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西游际 > 161弱者的反击

161弱者的反击

    可这孙猴子是讲理的么?听不得,却开始伤人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这不是强词夺理么,把个老和尚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一则自然是出家人,哪里言语得色戒之事;二则,却是这师傅教徒弟,怎么就教出这么个徒弟呢?

    唐和尚这么一愣神,却不防,那孙猴子立马动手打了出去。这白骨精能有什么本事,只得留一副尸身在地,自走了魂魄。这一招,正是那鬼仙的修行之路,须得附身于事物之间,方能保存自己的意识。

    地上的尸体虽然真是妖怪,可孙猴子这事儿做得却着实不地道。以他的观念看来,只要结果是正确的,管得什么过程,可这不就是无所不用其极么。

    唐僧的概念却不是如此,所谓捉奸捉双,抓贼拿赃,人之所以为人,难道是因为人的独特形态么?可这方世界却还有妖精。人之所以为人,乃是因为人性,没有人性,那就是一动物,跟畜生有何分别。

    一个要结果,一个看过程,这矛盾怎么可能调和,唯有缓和而已。可这事儿,唐和尚能忍,却也忍无可忍,而孙猴子这性格,却如何忍得。

    至如此,却见那唐长老战战兢兢,却只是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这状态却不以为意,已然是不再准备留着孙猴子了。

    可那孙猴子却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乃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

    沙僧依然做局外人旁观状,却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如此,唐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念得者猴头没有功劳,也还有苦劳。

    怎禁猪八戒却气不忿,眼看这猴头明明不得人心,偏生是念及“从龙之功”。明明是没有什么功劳,苦劳却苦在了自己身上。老和尚明明不满至极,却只因结果的正确而放过过程的非法手段。

    这一来,却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猪八戒这话,挑的真是时候,可谓是弱者的经典反击。想在五庄观之前,取经团中被诟病的人乃是猪悟能,而进攻的主力正是孙猴子。沙悟净就不说了,根本不参与,而唐和尚,却因为猪八戒憨实,孙猴子狡反,隐隐压制着天蓬的话语权。

    但是孙猴子却全然没有看明白,这取经团的话事权,定然该掌握在唐和尚手中。

    猪八戒看明白了,也是忍耐了好久,终于是等到这样一个机会,外部危机小到忽略不计,内部矛盾爆发到不可调和。既如此,怎能不赌一把,押上自己后面路上的机会,押上自己下凡的猜测。

    再者,这一连吃饱几天的机会,实在太过于难得,向后没有了后勤补给,那这实力受损之下,哪里压制得住这无法无天的孙猴子。

    唐三藏原本就很是不满孙猴子,论及能力,一丁点儿看不到,全然依靠请人。论本事,不比猪八戒沙悟净高,却不好好利用自己的云快,补一补后勤,让人家往前冲。论人品,全然是个不知所谓的偷儿,什么规矩都得往后靠。

    听了那猪八戒一言,也算孙猴子的晦气,手中捻诀,口里念咒,痛得那猴头直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嗨,说直接了,你顶嘴,说得隐晦了,你不理会,明明是自己不听话,说什么呢?

    唐和尚倒也耐心,却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

    这话是人间善恶,说得是人理纲常,问题是,那猴子不是人。当然,这话虽然直接,但是那孙猴子却是不大明白的,想也曾经被撵过一次,那如来化作的菩提祖师也只叫他去。

    当时这猴头就不懂,问询过,这一次却也还不懂,问道:“师父,你教我回那里去?”

    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

    可这孙猴子却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唉,这种事情,你只该认错,怎么反而如此相逼,这不是扩大矛盾么?

    唐和尚听了,心里着实懊恼,人说功高盖主,你这还未有功,就傲到这份儿上了,我实在给不起工钱。于是斩钉截铁:“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

    那孙猴子这一次终于是晓得了自家师傅的决心,只得服一服软,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可偏偏这一次唐僧很是强硬,道:“我与你有甚恩?”没错,人的软弱是有限度的,可有些人就是不乐意接受,非得等到不可收拾。

    那孙猴子也是这般,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这却是服软,但是那孙猴子却也猴精,服软的地方在于报恩,而非是今日之事做错。

    幸而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那猴头哀告,却也暂时回心转意道:“既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再休无礼。如若仍前作恶,这咒语颠倒就念二十遍!”

    嗨,这人心一软,就要吃亏。那孙猴子不愧是个看眼色的,立马就顶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唐和尚好回你这话?

    猪八戒看了,不想自己的利益没争取到,孙猴子却也没有一丁点儿服软。和唐和尚看到的不一样,那猴头所说的话,天蓬是一句也不相信,却因领导的言语,一句顶嘴都没有说。

    唐三藏也罢,猪八戒也好,就不能干脆下一下决心,努一努力,直接把个孙猴子赶出去么?这事儿可不简单,取经团乃是四人组,玉龙马说不上话,倒也符合自己犯下的“忤逆”罪,可沙悟净面无表情,没有开口。如此一来,相当于两票对两票,这就不好用强了,操作得不恰当的话,沙僧也跑了咋整呢。

    沙和尚却也明白,这哪里是因为“杀人”犯事儿啊,这是那孙猴子犯了众怒。问题是,卷帘将习惯性不开腔,对于那猴头,既没有多少好感,也不带太多恶感。

    原来,这孙猴子在流沙河偷袭过沙悟净,当时木叉到来,还曾怨怼孙猴子道:“这个主子,是他(猪八戒)的帮手,好不利害!我不去了。”这虽是那恶感的由来,但是好歹孙猴子在五庄观偷得人参果之时,没有背了沙僧,却也得了些好感。

    此际,那孙猴子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拉拢沙僧,但是想想,三个人分数个桃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