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十三章 再遇故人

第二十三章 再遇故人

    正在方楠思忖间,三百多个头戴八瓣儿盔,身着环臂铁甲的骑兵,簇拥着一架马车,快速追赶上来。

    十个骑兵提缰纵马,在队伍中加速冲出。

    为首那个兵头是个小旗,看上去年岁不大,黝黑的面孔上满是肃穆之色。

    驻马在方楠身前他也不说话,只是将下巴略向上扬,神情十分倨傲,挥舞长矛点指路边。

    这个举动的意思,任随都看得出来,那就是让人靠边站。

    他身后骑兵,同时一手拉动缰绳控制战马,一手抽出雁翎刀,指向浒山和吴彪等人。

    感受到浓重战意,战马十分亢奋,不断打着响鼻扭动身躯,用力蹬踏地面,准备随时一越而出进行冲击。

    方楠通读战史,一眼就看出这些骑兵绝对不是出自于卫所。

    在明末这个时代,也就只有主将亲兵,才能装备上环臂铁甲,而边镇中的普通军士,大多数只有一套鸳鸯战袄,能穿上铁网或镶铁棉甲,已经算是军中精锐了。

    按理说打过几仗后,方楠对于撕杀也并不畏惧,但现在他却感受到这伙骑兵,跃马挥刀传来一股威势,使人内心中产生一种无形压力。

    眼见着吴石头目光冷漠,伸手摸向马车里暗藏的“柳茎剑”。

    方楠急忙举起右臂,轻声喊道:“退后五步。”

    很明显,这些骑兵都是那辆马车的护卫,他们举动不过是清路警戒而已,并非是针对自己,所以也用不着过于紧张。

    马车虽然还有段距离,但现在已经能够看清楚,宽阔车体上面,雕绘着精美图案。

    由此可见,车中人身份必定是不同寻常,见此情景,方楠不由猜测了一下。

    但是这种偶遇,他也想不到会是谁坐在车中。

    浒山对这种场面也不陌生,知道是怎么回事,见到方楠举臂示意,急忙带领众人拉拽马匹靠向路边,动作干净利落哑然无声。

    看到这个场景,手持长矛的青年军官眉毛一挑。

    他能感受到面前这伙人,举止间带出的彪悍味道,只是那种感觉,介乎于土匪和军伍之间,一时间也拿捏不准。

    总之,在军官眼中,方楠这群人绝对不是什么善类。

    此时他有些不淡定了,眼珠转动几圈,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小旗紧握一下枪杆,神情更为戒备,但看到方楠等人并未持有武器,心中才稍稍一松。

    但是为了掌控局面,他还是向后面招了招手,希望再调些人手过来。

    他隐约间感觉面前这些人身上,带有一种随时可以暴起撕杀的不安定因素。

    其实,这也不是小旗心思敏感。

    方楠和手下的兄弟,从突围时开始算,到现在一共训练了两个月。

    虽然大多数时间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但饮食和生存环境并不好。

    加上还打了两仗,所以经过这种磨炼,他们气质都显得有点生猛。

    犹其是与流贼撕杀,都是豁出性命血拼,那可是刀刀见肉的撕杀,要比后世新兵训练力度要大得多,特别是心态上的磨炼,那可就不是单靠训练就能提升的。

    “呵呵呵”

    “这不是方老弟吗,准备去哪里发财啊?”

    人随声至,刘为可纵马飞奔过来,向方楠拱了拱手,同时挥动折扇,让军士们收起武器。

    方楠急忙拱手还礼。

    “呵呵呵”

    “刘公子多日未见,更见意气风发了。”

    这到不是他刻意恭维刘为可,而是刘为可现在剑眉舒朗,脸上透着股子喜气。

    俗话不是这么说的吗,人逢喜事精神爽,刘为可此时正是这种状态。

    “方老弟过誉了。”

    刘为可抱了抱拳,呵呵笑道。

    “刘兄该不会是高升了吧?”

    方楠呡嘴一笑,说出心中的猜测。

    “哪里,哪里?”

    刘为可挥动两下折扇,语气中虽然十分淡然,但却没有掩饰住内心中的喜悦。

    看了眼方楠这些人,刘为可心中一动。

    “若是没有什么重要事情,方老弟还是不要再向前走了。”

    “眼下苏豫浙皖,南直隶等地的援兵,正在向涿州集结,大战将起小心折了本钱。”

    刘为可脸色古怪看向方楠,心说小老弟呀,和我也用不着藏着掖着,你们这些人肯定是想偷摸占点建奴的便宜。

    可前面就是千军万马的战场,建奴可不是什么土匪流民,战斗力之强不可同日而语。

    方楠怎么会听不懂刘为可的意思,别人不知情,他却非常清楚。

    皇太极即将率领兵马撤向山海关一线,京城之困指日可解,此行虽然凶险,但可以操作的空当,也是非常大的。

    “刘兄这次真是误会了!”

    “我们兄弟正准备去山西寻些生意做,看刘兄风尘朴朴率军北行,到真像是去打仗。前方兵荒马乱战事难测,可千万要多加小心呐。”

    “呵呵呵呵”

    “方老弟放心吧!”

