奴,宜继续和亲为上。

    最终,吕后听从了中郎将季布的意见,赠单于车马作为礼物之外,继续“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以和亲。单于笑纳之,致歉,并“因献马,遂和亲”。这样,汉匈之间及时避免了一场兵燹之灾。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