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西游际 > 262三人行

262三人行

    唐三藏闻得此言,原本就不可能坐以待“毙”,更况乎危及生命。于是晦气星进宫,依了猪八戒,一齐出了圈外。沙僧虽然得了那猴头吩咐,可命贵还是安全贵,一目了然。也不答话,牵了马跟着。

    这时的取经团三人众,离了那孙猴子,倒也算是再次同心协力起来,在目标上达成了一致,过了这一遭再说。人说望山跑死马,可对于经年走路的人来讲,到底也不算什么。

    但是,所谓压死骆驼的乃是最后一根稻草,猪八戒挑个担子没走几步,已然受不了,只得把担子交给了沙和尚,他来牵马。想当初,黑松林,波月洞,猪八戒也是饿得要死,担子交给了沙和尚,当时没有孙猴子管顾后勤,此番就有他,竟也到了这样的地步了。

    唐长老顺路步行前进,不一时,到了那楼阁之所。房屋坐北向南之家,门页半开半掩。猪八戒才拴马在门枕石鼓上,沙僧也歇了担子,唯有三藏法师吹多了风,坐于门槛之上躲着。原来这坐北向南,门槛坐着,门扇半掩,刚好可以抵挡抵挡北风。

    他师徒三人缓了这口气,性命眼看无忧,立马开启了分工合作模式来。孙猴子不在,猪八戒说道:“师父,这所在想是公侯之宅,相辅之家。前门外无人,想必都在里面烘火。你们坐着,让我进去看看。”这其实就是负担起了孙猴子的职责来,要去探探路,察看察看。

    唐僧见此,赶紧吩咐道:“仔细耶!莫要冲撞了人家。”猪八戒要去做事,首先就打招呼,是以唐和尚对他的态度和对那猴头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说来也是,好些时候那猴头惫懒,非得要等到唐僧吩咐,才知道自己职责。他哪里能像猪八戒这般,但凡要主动,怕就惹起事儿来。

    当然,所谓礼不可废,老和尚就算是要死,也要效子路结缨。但毕竟从容赴死这事儿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更何况猪八戒其实早就在死亡面前走过一遭。

    但是那呆子心里面虽然没当回事儿,可嘴上却忙回答道:“我晓得,自从归正禅门,这一向也学了些礼数,不比那村莽之夫也。”这才把钉钯撒在腰里,整一整青锦直裰,斯斯文文,走入门里。再对比对比孙猴子,你要说他,他就得顶起嘴来,不可教也!

    说起来也是,就如此冷饿的危机时刻,还死守什么规矩啊,难道还当自己孔乙己?可恰恰是这样的表现,才能看得出唐三藏的人性光辉。不畏死而赴死,其实不难,畏死而慨然赴死,则动人心魄。好比没人监控的红绿灯,唐僧就能自律,守规矩,不乱闯红灯。

    人其实就是互相影响的,那孙猴子老是以己度人,总觉得我吃三瓜俩枣就饱了,那大家也该如此。唐僧本也不是这样的人,可在这样恶劣环境当中,老和尚自觉守着自己的底限,也还希望着徒弟们能够和他一样,守得住自己给他们定下的底限。

    可惜,人又不是从工厂组装来的,猪八戒进门就闯,从大厅到穿堂,过堂后到大楼,除开一顶黄绫帐幔,愣是没看见半点儿人影。那呆子心道:“想是有人怕冷,还睡哩。”也不分内外,拽步走上楼来,用手掀开看时,把他唬了一跤。

    掀人帐幔,其实已经闯了红灯,可谁知道这灯下不是车行路,而是人行处。原来帐里象牙床上,白媸媸的一堆骸骨,骷髅有巴斗大,腿挺骨有四五尺长。如此高大,其实少见,想那唐和尚才一米六,这骨骼却至少两米。

    这样壮实的人儿,却死在了这里,猪八戒也才两米三啊,他一想到此,再看此处,冻饿不尽,不由得悲从中来。却见他腮边泪落,对骷髅点头叹云:“你不知是——

    那代那朝元帅体,

    何邦何国大将军。

    当时豪杰争强胜,

    今日凄凉露骨筋。

    不见妻儿来侍奉,

    那逢士卒把香焚?

    谩观这等真堪叹,

    可惜兴王霸业人。”

    猪八戒这一番感叹,乃是触景伤情,说的也真不是这骷髅,而是自己。可不是嘛,猪八戒就是天蓬元帅,就是大将一名,也正是功成犯错,被贬下天界的。而更可叹的是,当初是人身,现在却是猪妖,物是人非啊!

    恍惚间,却见帐幔后有火光一幌。那呆子道:“想是有侍奉香火之人在后面哩。”急转步过帐观看,却是穿楼的窗扇透光。那壁厢有一张彩漆的桌子,桌子上乱搭着几件锦绣绵衣。

    才说过,没人监控下的红路灯,不是每个人都会遵守交通规则的,就有人监控,也还难说。猪八戒看是三件纳锦背心儿,果然不管好歹,就给拿到门外道:“师父,这里全没人烟……串楼旁有三件纳锦的背心,被我拿来了,也是我们一程儿造化,此时天气寒冷,正当用处。师父,且脱了褊衫,把他且穿在底下,受用受用,免得吃冷。”

    猪八戒是个闯红灯的,可三藏法师却不是,还教道:“不可,不可!律云:公取窃取皆为盗。倘或有人知觉,赶上我们,到了当官,断然是一个窃盗之罪。还不送进去与他搭在原处!我们在此避风坐一坐,等悟空来时走路,出家人不要这等爱小。”

    比起在孙猴子画地为牢的圈子里,此处已是少吹了许多的风,唐和尚谦谦君子,自然是身正影子端。可猪八戒何曾受过这番儿冻饿,道:“四顾无人,虽鸡犬亦不知之,但只我们知道,谁人告我?有何证见?就如拾到的一般,那里论什么公取窃取也!”

    这也是人性悖论了,在极端环境下的无法生存,是吃掉同伴的尸体求生呢,还是静静的等待死亡的降临呢?这或许太沉重,那就看看著名的火车杀人悖论,你是选择压死人多的,还是压死人少的?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中国人早有定论,那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此而已。

    公取窃取,猪八戒是吃人的,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才是第一要务,无主之物,因何不让他用起来呢?可唐和尚乃是谦谦君子,一旦有违人伦,生时还是人么?谈什么死后。也就是说,在唐僧看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果然,此时的唐三藏生了气,骂道:“你胡做啊!虽是人不知之,天何盖焉!玄帝垂训云,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趁早送去还他,莫爱非礼之物。”是啊,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纵有黄金也不拾。

    其实这也是人心,唐和尚到底是个凡人,如那孙猴子常常顶嘴,一旦顺了自己一次意,乃能记得他的好。而像这猪八戒一般时常谦恭爱敬,一旦有一次违逆,却也忒记恨于他。怪道古人有云,斗米恩升米仇,原是如此。

    那孙猴子的后勤保障,无意间也算符合这般天理人性,可叹他情商太低,始终不得其法,不然这取经团,却不早早配合如常,团结协作了么。

    既然理念不一,既然环境艰难,猪八戒哪里听得,于是对唐僧笑道:“师父啊,我自为人,也穿了几件背心,不曾见这等纳锦的。你不穿,且待老猪穿一穿,试试新,晤晤脊背。等师兄来,脱了还他走路。”这倒是个两面讨好的主意,也难怪能讨唐僧的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