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海禁走私案(二)
苏州,萧府。
一大清早,官家便拿着一封书信急匆匆拦下正欲出门的萧钦言:“使相,大事不好了。”
萧钦言皱了皱眉,这管家跟了自己已多年,素来是个稳重的人,能让他如此惊慌失措,想必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当即问道:“何事如今惊慌?”
“使相,前台有人传来一封书信,还请你一观。”管家一脸凝重的怀中掏出一封书信。
“钱塘?莫不是那郑青田又在闹什么幺蛾子?”萧钦言淡定的道。
钱塘等州县私开海禁走私之事他不是不知道,不过碍于其背后庞大的利益网,他不屑参与其中,但也懒得去管。
“不是,”官家摇了摇头,道:“是新任皇城司锦衣卫指挥使赵铭,他查到了郑青田私开海禁的事,顺藤摸瓜,把江南东道一大半的州县官员都抓了,这封信便是他让人送来的。”
末了,管家又补了一句:“对了,顾指挥也参与到了其中。”
“千帆?他怎么会和这事扯上关系?”
事关自己的儿子,萧钦言闻言,脸上的淡定瞬间不在,急忙拿过信笺细读了起来。
“据钱塘那边传过来的消息,顾指挥是和赵铭一起前往钱塘调查皇后谶言之事,适逢两浙路转运判官杨知远觉察到郑青田等人撕开海禁走私,郑青田欲杀杨知远满门灭口,不料下手的当天,顾指挥正好带人在杨府,折了不少皇城司的人手,由此才引出了后续的诸多事情。”官家解释道。
萧钦言这时也放下手中的信笺,轻笑道:“这状元郎倒是好大的魄力,老夫都感到棘手的事情,他却三下五除二给直接办了。”
“那赵铭给使相来信又是为何?”管家不解的道。
“这赵铭倒也识趣,知道这么大的事情,单凭他和千帆两个人兜不住,正好老夫入京拜相在即,索性卖老夫一个面子,让老夫入京前身上添点政绩,或者说,是准备借老夫的势给他们顶住来自汴京的压力。”
“这不,打点的钱都一起送来了。”
萧钦言久经官场,自然不会猜不出赵铭的用意,言外之意,赵铭这是他把萧钦言当枪使。
“那赵铭与您素未蒙面,如何就敢肯定您一定会帮他?”官家猜测道:“莫非他知道了您和顾指挥的关系!”
“不排除这个可能,毕竟我和千帆的关系虽然隐秘,但也不是无人知晓,而且赵铭极有可能在从汴京出发前便已经知晓海禁走私案,不然单是为了谶言之事,官家还用不着同时派出两名皇城司指挥。”萧钦言冷静的分析道。
“可是,海禁走私背后的那几个人都不是好相与的,使相您眼下如今拜相在即,却是不好横生波折,不若属下让人将那四十万贯退回钱塘,不作理会。”管家建议道。
“白捡的政绩为何不要?”
萧钦言却是摇了摇头道:“况且,赵铭既然有官家暗中授意,老夫又岂能拒绝,千帆又牵扯其中,老子帮儿子,亦是天经地义。”
倒也是这么回事,三个理由,随便一个萧钦言没有拒绝的道理。
管家心中了然,请示道:“那使相以为,我们如今该如何?”
萧钦言沉思片刻,吩咐道。
“既然那赵铭想要借此事搅动江南官场风云,那不妨让此事更热闹一些,通知宁海军楚将军那边配合平江军封锁沿海沿江所有的码头,严查过往的南洋番商,一旦发现夹私携带,立即扣压。”
“再将赵铭送来的那四十万贯也送往汴京,这事你亲自去办,带着我的拜帖,二十万贯送到皇后的哥哥刘太尉府上,十万贯送到八贤王府上,十万贯送到曹相府上,一定要快。”
“同时让我们的人前往各涉事州县,不出意外,官家会下旨让我遴选官员到涉事州县主持大局,等官家圣旨一到,立即让他们表明身份,接管各涉事州县一应事物,借此机会肃清江南官场。”
“属下明白!”
另一边,青龙抵达汴京后并未第一时间入宫面圣,直至汴京的锦衣卫传来消息,萧钦言的管家已经进入汴京城,这才拿着赵铭的指挥使腰牌入宫面圣,将从郑青田府上搜到的账本和书信亲手呈到宋真宗赵恒面前。
“整个江南官场,竟已是糜烂如斯,当真是无法无天!”
