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西游际 > 210两相捉弄

210两相捉弄

    还记得白虎岭白骨精么,说实话,这手段并不高明。但是却又有一样,女人拿枪,都知道很危险,可要是小孩子拿枪呢?

    那唐和尚听得叫声“救人!”正是小孩子的做声,自然是大惊道:“徒弟呀,这半山中,是那里什么人叫?”没错,这里是半山,可这不同于其他,乃是孩子。

    孙猴子也明白,这里是半山中啊,上前说道:“师父只管走路,莫缠什么人轿骡轿,明轿睡轿。这所在,就有轿,也没个人抬你。”那行者一丝儿人行,以往开的玩笑都很过分,可今日却得了一丝儿慧根来。

    管他唐三藏问询,那猴头一味只叫走路。猪八戒和沙和尚也明白是半山腰,全然不理会。可无奈,那长老终究存有许多人性,叫道:“徒弟,这个叫声,不是鬼魅妖邪。若是鬼魅妖邪,但有出声,无有回声。你听他叫一声,又叫一声,想必是个有难之人,我们可去救他一救。”

    尽管那猴头一再解释草木成精,魅惑元神什么的,可这孙行者一向没什么信誉,三藏法师依然半信半疑。

    那猴子心中暗想:“这泼怪不知在哪里,只管叫啊叫的。等我老孙送他一个卯酉星法,教他两不见面。”于是叫沙和尚前来:“拢着马,慢慢走着,让老孙解解手。”

    你看他让唐僧先行几步,却念个咒语,使个移山缩地之法,把金箍棒往后一指,他师徒过此峰头,往前走了,却把那怪物撇下,他再拽开步,赶上唐僧,一路奔山。

    整个取经团内,只有这玄奘和尚是人,这是无法辩驳的事实。也因此,物伤其类,唯有唐长老才有着慈悲心道:“徒弟呀,那有难的人,大没缘法,不曾得遇着我们。我们走过他了,你听他在山后叫哩。”

    他两人争主导权,猪八戒本是力挺唐和尚的,那孙猴子用了法术,自家也是知道的。但是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说逢林莫入,更何况还在半山之中。再者他人祸患,与我无关,可唐和尚犯太多错的话,领导权就容易变动了。

    于是干脆扯个谎劝道:“在便还在山前,只是如今风转了也。”

    这自然是好的,颇合那孙行者的心意道:“管他什么转风不转风,且走路。”

    可那红孩儿久等无人,心中思量道:“我等唐僧在此,望见他离不上三里,却怎么这半晌还不到?想是抄下路去了。”于是又纵红光,上空再看。

    这红云挂空,实在是太过于明显了,不觉再次被那孙猴子回观看到。叵耐那猴头又把个唐僧撮着脚推下马来道:“兄弟们,仔细,仔细!那妖精又来也!”慌得那八戒、沙僧各持兵刀,将唐僧再次围护在中间。

    红孩儿自家就是学霸级的人物,看了这等应对手段,在半空中称羡不已道:“好和尚!我才见那白面和尚坐在马上,却怎么又被他三人藏了?这一去见面方知。先把那有眼力的弄倒了,方才捉得唐僧。不然啊,徒费心机难获物,枉劳情兴总成空。”

    他这学霸却不似那孙猴子一般的伪学霸,也不懊恼也不生气,乃是更进一步,干脆按下云头,似前番变化,高吊在松树山头等候,却不上半里之地。

    真学霸还在布置自家的手段哩,这厢取经团内部却吵了起来。原来这孙猴子也不道歉,也不说明,架着领导的派头,那唐三藏直言问道:“你说妖精又来,如何又请走路?”

    孙猴子毕竟不是真领导,只得还寻旧话道:“这还是个过路的妖精,不敢惹我们。”

    唐长老又气又怒,临机决断,临机决断,有情况再决断,你这什么情况都没有,不是全然为了夺权而做准备了么?乃骂道:“这个泼猴,十分弄我!正当有妖魔处,却说无事;似这般清平之所,却又恐吓我,不时的嚷道有甚妖精。虚多实少,不管轻重,将我着脚,捽下马来,如今却解说什么过路的妖精。假若跌伤了我,却也过意不去!这等,这等!”

    这却也是实话,想在鹰愁涧,才说了降龙伏虎却降不得龙,观音禅院无事生非,黄风岭上闻得虎气还丢了师傅,四圣试禅心罔顾他人,五庄观中闯祸,乌鸡国弄权……桩桩件件,那一次不是开黄腔,结因果。

    更何况这一次,那猴头也不知发了什么疯,自家不够四尺,也就八十公分,却生生把唐和尚从马上推下,安的什么心?你要说一声儿,那沙和尚两米八的大个子,直接把三藏法师从马上抱下来不好么!

    他偏不,还记得乌鸡国打唐僧的一棍子么,若不是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驾伽蓝、当坊土地、本境山神护着,玄奘和尚就死了。可那是在打妖怪?非也……

    当时那孙猴子就请暗中知会,请他师父上殿,可唐三藏是个白胖的和尚,凡间世俗,绝不可能跳上金銮宝殿,更不可能的是跳得上金銮宝殿玉阶高。也就是说,那青狮分明心理素质再次失守,如此大的破绽却没被那孙猴子打死。

    慌得一众神仙辩解青狮会腾云,这哪里是辩解,分明是不好责备;那孙猴子哪里是要打青狮,分明就是对唐和尚不满,打一打发泄下。是以这家伙先找这一伙儿神仙保着,免得把自家师傅打死,却是厚黑得很。

    这一次其实也一样,可那猴头却道:“师父莫怪,若是跌伤了你的手足,却还好医治;若是被妖精捞了去,却何处跟寻?”啥意思,就是问你要钱还是要命,可你这家伙又不是土匪,愣是没事儿找事儿,换不得方式么?

    那老和尚自然大怒,哏哏的就要念《紧箍儿咒》,却是沙僧无奈苦劝。

    沙和尚自然也是知道此事儿那孙猴子乃是理亏的,但问题是,那猴子猴王做得,好似当了皇帝一般,有对无错。也就是说,唐僧有人性,乃是劝得动的,而孙猴子那一丝儿人性,不太能劝得动。

    那老和尚也憋屈,只得上马又行,可还未曾坐得稳呢,只听又叫:“师父救人啊!”那唐长老一抬头,就看到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于是兜住缰,便乘机大骂那猴头道:“这泼猴多大惫懒!全无有一些儿善良之意,心心只是要撒泼行凶哩!我那般说叫唤的是个人声,他就千言万语只嚷是妖怪!你看那树上吊的不是个人么?”

    事情不仅仅论结果的对错,还得要论及出发点。可那孙猴子好似个现代人,看到的却只有结果,只有威胁,正如那世界警察一般。

    其实,要论道理,唐和尚也知道在半山中,可有些事不能只看结果,赚不着钱就不做了,看他是个敌人那就要打死。那红孩儿变化的是个人,人之将死,你不救么?更何况那猴头说话全凭猜测,没有确实证据证明人家是妖怪,再者妖怪就该打死?那你孙猴子怎么还不死……

    孙猴子想不到这些,那唐长老却将鞭梢指着问道:“你是那家孩儿?因有甚事,吊在此间?说与我,好救你。”三藏法师这手法,才正是在以人的见识来求取证据,怎可如那孙猴子一般,万事不求证据,只因疑人偷斧。

    不过,玄奘和尚这以人的见识求证,能求得证据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