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流淌吧,故乡的小河 > 第二章 恰同学少年时二十四

第二章 恰同学少年时二十四

    柯俊文在合阳中学校读书,还是很规矩的,基本没有在外面乱逛过,除了必要的时候,他也很少出校门。

    1990年,多数人都营养不良,柯俊文从小也是面黄肌瘦的。到城里读中学后,伙食比家里要好一些,不过此时柯俊文正处青春初期,身体在猛然的发育,这时的他食量特别大。

    那时的城市居民供应粮,一个人是28斤,柯俊文一个月居然要消耗掉4、50斤粮票,不过还好那时农村粮食是足够的,但柯俊文的用量也不小。

    况且,光吃粮食也是不可能的,这时捉襟见肘的还是菜票,也就是钱的问题最大了。虽然有时也可以用饭票抵菜票,但是很划不来,两斤饭票才抵得了一元菜票,也就是说两天的米饭量才换得了一份烧白,这让精打细算的农村孩子还是很舍不得的。

    柯年成自从儿子柯俊文在城里上学之后,一直为家庭经济而精打细算。农村没有什么其他收入来源,大头就是每家每户养的猪。柯年成一家一年养两荐猪,每次两头,每头猪仔要花去15元左右,养猪的猪食都是地里种的所以不花钱,为了催肥每头猪才会花近20元饲料钱,养个6、7个月到200多斤的时候就可以每头卖70元左右,每年三头猪收入在200到250元左右,其中一头过年的时候要杀年猪供自家吃的。

    另外一些果木如梨子桃子李子,还能收入个50元左右,以及鸡鸭和蛋类的收入一年也有50元左右的收入,有时家里还会养一头山羊一年下来也能卖个50元。农村基本家庭一年,就是这么样的一个收入情况。

    家里如果应急,有些家庭只有卖掉存下来的余粮,像柯年成所在的川西农村,他们一家四口分到一亩六、七分的水田,一年能产2200斤稻谷,每年能余下约500斤能卖7、80元钱。而分到约二亩多的土种出来的麦子,玉米,红苕等,除了人吃和喂猪喂养牲之外,杂粮也最多能卖50元钱不得了了。

    综合起来,那时川渝农村家庭,一年勤劳到底,收入就在4、500元,一家人省吃俭用是能过的,没有支出的人家过几年还能存上2000元钱修上一座像样的石头或是白砖的房子。但如果像柯年成这样有孩子在城里上学有支出的人家,就捉襟见肘了。

    柯俊文每个月的生活费要保证50元左右。每学期四个月一学年八个月,光菜票钱就得要支出400元,还有杂七杂八的其他费用支出约200元,光柯俊文一个人就要把家庭所有收入掏空还要差100元。家庭还有人亲,购置化肥农药及其他,每个人总得有点花费,所以柯年成一家的经济是远远不够的,差起码三百元的窟窿。

    所幸的是,柯年成自己有个手艺,在乡里当赤脚医生10多年了,每年零零碎碎的收入也有三四百元,这才勉强维持了一个家庭的开支。

    柯年成不光胆小,而且是没有任何商业头脑的。远近的乡亲们来看个头疼脑热,生疮感冒什么的,从来都是两三毛或是五毛解决,没有挂号费,没有手续费,没有诊断费,没有处方病笺费,当然更没有什么检查费。他给的药也是从各种药瓶里分出来的,他认为成本才两毛多收个五毛那是赚了人家太多钱了。而此时,城里的医院挂号费要两毛,医生收的门诊费要五毛到一元之间,这些柯年成在农村是一毛不收的。而此时城里的医院看个感冒,要一元到两元之间,柯年成才收五毛,而且还觉得自己是赚了乡亲大钱。简单的说来,当时在城里看个病要花2元5或是3元,在柯年成那儿只需要花5毛钱。

    柯年成还认为,他们生产队里还有两个医生在,一个和他同样的赤脚医生柯兴华,一个属公家的罗大高医生,他如果收贵了,病人不找他看病反而失去了生意。他却不知道为了看个病,特别是有病人叫人来喊他出诊的,走个十里二十里才收五毛一元的,从来也没有什么出诊费,这样耽误了多少时间,每年虽然多那么三四百元的收入,却加重了江志英在家务农的强度。

    所以江志英,每天也是起早贪黑的不停劳碌,有时割一背猪草,压得人都想甩背篼一样恼火,但每次她都忍住了。可就是这样拼死拼活的干,当牛做马一样的不停劳动,但每年好像都还是喘不过来气一样,钱还是不够花。