啪——
赵恒将账本和书信摔在案桌上,怒道:“来人,去把八贤王、刘太尉,柯相、曹相给朕唤来。”
不多时,几人得到皇令,匆匆赶到皇宫,看着满脸阴翳的赵恒,齐齐拜倒:“臣弟(微臣)拜见官家,不知何事引官家如此震怒?”
“几位,你们先看看锦衣卫指挥使赵铭派人从江南给朕带来的东西。”
随侍太监将账本和书信逐一分与几人查阅,八贤王、刘太尉和曹相看后,脸色如常,他们刚刚收到萧钦言派人送来的拜帖,自是心中有数。
柯政却是脸色大变,郑青田可是他们门生,当年正是他举荐郑青田到钱塘为官,涉事官员中更有一大半隶属他领袖的清流一派。
“说说吧,此事该如何处理?”赵恒沉声道。
收了钱,自然要办事,刘太尉首先表态道:“回官家,郑青田等一众江南官员相互勾结,私开海禁,按照我朝律法,理应正法,株连九族。”
“臣附议!”
曹相随即开口道:“这些官员勾结番商,私开海禁,从中牟利,有悖皇恩,实在是胆大妄为,必须严惩,以正国法。”
柯政自诩一身风骨,对此事自然也是深痛恶觉,但权衡半天,还是迟疑道:“兹事体大,若一下子处理这么多官员,江南东道涉事各州县无人主事,恐生混乱,还需从长计议。”
刘太尉依靠皇后哥哥的身份坐上太尉之位,为此一直受清流诟病攻讦,此时好不容易被他抓到清流的把柄,当即反驳道:“柯相此言差矣,如此国之蛀虫,若不以雷霆手段施以严惩,岂不助长其嚣张气焰,若其他州县官员再有样学样,长期以往,国将不国,柯相莫要因为你是那郑青田的门生,涉事官员中又多你清流之人,便不顾大宋江山社稷,为他们开脱啊!”
果然,这些奸佞不会放过这个打压清流的好时机。
柯政心里闪过一阵悲哀,他一生的坚守土崩瓦解,罪魁祸首还是清流内部的官员,但为了清流的未来,还是咬牙坚持道:“柯某所言乃是为了江南各州县的稳定,非一己之私,请官家明鉴。”
说着,目光看向八贤王。
作为朝野公认的贤王,此前也与清流往来密切,又蒙官家信任倚赖,为今之计,也只有他能为清流说得上话了。
但他忘记了一点,八贤王姓赵。
自然,八贤王的人品毋庸置疑,在接到萧钦言的拜帖后,也是唯一一个将萧钦言送来的十万贯银钱悉数退回的人,又和清流关系不菲,但身为皇室,他自然更多的要为赵家的江山社稷考虑。
无视柯政求助的目光,八贤王思索片刻,建议道。
“臣弟也同意严惩涉事官员,但涉事各州县的稳定也不能不考虑,臣弟建议优先从江南其余州县甄选政绩出众的官员到前去主持大局。”
“至于不足空缺的职位,这些年科举及第的仕子有相当一部分还未授官,至今滞留东京,今年更是只有头名状元被授了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皇兄不妨从中择优选择一部分派往江南,补足空缺。”
“八贤王言之有理,如此既不用担心那些州县无人理事,爆发混乱,又能让那些滞留东京的仕子得以出仕,不至于沧海遗珠,可谓一举两得。”刘太尉当即赞同道。
“荒谬,这些仕子从未经过官场历练,犹如空中楼阁,朝廷怎么放心他们一出仕便担任州县主官?”柯政不同意道。
刘太尉毫不客气的反驳道:“那也好过让一群贪污腐败的硕鼠在那里肆无忌惮啃噬大宋的根基。”
“你……”
“够了!”
柯政还要再言,却被赵恒不耐烦的打断。
“江南之事便依八贤王所言,传旨赵铭,让他放手施为,再赐予尚方宝剑,所有涉事官员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朕绝不姑息。”
“再下一道诏书给萧钦言,让他就地选派官员前往涉事州县主持大局,时候将名册报备吏部备案即可。”
“至于汴京滞留仕子的选拔……”赵恒看了看八贤王,道:“此事便由皇弟全权负责,同样将名单报备吏部备案即可。”
一大清早,官家便拿着一封书信急匆匆拦下正欲出门的萧钦言:“使相,大事不好了。”
萧钦言皱了皱眉,这管家跟了自己已多年,素来是个稳重的人,能让他如此惊慌失措,想必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当即问道:“何事如今惊慌?”
