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西游际 > 149隐秘疑论

149隐秘疑论

    原来,那唐和尚拈香注炉,礼拜三匝,却之拜得“天地”二字。于是问道:“仙童,你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

    唉,不知者勿怪,大罗神仙们,你说该拜谁呢?上帝不是全能的,可是连上帝都解决不了的事情,该找谁呢?

    那镇元子拜天地,只是因为自己一直生活在天地之间,不因贫而欺之,也不因贵而媚之。镇元子解决不了的事情,哪怕是太上老君,也难以解决,根本毋须要拜。而这有所惧悔,乃是因为需要教人,天地无情,却需敬畏。

    别人也就罢了,那孙猴子知道什么蛟敬畏么,只是无知,无知则自然无畏。是以,清风明月一阵儿回答,却引得那猴头发笑,直道:“只讲老孙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捆风!”你说自家知道自家吹牛还不懂得收敛,却偏生觉得人家也是在吹牛。

    及至问及人家师傅,那童子回道:“家师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

    可那孙猴子闻言,忍不住喝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甚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

    这一呵斥,那是又羞又怒,想那弥罗宫,哪怕是天之骄子,太乙天仙,“大学生”都要看够不够资格进去。而偏偏这孙猴子,却是连个“大学生”的资格都没有,等级差距太大,已然让孙猴子没法儿在心理上过得去。想他一个小学生那是连“中学生”都看不起的,偏生还得让人家也看不起。

    唐三藏见那猴子又来了,也怕那泼猴发怒,又恐怕那童子回言,斗起祸来,谨严厉色道:“悟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显得没了方情。常言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既是不在,搅扰他做甚?你去山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粮,借他锅灶,做顿饭吃,待临行,送他几文柴钱便罢了。各依执事,让我在此歇息歇息,饭毕就行。”

    那猴儿精自然察言观色,怕那紧箍咒,三人各依执事。

    就这么一说,那两个童子乃是没怎么进入人世的,立马给那唐和尚发了两张好人卡,立马转变了原来的态度,立马觉得自家师傅果然有先见之明。

    诶,原来那镇元子不止是安排了人,还安排了事儿。

    原来,五百年前,当金蝉子还是金蝉子的时候,虽然是大乘佛法起步,但是周围的“老师们”却都是小乘佛法的修习成功者。再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很难说金蝉子到底修得几分大乘佛法。而当日,如来天庭归来,开了一次盂兰盆会。

    这一次会上,金蝉子是迷茫的,而作为一个“老好人”,其实也是想为大罗仙群体添砖加瓦,不意之间指点了金蝉子几句。说道对有道之人的指点,那镇元子自然是难能为情,毕竟你不能让人家毁了自己道行吧。可是对于当时金蝉子这种找不到自己道路的人……

    镇元子给出的东西不多,那就是世上本没有路,第一个走的,总要踩出自己的路。

    这在金蝉子看来,大乘佛法重要么,小乘佛法重要么,重要的是成仙了道,渡劫飞升。镇元子这“老家伙”的言语自然是道法自然,但是层次却太高。不过对于金蝉子来讲,不亚于“破格提拔”,享了别人知遇之恩。

    如此一来,金蝉子作为如来的二弟子,却对于大乘佛法不甚重视,岂非轻慢。但是对于镇元子,那就是一言之师,可当老师的不在意,“徒弟”却饱含着深情厚谊。也就是这么一杯茶,金蝉子乃是怀着“拜师茶”的敬意,镇元子虽看了眼色却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好拒绝。

    茶不再重要,可是金蝉子却因为坚定了“轻慢”大乘佛法的心,被贬投生。

    这个事情和敬茶之事刚好相反,金蝉子不在意,可镇元子却在意起来,连累他人,道心不稳。如此,那就要变着方法道歉,可十世为人,唐和尚哪里知道这些,更何况,人参果虽然无大用,毕竟是稀罕之物。最重要的是,人参果树一般的稀罕物,镇元子也想要一件。

    是以,三月三镇元子远足之时,清风明月才问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

    那镇元大仙这才给出了一个怪论:“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所以就要人参果结交?

    其实那人参果有数,开园才吃得两个,而手下徒弟又尽皆不是万年前的人,你说那清风明月还有四十六个徒弟的长寿,到底死如何来的呢?开园留果,不是明显留着有用的么。

    万年只结三十个人参果,那只能证明这树是可控的。至于闻一闻活三百六,正好解释五庄观内散仙的长寿。至于吃一个,整合五庄观活了四万七千年的,那就只有镇元子一个啊。

    四万七千年,开天之时没有人参果,开天之后七千年才有得三十个,那镇元子这年岁就有了很大的讲究了,至少有七千年是自个儿活下来的,而且还越活越滋润。

    其实这些消息,都只是外界可以知道的消息,五庄观土地也是尽信的。可论及这开天以来就存在的一方水土,哪里有人会比自开天以来就存在的人了解得更多呢。

    其实这人参果树,正是那镇元子的渡劫根本,成道之基。天地每一量劫死一次生一次,镇元子每一量劫死一次生一次,而这人参果树,也是每一量劫死一次生一次。

    是以,那人参果树并非开天之时存在,而是在开天之前就存在,所以这万年一次结果不断。至于为什么是三十个,乃是因为这镇元子渡过量劫所需的能量越来越少。也就是说,每一万年结三十个人参果,镇元子也能轻松渡过量劫,渡量劫,镇元子是留有余力的。

    而随着镇元子实力的提高,下一量劫那果子就是每一万年三十一个,上一量劫的人参果正是每一万年二十九个。这一来镇元子不灭,人生果树不灭,人生果树不灭,镇元子也不朽起来。

    这也就难怪,清风明月所说:“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确实,若不是大罗仙人,不总是要参加熟悉的人的葬礼么。

    可这人,越是有本事,那他所追求的东西,常人就越是看不懂。譬如那孙猴子追求长生,可哪一个凡夫俗子不求长生的呢,蝼蚁又怎么会得知圣人的想法。

    而这镇元子,恰巧对于金蝉子的想法和对于那孙猴子的想法是一样的。确实也是,这两人都是应劫之人,身负气运,乃是现阶段投资的最好对象。可镇元子的投资,却不一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