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流淌吧,故乡的小河 > 第一章 我的平凡又不平凡的世界二十

第一章 我的平凡又不平凡的世界二十

    我,尚如井底的一只愣头小青蛙,仍然过着一件小事就能让我自豪很久的日子。

    我的父母和绝大多数农民一样,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按部就班。爸爸平时在家以及逢场天在街上的一个药铺,陪着我的师公公坐诊,偶有一点小收入。乡里乡亲时常会赊账,三角五角的欠着,有钱的时候才会补齐给爸爸。不过也有越欠越多到三五块到十多块的,还有极个别最后赖账的让人甚为厌恶。

    这时,要专门说说我的父亲柯年成先生了。

    柯年成青年时期三次跌宕起伏的人生,令人唏嘘不已啊!

    柯年成1965年在太和中学读高中,父亲读书也是相当得行,而且父亲天性胆小,他只想好好读书,渴望能考取功名什么的来改变命运。但是没过多久,实际读了一年高中就停课了,农村唯一一条靠读书改变命运的通道没有了。过了两年就全体毕业回家务农了。父亲就这样被留在了农村。这是柯年成的第一次人生跌宕。

    后来,有了一次绝佳的机会,父亲改变命运的机会也终于来了。杭州飞行学校招考,父亲的笔试非常出众,理想地通过了,随后父亲也通过了面试,体检也顺利通过,一切似乎都那么美好地发生着。

    可现实却给了父亲致命一击,父亲没能当成飞行员。于是父亲的命运再次搁浅,再次被留在了农村。这是柯年成的第二次人生跌宕,属于比较大的跌宕。

    又过了几年,父亲改变命运的机会又一次降临了:枣子垭口需要补充一名民办教师。父亲也有资格,可父亲最后还是没有得到这个工作。小河对面下面7队那个曹家院子的曹国民,通过层层选拔当上了民办教师。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曹老师教学水平很高,成绩不负众望!父亲却再一次失去了一个工作的机会。第三次机会没有什么唏嘘之处,但对他也是影响不小,毕竟年纪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少。

    经过这么三次人生跌宕,柯年成心里多少还是很郁闷的!

    后来没有办法,父亲左思右想还是要争取学点什么手艺,人生总得还要多努努力,寻思了很久就决定学医,从此走上了乡村赤脚医生的道路。

    于是秤山村6队就有了三个赤脚医生,另两个一个是拿证的,在秤山村大队部村诊所坐诊的罗大高医生,这是公家编制有工资的。他家住小河对面柯家老院子,多年后他的儿子罗红军与柯俊文二爸柯德云的女儿柯兴坤结婚;另一个和柯年成一样是不拿证的,属于民间手艺人的赤脚医生柯兴华。他先是住在柯家新房子,后来疯癫妻子罗星珍死后,搬到相邻的东面曹家院子最东边,修了五间石墙大瓦房,四个儿子。

    柯年成由于人生耽误得太久,年纪也越来越大,学医后就与他大舅舅的女儿江志英结了婚,比他大一岁的亲表姐,我的母亲。所以柯俊文的父母是近亲结婚。

    柯年成的命运,很多人都会感慨万千,就是后来人听闻,也莫不无言以对!那哪能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命运啊,那是很大一代人无奈的命运。

    故乡的小河啊,她婉约地流动,也看尽了人世间的挫折与磨难,能奈若何哟!?

    柯俊文慢慢能够理解,父亲柯年成对他寄予了多么大的希望。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事实并非是出自什么刻苦努力,相反是非常轻松自在的。他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小伙伴读个书上个学,就像服苦役坐牢一样艰难。

    除了读书用心不让父母操心外,柯俊文还是很懂事的。他常常希望能给父母做些事,减轻他们的劳累。

    有一次家里请坪上的远房姑爷曹木匠来给家里做风车,川渝农村用来扬谷子麦子及其它农作物外壳用的一个农机具,还附带做个桌子和一张床。家里比较忙,柯俊文依然忙中受命跑去净果寺那儿割猪肉。

    他依然光着脚板兴冲冲的跑了7、8里路,来到自己读6年级的净果小学外面。县道356从古楼公社的骑龙向西北方向,在丘陵和山谷间蜿蜒向上,经过净果寺,先到永兴公社再到隆兴公社。就在净果寺的公路边,有两家人摆摊卖猪肉。柯俊文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看到有一家肉还挂着几块,新鲜干净觉得不错,就故做老成装模作样的问:“康老板,你这肉好不好哟?”

    虽然相隔了一个大队,康老板是做猪肉生意的,平时到处收猪见的人也不少。另外柯俊文在这儿上小学6年级了,上上下下的走过,所以他大致认识柯俊文,说:“这是今天杀的猪,这肉当然好得很呐!”

    “好多钱一斤呐?”

    “9角5!一直都是这个价钱都嘛!”

    “少点嘛,你莫整小娃儿哟,我要买一些!”

    “没得少得小娃儿,嘎嘎这么新鲜,价钱没得少哟!”

    柯俊文有点失望,要是能谈点价钱下来也算是有成就了一些,他只好说:“好嘛,那就勒(这)块嘛,我买两斤吧!”

    “要得,我帮你分一下,你娃儿屋头做啥子事嘛?”

    “额(我)屋头在做风车,还做点家具。”

    康老板用杆秤把肉称好了,秤杆还稍微有点翘表示足斤足两。

    “你看哈,两斤一两,旺称的哟!”

    柯俊文点了点头。

    “我帮你算一下,两斤一两,9角5······一块9角9分5,多收你娃5厘,两块钱!”

    柯俊文默了一会,在心里算了算,说道:“唉呀,你还多收,少收我五厘噻,你看你说9角5都没有给我少价,补我一分噻!”

    康老板笑了笑:“要得,你个小娃儿!”

    “1分钱我也可以买颗糖了呀!”柯俊文接过康老板找回的一分钱,也笑着说。

    康老板把肉戳了一个洞,把棕叶子穿过洞套了起来,还顺带把案板上零碎肉中拣了一丁点夹在了棕叶子上。柯俊文提起肉就往家里跑,他并不舍得花一分钱买颗糖,而是高兴的回家复命去了。自然也把找补了一分钱的事渲染了一翻。相比以前也是在这儿康光辉的商店买电灯泡,自己拿不定主意窘得哭鼻子,算是进了一大步。

    除了小时候到南充看病,一个连公社都没有出过的小孩儿,为做成了这么一件大事而自豪了好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