“使相,前台有人传来一封书信,还请你一观。”管家一脸凝重的怀中掏出一封书信。
“钱塘?莫不是那郑青田又在闹什么幺蛾子?”萧钦言淡定的道。
钱塘等州县私开海禁走私之事他不是不知道,不过碍于其背后庞大的利益网,他不屑参与其中,但也懒得去管。
“不是,”官家摇了摇头,道:“是新任皇城司锦衣卫指挥使赵铭,他查到了郑青田私开海禁的事,顺藤摸瓜,把江南东道一大半的州县官员都抓了,这封信便是他让人送来的。”
末了,管家又补了一句:“对了,顾指挥也参与到了其中。”
“千帆?他怎么会和这事扯上关系?”
事关自己的儿子,萧钦言闻言,脸上的淡定瞬间不在,急忙拿过信笺细读了起来。
“据钱塘那边传过来的消息,顾指挥是和赵铭一起前往钱塘调查皇后谶言之事,适逢两浙路转运判官杨知远觉察到郑青田等人撕开海禁走私,郑青田欲杀杨知远满门灭口,不料下手的当天,顾指挥正好带人在杨府,折了不少皇城司的人手,由此才引出了后续的诸多事情。”官家解释道。
萧钦言这时也放下手中的信笺,轻笑道:“这状元郎倒是好大的魄力,老夫都感到棘手的事情,他却三下五除二给直接办了。”
“那赵铭给使相来信又是为何?”管家不解的道。
“这赵铭倒也识趣,知道这么大的事情,单凭他和千帆两个人兜不住,正好老夫入京拜相在即,索性卖老夫一个面子,让老夫入京前身上添点政绩,或者说,是准备借老夫的势给他们顶住来自汴京的压力。”
“这不,打点的钱都一起送来了。”
萧钦言久经官场,自然不会猜不出赵铭的用意,言外之意,赵铭这是他把萧钦言当枪使。
“那赵铭与您素未蒙面,如何就敢肯定您一定会帮他?”官家猜测道:“莫非他知道了您和顾指挥的关系!”
“不排除这个可能,毕竟我和千帆的关系虽然隐秘,但也不是无人知晓,而且赵铭极有可能在从汴京出发前便已经知晓海禁走私案,不然单是为了谶言之事,官家还用不着同时派出两名皇城司指挥。”萧钦言冷静的分析道。
“可是,海禁走私背后的那几个人都不是好相与的,使相您眼下如今拜相在即,却是不好横生波折,不若属下让人将那四十万贯退回钱塘,不作理会。”管家建议道。
“白捡的政绩为何不要?”
萧钦言却是摇了摇头道:“况且,赵铭既然有官家暗中授意,老夫又岂能拒绝,千帆又牵扯其中,老子帮儿子,亦是天经地义。”
倒也是这么回事,三个理由,随便一个萧钦言没有拒绝的道理。
管家心中了然,请示道:“那使相以为,我们如今该如何?”
萧钦言沉思片刻,吩咐道。
“既然那赵铭想要借此事搅动江南官场风云,那不妨让此事更热闹一些,通知宁海军楚将军那边配合平江军封锁沿海沿江所有的码头,严查过往的南洋番商,一旦发现夹私携带,立即扣压。”
“再将赵铭送来的那四十万贯也送往汴京,这事你亲自去办,带着我的拜帖,二十万贯送到皇后的哥哥刘太尉府上,十万贯送到八贤王府上,十万贯送到曹相府上,一定要快。”
“同时让我们的人前往各涉事州县,不出意外,官家会下旨让我遴选官员到涉事州县主持大局,等官家圣旨一到,立即让他们表明身份,接管各涉事州县一应事物,借此机会肃清江南官场。”
“属下明白!”
另一边,青龙抵达汴京后并未第一时间入宫面圣,直至汴京的锦衣卫传来消息,萧钦言的管家已经进入汴京城,这才拿着赵铭的指挥使腰牌入宫面圣,将从郑青田府上搜到的账本和书信亲手呈到宋真宗赵恒面前。
“整个江南官场,竟已是糜烂如斯,当真是无法无天!”
