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箱子里的崇祯 > 第78章 瓶盖里的水

第78章 瓶盖里的水

    楚林枫捏着瓶盖,小心翼翼的放在潮白河上游的空地上。

    瓶盖底部那个看不见的小洞,缓缓的往外渗着水。

    滴——

    一滴水珠掉了下来,砸在干涸的河床上,瞬间填满河道,往下游涌去。

    瓶盖渗水的速度很慢。

    但一滴水直径都有五米,虽然不多,可胜在细水长流。

    潮白河两岸。

    闫昆仑正带着自家的孙子,背着瓦罐从几十里外的深井往家里背水。

    忽然看见一个白色的巨物落在潮白河的上游。

    他以为是自己眼花看错了,没想到走近一看,却发现那个白色的巨物高十丈,底座是圆形,在高墙之上还有道道竖纹。

    “爷爷,爷爷,快看,有水!”

    小孩拽着爷爷的衣角指着瓶盖下面的巨大水滴兴奋的喊道。

    闫昆仑揉了揉眼睛,快步跑过去,从水滴上掬了一捧水,小心翼翼的吸进嘴里。

    吸溜——吸溜——

    闫昆仑的眼睛瞬间睁大!

    “怎么了爷爷?”小孩子一脸紧张。

    闫昆仑的胡须上挂着水珠,嘴唇颤抖:“甜,这水是甜的!”

    平地上多了个十几丈高的瓶盖,河东村、河西村的人都跑过来看热闹,当看到那巨大水滴流入干涸的河床里,潮白河重新涌入水流后。

    村民们全都匍匐跪地。

    闫昆仑神情虔诚:“是天神赐下的灵水,我闫昆仑活了这么大,还从未喝过这么好的水,这肯定是九天之上天河里的水。”

    “感谢天神!”

    “天神万岁!”

    “我爱天神!”

    两个村的老百姓纷纷跪在地上,向着白色瓶盖的方向叩头。

    楚林枫看着箱子里的小人儿又哭又笑的,心里毫无波澜。

    与此同时,他的手里还拿着一个喷壶。

    就是感冒盛行的时候,用来往身上喷酒精的那种手持喷壶。

    楚林枫这个是淡紫色的。

    一个喷壶能装500毫升的水,楚林枫拿着喷壶对着下面的百姓轻轻一按。

    噗呲——噗呲——噗呲——

    薄薄的水雾瞬间将潮白河两岸的田地笼罩。

    水雾落下,落在箱子里,瞬间变成了倾盆大雨,把河东、河西两个村的村民淋成了落汤鸡。

    这下村民更加疯狂了。

    闫昆仑从地上跳起来,在滂沱大雨里跳起了舞。

    其他的村民也在欢呼雀跃。

    楚林枫一连喷了十几下才停手。

    不是他舍不得这么点儿水,而是干涸的土地得到了湿润,不能一下子喷的太多,否则容易把泥土给冲走。

    “春雨贵如油啊!”

    崇祯皇帝拖着病体来到了河东村。

    毕竟顺义县城大部分是平原。

    突然在几十里外的地方出现一个巨大瓶盖,还是惹眼的白色,只要不是眼睛有毛病,都能看到。

    只是顺义县城的老百姓纳闷。

    为何只有潮白河上游下了雨,下游的许多地方却依然干旱。

    难道是局部有雨?

    有了水,河东、河西两个村的村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春耕。

    他们拿出去年留下的麦种。

    翻地、耕地,丢麦种。

    这些劳作了几千年的耕种方法,已经刻在了老百姓的DNA当中。

    村里的更牛不多,农具也很简陋,许多人家根本没有铁制农具可以用,只能用木头做的耒耜、石头做的曲辕犁。

    费时费力不说,还很容易损坏。

    楚林枫一看,这效率太低了,简直就是事倍功半。

    楚林枫的眉头皱起,然后看了一眼扔在垃圾桶里的牙膏皮。

    楚林枫将牙膏皮捡起来,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剪刀剪成一块块碎片。

    牙膏皮属于可回收垃圾。

    记得小时候卖垃圾的时候,牙膏皮的收购价格还挺高。

    楚林枫查了一下,牙膏皮的外皮材料主要是铝。

    铝制品在这个年代属于稀有品,铝的价格甚至比白银还要贵!

    楚林枫将剪成碎片的牙膏皮全都放了进去。

    【用这些铝给百姓做农具。】

    楚林枫通过意念传递给沈菲儿。

    崇祯皇帝可是识货的,当看到如此多的铝后,崇祯皇帝再一次被震惊了。

    就算是他,大明的皇帝,皇宫里也没有这么多的铝啊!

    这可是比白银还要昂贵的东西!

    现在天神居然让他们拿来做农具,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不过天神发话,崇祯皇帝可不敢违背,连忙命手下将堆成山的铝片送去铁匠铺。

    “沈姑娘,这么多的铝,就算全部打造成农具也用不了,不如一部分做农具,一部分做炊具。”

    崇祯皇帝自己有个铝制的茶杯,他就发现铝制的茶杯导热性非常好,而且烈火焚烧若等闲,是制作炊具上好的材料。

    沈菲儿立刻把信息传递给楚林枫。

    楚林枫微微一笑,【东西是给你们的,你们自己处置,我没意见。】

    得到天神的回应,崇祯皇帝高兴坏了!

    他现在已经快忘了自己是个皇帝,他只有一个想法,让顺义县的百姓过得好一点儿。

    干涸的潮白河水流潺潺。

    沿途许多村子纷纷从河里挑水,灌溉土地。

    顺义县的分田工作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崇祯皇帝已经不用干到半夜,顺义县的秀才、童生得到锻炼,工作的也很熟练。

    王斌找到了崇祯皇帝,说道:“朱先生,顺义县大部分田地都被分了,不知道先生要不要留一些官田?”

    崇祯皇帝立刻明白了王斌的意思。

    自有国家这个概念以来,土地一直是稀缺资源。

    时间洪流滚滚,朝代更替,但其本质不曾变化。

    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每一代皇帝基本上都会掌握着皇田,皇庄,这些皇田、皇庄生产出来的食物,称为贡品,只供皇家食用。

    至于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也都有自己的庄田。

    像贾宝玉他们家,庄子有七八个,每个庄子少说有几千亩良田。

    再往下就是一些小地主,几千亩、几百亩的。

    最惨的就是自耕农、佃户,有的只有几亩地,连自己都养活不了,遇到天灾人祸,就得卖儿鬻女。

    至于佃户,更是把世世代代都卖给地主家,当别人的奴仆。

    有的地主家里,奴仆的地位甚至比不上牲口。

    王斌所说的官田,顾名思义,就是官府的土地,属于公田。

    这也是一种惯例。

    明朝官员全部异地上任,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有的甚至要干一辈子。

    明朝的官员俸禄少,根本养活不了自己。

    毕竟你当官不是一个人,手底下还得有幕僚、书吏等一大批的人,这些人都得靠官员那点微薄的俸禄吃饭。

    这样一来,当地方官必须有自己的产业。

    官田也就应运而生!

    朝廷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崇祯皇帝仔细思索一番,说道:“官田就不用了,把它分给百姓。。。。。。”

    话还没说完,沈菲儿就开口了:“天神说了,留一百亩官田,他要赐下神种和神肥,让咱们做试验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