    刘为可轻轻扬头看向空中,用折扇敲击掌心,脸上显露出踌躇满志之色。

    “此次家父调集万余卫所兵勤王,为兄随军督促,安全自是无忧。”

    说着话,刘为可“唰”的一声打开折扇,自信满满的表情,透出一股纨绔味道。

    “什么随军督促,看似没有任何官职,那不过是卫所军职低微,人家不屑于挂名罢了!”

    此时方楠就是再笨,也看出来眼前这几百个精锐骑兵,定是出自于“漕运总督府”。

    原因无它,大胡子率领一队骑兵护卫马车,已经走了过来,正与浒山挥手打着招呼。

    方楠向马车呶了呶嘴,那意思是在问刘为可,上面坐的都是些什么人,排场竟会这么大。

    前前后后除了几百个骑兵,还有两千多个步卒,跟随在马车之后。

    不但长矛刀盾齐备,而且行进间精神抖擞队列整齐,一看就不是普通卫所兵。

    “是钱阁老和孙阁老,奉家父之命,由正定护送到涿州。”

    刘为可转身看向正在驶来的马车,虽然称呼上非常恭敬,但语气却略显平淡。

    方楠心思灵活,马上就感觉到刘为可似乎刻意与东林保持距离。

    他这几天耳濡目染,对明末这个时代,感受更加直观。

    风闻见事多了,渐渐对各个势力也了解了一些。

    “漕运总督府”自成体系,虽和东林交好,但却不受它的控制。

    “刘兄说的莫不是次辅钱龙锡?”

    “此处距高阳不远,另一位该是孙承宗吧?”

    这次见面,两个人说话是份外热络,方楠看好人家妹妹,自然是改称刘兄了。

    可是,他却并不知道刘为可,为什么也会对自己这么热情。

    不但主动跑过来打招呼,而且言谈间并未有所隐瞒。

    原来刘为可通过关系,把方楠放进正定城后,心里就有点后悔了。

    两人初次相识,他对方楠了解还不多,若是把一个悍匪放进城中,那不就是造孽吗?

    于是他派家丁去打探了一下,得知方楠竟然在客栈中,用自己赠送的三本兵书,让手下人背诵,惊讶之余生出些许心喜,立刻就把方楠编入知己行列。

    虽然感觉方楠用兵书为手下开蒙,违背常情有点不伦不类。

    但他也由这件事上看出,方楠并不是鸡鸣狗盗之辈,而且思维方式也异于常人。

    每每想到此事,回忆起那副骷髅般的形象,刘为可总是不禁莞尔一笑。

    “孙督师由京城中出来之后,去正定府安排勤王部队补给,正好遇上筹措物资的钱阁老,可能是政局出现变化,两人才急匆匆赶往涿州与大军会合。”

    刘为可扯拽两下缰绳,看了看正在行进中的骑兵,轻叹一声。

    “魏忠贤虽然倒台了,但是皇上并没有斩草除根,反而对其余党进行扶植。”

    “而且极力支持傅宗衡等北方势力,同时还大规模使用西北将门,现在朝局已是多变之秋了。”

    即便刘为可不说,方楠对当下局势也知道个大概。

    崇祯能够登上皇位,初起时得益于东林顶力支持。

    不说别的,单说崇祯的皇后周氏。

    她虽是平民出身,但祖藉可是苏州府的,年幼时才随父亲周奎迁到京城。

    中国历史上外戚夺权的事情太多了,所以老朱家皇后人选,都是来自于平民百姓。

    从体系规划布局这点上看,不得不说朱元璋智慧过人。

    明朝传承二百多年,从来就没有哪方面势力,能够一手遮天。

    即便万历终年不理朝政长达几十年,天下仍旧是老朱家的。

    但这可不等于皇帝婚事与政治无关,单从他择娶苏州女子婚配这点上看。

    崇祯也不是个简单角色,羽翼渐丰后他怎么会让东林独大呢。

    “运河周边匪患日渐猖獗,这次为兄代家父监督漕运勤王兵马,赶往涿州与苏,豫,皖等地的部队会合。”

    “方兄若无它事可同往京城,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方楠略作沉吟,暗自在心中分析。

    现在已经冬月了,皇太极久攻不下,很快就会转战山海关,跟随刘为可去涿州,与几万卫所部队在一块,未必能捞到仗打,很难搏得军功。

    即便有作战机会,被裹挟在千军万马之中,再被猪队友坑一把,弄不好连小命都得赔进去。

    毕竟那些卫所兵战力值得商榷,他们和土匪打打还可以,要是与建奴阵战,那只能呵呵了。

    刘为可内在实力,可不是体现在这万把卫所兵上。

    掌控大明财货流通,才是人家根本,即然已经搭上关系,不靠漕运赚些银子,才是最大失策。

    致于说投身“漕运”体系,寄人篱下反而是一种桎梏。

    想到这里,方楠拱了拱手。

    “刘兄,建奴根基在关外,三板斧抡完还打不下京城,皇太极也不会停留。他们劫掠一番必然就会退去,现在各地勤王之师汇聚,想那建奴正在转运物资。”

    “我们人数虽少,却善于隐蔽行藏,进行长途奔袭骚扰他们的后勤部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