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西游际 > 286兵解石猴

286兵解石猴

    沙和尚万剑穿心的苦都受得,那目的也只为此,可现在连前进的方向也失去了,可谓是人生瞬间就陷入了黑暗。

    猪八戒却不同:“兄弟且休哭,如今事已到此,取经之事,且莫说了。你看着师父的尸灵,等我把马骑到那个府州县乡村店集卖几两银子,买口棺木,把师父埋了,我两个各寻道路散伙。”是啊,卷帘将是带着目的来的,天蓬元帅却是半道给下的命令,能一样么.

    自然不一样,沙僧正好比是工具人,自打上天就已经注定了卖命,完成任务是唯一的尊严,是没有“人心”的。可猪八戒不是,活着才是第一要务,追求的是更好的活着,这是“人心”,也是猪八戒和唐僧惺惺相惜的基础。

    就到此时,沙僧也实不忍舍,将唐僧扳转身体,以脸温脸,哭一声:“苦命的师父!”这不仅仅是哭老和尚,实乃是哭自己,唐僧的苦,还能有沙僧受得多?万剑穿心,不是谁都受得了的。

    可危机危机,说不定就转危为机。只见那唐长老口鼻中吐出热气,胸前温暖,沙僧连叫:“八戒,你来!师父未伤命哩!”这才是惊喜,他却不似那猴头,因何在毒敌山放任老和尚在琵琶洞过夜,正是因金皘山如此之久,老和尚都未曾丢了性命。

    猪八戒赶忙近前扶起老和尚,唐僧苏醒来,呻吟中却骂道:“好泼猢狲,打杀我也!”

    沙僧、猪八戒陡然心惊,立马连忙问道:“是哪个猢狲?”其实他们都不相信,可唐三藏谦谦君子,就不是个说谎卖乖的。

    三藏法师吃了几口水,才说:“徒弟,你们刚去,那悟空更来缠我。是我坚执不收,他遂将我打了一棒,青毡包袱都抢去了。”老和尚倒也相信此事,无他,说到底那孙猴子的性格,就是个欺软怕硬的。

    猪八戒时硬的,沙和尚也是硬的,是以两人都觉得那猴头不可能下手。但是老和尚只是个凡人,完全是个软柿子,初戴紧箍的孙猴子,就欲打他唐长老,今日之事,又怎么会不可能。

    猪八戒听唐僧说得笃定,咬响口中牙,发起心头火道:“叵耐这泼猴子,怎敢这般无礼!”与沙僧说道:“你伏侍师父,等我到他家讨包袱去!”说实话,很少见猪八戒发怒,这就好似那孙猴子初寻仙师,十年间人间无性,当实力不济之时,还得缩头。

    可今日不同往常,毕竟没了孙猴子掣肘,猪八戒完全可以路上吃个饱饭,找那猴头的麻烦。

    不料沙僧一眼就看穿此事,说道:“你且休发怒,我们扶师父到那山凹人家化些热茶汤,将先化的饭热热,调理师父,再去寻他。”猪八戒只得依言,把师父扶上马,拿着钵盂,兜着冷饭,直至他化缘那家门首,说开言语,休整下来。

    一行在人家户休整,吃了点儿热茶泡饭,定性多时,唐僧才问道:“那个去讨行李?”此话一出,其实就已经是在安排沙僧了,因为……

    你看猪八戒抢道:“我前年因师父赶他回去,我曾寻他一次,认得他花果山水帘洞,等我去,等我去!”唐僧就不知道此事?非也,老和尚还是对猪八戒比较优待的,毕竟他俩才是取经团中,有“人心”的人。

    果然,唐长老却阻止道:“你去不得。那猢狲原与你不和,你又说话粗鲁,或一言两句之间,有些差池,他就要打你。着悟净去罢。”这意思就是怕他吃亏,更何况,没吃饱饭的猪八戒,状态其实是不好的。

    猪八戒能听懂,沙僧也能听懂,甚至是应对方法都向好了,于是应承道:“我去,我去。”

    老和尚赶忙又吩咐沙僧道:“你到那里,须看个头势。他若肯与你包袱,你就假谢谢拿来;若不肯,切莫与他争竞,径至南海菩萨处,将此情告诉,请菩萨去问他要。”

    沙僧一一听了,还向猪八戒得意道:“我今寻他去,你千万莫僝僝,好生供养师父。这人家亦不可撒泼,恐他不肯供饭,我去就回。”

    猪八戒点头道:“我理会得。但你去,讨得讨不得,次早回来,不要弄做尖担担柴两头脱也。”

    这话才真个像是两兄弟之间的对话了,他俩也都不怕孙猴子,也都抢着去,可实际上,却还有唐僧不知道的话外音在。你道为何,这户人家,也不见得多富有,就留在这里,也是个半饱不饿,还不如一路上吃些野食。

    沙僧驾云奔东而去,半空中吃吃停停,行经三昼夜,到东洋大海,渡瀛洲仙山,直抵花果山界。按云找路下山,寻水帘洞,近前,却听得一派喧声。原来兵解石猴高坐石台之上,双手扯着张通关文牒正念。

    说实话,这张通关文牒乃是假的,就“东土大唐王皇帝李”,全然没有一丁点儿尊贵之意,乃是兵解石猴以孙猴子自大的口吻仿作。也就是说,其实真的通关文牒,已经让这兵解石猴仿作完毕,放了回去。

    可问题是,沙僧没见过通关文牒,只是听说,是以沙僧听了,止不住近前厉声高叫:“师兄,师父的关文你念他怎的?”

    也是巧了,兵解石猴一路跟随,学习孙猴子的神态举止,抬头却不认得是沙僧。只得叫:“拿来,拿来!”众猴一齐围绕,把沙僧拖拖扯扯,拿近前来,被他喝道:“你是何人,擅敢近吾仙洞?”

    沙僧莫名其妙,只道是他变了脸,不肯相认,朝上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

    这也就是沙僧了,唐僧为何差他来此,这不就是第二个原因了么。沙僧一心西去,根本不管事情的错与对,是以这番诡辩,直接把个孙猴子洗白了,言语间,甚至有听他领导之意。

    这般好言好语,然后才图穷匕见:“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

    若此人真是孙猴子,沙僧可谓是摸着了脉络,可问题是,此人乃是兵解石猴,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沙僧肚子里就感到好笑,不觉笑出了声道:“师兄言之欠当,自来没个孙行者取经之说。……”

    是啊,佛经的传播主体是人,虽说众生平等,可到底人才易学,妖却难教。是以:“兄若不得唐僧去,那个佛祖肯传经与你!却不是空劳一场神思也?”

    却不料,这兵解石猴不但恨孙猴子,恨乌及屋,连带取经团也恨上了,直接让小妖牵出一匹白马,请出一个唐三藏,跟着一个八戒,挑着行李;一个沙僧,拿着锡杖。

    沙僧见了,这分明假冒,大怒道:“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里又有一个沙和尚!不要无礼!吃我一杖!”好家伙,双手举降妖杖,把一个假沙僧劈头一下打死,原来这是一个猴精。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