    当年农村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多数家庭孩子读书不得行的人家,孩子在16、7岁初中毕业就做事了,还有没考上初中的13岁左右就下地干活了。多数人家都是如此,所以大哥不笑二哥。但往往这样的家庭在一家人齐心协力三五年后,家庭却慢慢变好,变好的象征就是推掉了贫穷象征的破旧泥巴土墙房子,修上一座石头或是白砖的新房子。而有一小部分孩子读书得行的人家,反而三五年一直都是穷困潦倒,越来越入不敷出,人家陆陆续续盖起了崭新的大瓦房,自家还是十年不变的破旧泥巴土墙房子,而且还慢慢的透风漏雨无钱修缮。

    柯年成家就是这样,他只有咬着牙努力地维持着家庭开支,唯一的欣慰是儿子这两年还算不错,一直成绩都好。

    又一个月该给柯俊文送粮的时候了,他仍然用化肥口袋装了60斤米,江志英还是一如既往的煮了几个鸡蛋夹在米口袋中。这一次专门给儿子送粮去城里,还因为柯俊文正好在星期天那天满十六岁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柯年成领着柯俊文来到了柏树街下面的合川饭店。

    合川饭店建于1964年,所处的位置柏树街口是合川县合阳镇商业黄金口岸最热闹繁华的地方。80年代后饭店还经过了改造装修,提高了经营档次。它的大门门檐,是那个年代经典的牌楼装饰,“合川饭店”一个黑底白字的招牌,“饭”字还是个繁体字。

    整个饭店装潢在当时是气派的,是合川最有档次的地方,吃饭的人非富即贵。一楼可供5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举办大型宴会;二楼设高雅豪华的大、中、小型宴会厅8间。饭店在当时拥有数十名高中级厨师、招待师,以经营的菜品质量好、服务上乘而享有盛名,可是合川招待贵宾的地方。

    柯俊文在学校就听说,合川饭店的大厨那可是国家级待遇,尤其是由特级厨师烹制的大蒜鲢鱼、合川肉片等特色菜品,享誉整个合川城啊!

    柯俊文怯生生的跟着父亲走进了合川饭店的大厅,他们就选在一张大圆桌前坐定,柯俊文还是第一次走进这么高档的饭店,惶恐地环顾着四周,雕花的窗框古色古香,大厅层高很高显得特别空旷大气。

    柯年成看了菜单很久,最终要了一盘鱼香肉丝,花了三元钱,那时要买两斤猪肉。服务员上了两个饭碗两双筷子。那时的服务,还没有茶水,父子俩就那样干坐着,等菜上桌。

    柯俊文观察到,合川饭店还有楼上,可能应当像电视里面看到的那些一样,是高档包间吧。整个大厅很多张大圆桌,吃饭的人并不多没有满场,还有不少空桌。柯俊文还一直担心,他们俩就要了一个菜占一个桌子不大好,见有空桌他惶恐的心才稍有平息。

    一会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鱼香肉丝终于热气腾腾地端上桌了,服务员给他们盛了两大碗饭就去忙了。

    柯俊文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柯年成没有动筷,只是不停地给柯俊文夹着菜,看着长身体略显消瘦的儿子,他心里一片愧疚。儿子今天过生,到这样的地方给他庆祝一下也好,毕竟这儿是著名大饭店,做的菜很好而且份量也是很足。

    两父子就守着一盘菜,儿子吃得津津有味,父亲在旁边看得也高兴。柯年成偶尔吃一口饭,一筷子也没舍得夹菜。只见柯俊文一会就吃完了他的那一大碗饭,柯年成又把自己碗的饭给柯俊文碗里赶了大半碗。

    柯俊文又边吃边给父亲说:“爸爸,你也吃啊!”

    柯年成说:“你吃吧,今天你过生,你要吃顿好的,我没事,你吃吧!”说完又给柯俊文夹着盘子里的肉丝。柯俊文大快朵颐终于吃完了,直到盘子里还剩少许肉渣和油汤,柯年成才把碗的小半碗米饭倒在盘子里吃完了,柯俊文突然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不懂事,一盘菜自己全吃完了,他在这时心里才想起。父亲就那样一直看着他吃的,自己最后只裹了点盘子上的剩油。

    柯俊文一辈子都记得这次的吃饭。父亲在旁边看着自己狼吞虎咽,却没有动一下筷子,只是不断的给他夹菜,一盘菜都是他自己吃光了,最后父亲是就着盘子上的一点油渍吃完那小半碗米饭的。

    很多年之后,柯俊文想到自己当年的不懂事,都会泪流满面!

    可往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