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西游际 > 94五行山下

94五行山下

    话既然出去了,行程也不须改,正如那观音东来,不管遇得到遇不到那西洋的龙子,都要往五行山上走一遭的。

    五行山,落点原是在西天门往下,换句话说,这里算是天庭西边边境。当然,当时往东移动了一点点,躲过了祁连山,却也不改此处正天庭边缘的事实。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正规流程,天庭处罚西洋龙子,地方应选在五行山以东,可是……

    可是这观音东来,却是先遇上了吊在空中的玉龙,送入鹰愁涧以后,才见的孙猴子!

    这个诡异的流程,其实已然是暴露了玉龙的身份,只要有心去猜一猜,那么这一条不上剐龙台的“该杀”之龙,必然是谁谁谁的一招明棋。问题是观音必须要吞,这就好似中央政权委派下来的巡检官员,没有拒绝的道理。

    幸然,这件事观音是明白人,玉帝随手一扔,观音也是随手一收,但是位置嘛……

    观音带引木叉行者行不多时,忽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木叉道:“师父,那放光之处,乃是五行山了,见有如来的压帖在那里。”观音带着你走的路,她能不知道么?关键在于,观音一边走,还要一边思考,而木叉,就成了到点儿的“闹钟”了。

    既然到了,观音菩萨道:“此却是那搅乱蟠桃会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今乃压在此也。”这话明摆着就是找过来的,可说的话,却是在说给孙猴子听的。可是孙猴子装聋!

    木叉道:“正是,正是。”这废话的作用,还是在提醒孙猴子,有人看你来了。可是孙猴子却又做起哑来。

    孙猴子不认识观音么?认识,木叉还和他打过一架。五百年不曾有人看望过,孙猴子已然是安然渡过了三灾火劫。可是孙猴子在监狱里面依然不改傲性,仿佛在说:不是谁,都有资格到监狱里来,探我的监的。

    孙猴子不搭理,一则是有仇,二则是高傲,三,则是羞。而观音,作为洞察人心的高手,自然也明白,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于是作诗一首,诗曰:堪叹妖猴不奉公,当年狂妄逞英雄。欺心搅乱蟠桃会,大胆私行兜率宫。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自遭我佛如来困,何日舒伸再显功!

    所谓请将不如激将,反过来也是,这话很明显就是在激那孙猴子的。想当初,二剿花果山,正值蟠桃会时,那观音除站在玉帝的立场,不得明白之时,喊得是妖猴,明白过来以后,立马改成的是“大圣”。

    观音既然看得明白戏,自然也明白孙猴子的身份不一般,更何况现今点名要刑满释放,何苦平白无故得罪人呢?“妖猴”一称,始终是源于那孙猴子的不尊重,既然你不搭理,那我何必给你面子呢?面子乃是自己找回来的。

    可想而知,这一激,早惊动了那孙猴子。于是在山根下高叫道:“是那个在山上吟诗,揭我的短哩?”装什么不认识啊,欲盖弥彰,好歹观音也没把你得罪狠,好歹还赞了你两句,就这么点儿刺激,直接就让孙猴子跳了起来。

    菩萨尚有三分火,道:“姓孙的,你认得我么?”这话可不是专属弥勒的,乃是专门儿对不开眼的人所说的,内涵就是骂人:你个瞎子,连老子都不认得么?但说这话,那就要小心了,来人必然是生气了的。

    孙猴子睁开红屁股似得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你从那里来也?”

    哎呀,这才是,秒认怂啊,直接恭维了一堆的言语。却是,现在要收拾你个孙猴子,那是简单至极啊,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好嚣张的。当然,好歹是个猴儿精,猴精猴精的。

    观音是带着任务来的,哪里有那么多客气话讲,后面还有事情做呢。于是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这话其实很明显了,孙猴子才刚说过,没人看顾,更何况还有土地、山神、监押的天将一起,这架势,只有候审出狱的时候才有啊。

    既如此,那孙猴子打蛇随棍上,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没错,五百多年了,这是一个身在监狱,无所事事的人,唯一能够记得清楚的东西了。

    孙猴子很确定时间,观音也很确定,毕竟是这家伙渡劫的时间点,左右不会差得太远。问题是,孙猴子是个大多数人不讨喜的性格,“熊孩子”这种东西,就是欠收拾。

    可惜观音只有敲打的权力,收拾的权力,那只有自家师傅啊。只得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其实很显然了,就是在讨价还价,论一论释放条件。

    孙猴子倒也光棍儿,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这叫该认怂的时候认怂,刚好和方才该认怂的时候不认怂想照应,完全看得出这孙猴子吃了亏上了当,却还是不改初心,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小人性格。

    但是那观音乃是来做任务的,你是个什么人,还真和我没关系。闻得此言,自己是满心欢喜,但却道:“圣经云:‘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这是……我裤子都脱了,你跟我说这个。观音能救孙猴子么?能啊,那为什么不救呢?这事儿完全可以是观音救了孙猴子,然后让他在这里等着,处理方式类似于猪悟能沙悟净,两者皆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救赎。唯有孙猴子,却罪大恶极,观音都不乐意救赎。

    这事儿谁遇上谁知道,别人待不待见自己,那是门儿清。但是孙猴子刚吃了暗亏,只得是声声道:“愿去,愿去!”勉强算是知道了观音面前,那就是该认怂的,至少现在的情况,确实如此。

    观音也懂,这猴子是记吃不记打,关键后台还硬,道:“既有善果,我与你起个法名。”

    这种事情,其实很重要,通常是长辈给小辈用的。也就是说,通过这么过形式,孙猴子是注定要矮上半截儿身子的。却不想,孙猴子却不乐意,不过原因却并非是看透了取名这种形式所代表的意义……

    乃是:“我已有名了,叫做孙悟空。”

    菩萨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排行。你今也是“悟”字,却与他相合,甚好,甚好。这等也不消叮嘱,我去也。”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