啪——
赵恒将账本和书信摔在案桌上,怒道:“来人,去把八贤王、刘太尉,柯相、曹相给朕唤来。”
不多时,几人得到皇令,匆匆赶到皇宫,看着满脸阴翳的赵恒,齐齐拜倒:“臣弟(微臣)拜见官家,不知何事引官家如此震怒?”
“几位,你们先看看锦衣卫指挥使赵铭派人从江南给朕带来的东西。”
随侍太监将账本和书信逐一分与几人查阅,八贤王、刘太尉和曹相看后,脸色如常,他们刚刚收到萧钦言派人送来的拜帖,自是心中有数。
柯政却是脸色大变,郑青田可是他们门生,当年正是他举荐郑青田到钱塘为官,涉事官员中更有一大半隶属他领袖的清流一派。
“说说吧,此事该如何处理?”赵恒沉声道。
收了钱,自然要办事,刘太尉首先表态道:“回官家,郑青田等一众江南官员相互勾结,私开海禁,按照我朝律法,理应正法,株连九族。”
“臣附议!”
曹相随即开口道:“这些官员勾结番商,私开海禁,从中牟利,有悖皇恩,实在是胆大妄为,必须严惩,以正国法。”
柯政自诩一身风骨,对此事自然也是深痛恶觉,但权衡半天,还是迟疑道:“兹事体大,若一下子处理这么多官员,江南东道涉事各州县无人主事,恐生混乱,还需从长计议。”
刘太尉依靠皇后哥哥的身份坐上太尉之位,为此一直受清流诟病攻讦,此时好不容易被他抓到清流的把柄,当即反驳道:“柯相此言差矣,如此国之蛀虫,若不以雷霆手段施以严惩,岂不助长其嚣张气焰,若其他州县官员再有样学样,长期以往,国将不国,柯相莫要因为你是那郑青田的门生,涉事官员中又多你清流之人,便不顾大宋江山社稷,为他们开脱啊!”
果然,这些奸佞不会放过这个打压清流的好时机。
柯政心里闪过一阵悲哀,他一生的坚守土崩瓦解,罪魁祸首还是清流内部的官员,但为了清流的未来,还是咬牙坚持道:“柯某所言乃是为了江南各州县的稳定,非一己之私,请官家明鉴。”
说着,目光看向八贤王。
作为朝野公认的贤王,此前也与清流往来密切,又蒙官家信任倚赖,为今之计,也只有他能为清流说得上话了。
但他忘记了一点,八贤王姓赵。
自然,八贤王的人品毋庸置疑,在接到萧钦言的拜帖后,也是唯一一个将萧钦言送来的十万贯银钱悉数退回的人,又和清流关系不菲,但身为皇室,他自然更多的要为赵家的江山社稷考虑。
无视柯政求助的目光,八贤王思索片刻,建议道。
“臣弟也同意严惩涉事官员,但涉事各州县的稳定也不能不考虑,臣弟建议优先从江南其余州县甄选政绩出众的官员到前去主持大局。”
“至于不足空缺的职位,这些年科举及第的仕子有相当一部分还未授官,至今滞留东京,今年更是只有头名状元被授了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皇兄不妨从中择优选择一部分派往江南,补足空缺。”
“八贤王言之有理,如此既不用担心那些州县无人理事,爆发混乱,又能让那些滞留东京的仕子得以出仕,不至于沧海遗珠,可谓一举两得。”刘太尉当即赞同道。
“荒谬,这些仕子从未经过官场历练,犹如空中楼阁,朝廷怎么放心他们一出仕便担任州县主官?”柯政不同意道。
刘太尉毫不客气的反驳道:“那也好过让一群贪污腐败的硕鼠在那里肆无忌惮啃噬大宋的根基。”
“你……”
“够了!”
柯政还要再言,却被赵恒不耐烦的打断。
“江南之事便依八贤王所言,传旨赵铭,让他放手施为,再赐予尚方宝剑,所有涉事官员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朕绝不姑息。”
“再下一道诏书给萧钦言,让他就地选派官员前往涉事州县主持大局,时候将名册报备吏部备案即可。”
“至于汴京滞留仕子的选拔……”赵恒看了看八贤王,道:“此事便由皇弟全权负责,同样将名单报备吏部备案即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