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五十五章 实职武将

第五十五章 实职武将

    看到这里,方楠后背渗出了一片冷汗。

    如果当初他不是当机立断奔袭大安口,制定出袭扰建奴后方交通线的计划,仍还在百草顶住扎,那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方楠虽然只与刘之纶接触过几次,却看出他能够审时度势,并非迂腐之人。

    按理说,做为崇祯看重的人,刘之纶在历史上应该名声大噪,而现在却声名不显。

    在知名度上,也不及比他职位低几级的卢象升响亮。

    直到现在方楠才明白,他年纪轻轻便在这场战役中战殒。

    又翻阅了几张邸报,看到自己留在大安口的五百弩手,已经被崇祯抽调走划到了“永平车营”。

    “永平车营”是由山海关兵备道张春一手组建的民团,有一万多人,成立时间也早于刘之纶组建的部队。

    张春万历二十八年中举人。

    天启二年时,辽东尽失,朝廷急需卫边之才,所以他以举人出身,被提升为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的兵备道。

    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被流言迷惑,弹劾张春好杀人。

    张春写出揭帖辩驳,关内百姓也为他诉冤。

    王在晋又告发他勾结宦官克扣粮饷,因而被革职,交给司法官审判。

    次年,司法官说张春被告发的罪行没有实据,于是释放了他。

    因此,崇祯发现张春在朝中毫无根基,也没有与人结党,而且在山海关内任职多年,很得百姓称道。

    所以任命张春为山海关兵备道,招募地方青壮组建民团,协防山海关。

    并且为该营配置数十门火炮,成为崇祯在山海关后布置的一颗“定心丸”。

    此时正驻守在“宁河,津门”一线。

    年前皇太极破边墙而入,崇祯便将张春的永平营调往“津门”,却没有调进京城。

    方楠感觉崇祯这种布置,有些怪异,联想到正在刑部大牢中羁押的袁崇焕,和在乙巳之变中战死的诸多将领,他突然感觉到明末这池水,好深好深。

    不过,方楠也并不担忧。

    他现在喜欢上了山林野趣。

    心想,它日落破形势不利,就去啸聚山林,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方楠相信谨小慎微的人,干不了什么大事,只有具备才智,勇于开拓奋起的人,才会成为时代宠儿的备选者。

    虽然他没想干什么大事,但重生一次,只想这辈子能活得洒脱一些,在立身做事中能够快意恩仇,少一些羁绊。

    方楠摇了摇头,莞尔一笑,怎么想着想着,就带上了土匪味道了呢?

    他恨恨看了一眼,正在操练的吴彪和一群老兄弟。

    “都是你们把老子带歪了!”

    方楠在木屋中翻阅近半天邸报,也捋清了近期发生的战事。

    他怀着轻松心情,在关门前溜达了一圈儿。闲来无事,看着浒山和吴彪又带着家丁和士兵,在关口两边林子中拿着棍子,用力戳大树。

    通过昨晚观察,关门上守军,已经看出来方楠这伙人,肯定是出关执行命令的明军,因此也变得熟络起来。

    一名士兵还伸着脖子,向方楠打了一下招呼,感谢他昨晚赠肉之情。

    下午时,方楠将先后缴获的战马分配下去,让士兵和家丁们练习一下骑乘。

    不然的话,一群步兵赶着成群战马入关,太过招摇容易被人惦记。

    如此这般,关门外人喊马嘶,出现人与战马角力的混乱场景。

    那些没有骑过马的士兵,个个是灰头土脸,气喘吁吁围着战马打转呼喊。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吴彪和浒山指导下,他们最终都还爬上马背,经过几天练习也能骑行了。

    白天,上午戳大树练习刺击。

    下午练习骑乘,使用投枪和踏张弩。

    晚上喝酒唱歌,方楠小日子又过的惬意起来,以致于每天早上起床时,脑袋总是嗡嗡作痛,都会咒骂一遍该死的土窖酒。

    却忘记晚上依靠它,唱得嗨皮的时候了。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半个月过去,吃得好睡得好,方楠感觉胖了好几斤,骷髅形象已经荡然无存了。

    身上肌肉渐渐隆起,肤色也恢复成了小麦色。

    不过浒山却说他容貌发生不少变化。

    眉毛较之以前更为粗重,有如两道剑锋,斜入到了鬓角。

    眼睛变得大而明亮,鼻子也更为高挺。

    虽然别人还能看出他是原来那个方楠,但却明显感觉到气质已经不同,眼角眉梢间带着一股凌厉。

    吴彪说他年青,还在长身体,这些变化很正常。

    但方楠却认为,相由心生,半年来经历数场战斗,才促气质影响到容貌。

    在依稀之中,他还看到了前世带有书卷气质的神韵。

    沉重的关门,在令人牙酸嘎吱声中缓缓打开。

    一名头戴凤翅盔,身披山纹甲的黑面武将跃马而出。

    “哈哈哈哈”

    “小兄弟受苦了。”

    “你看我这个样子,像是受苦了?”

    方楠作势是摸了一下脸颊。

    “哈哈哈哈”

    黑云龙跳下战马向方楠抱拳,点指身后四个青年。

    “这是老哥犬子,还不快来向方游击道谢。”

    最大的二十出头,看样子比方楠还大一点,小的才十七八岁,都是面色黝黑,神似黑云龙。

    此时滚鞍下马,单腿跪地向方楠一拜,齐声说道:“多谢方将军救父之恩。”

    方楠一看便知,这都是黑云龙的儿子。

    他还真不习惯接受这样的大礼,连忙伸出双手搀扶。

    “恭喜老弟荣升。”

    “哈哈哈哈”

    黑云龙递给方楠一封书信。

    方楠还是比较喜欢“荣升”这两个字的。

    他在信封中取出兵部晋升文书,快速看了一遍。

    黑云龙将在山谷伏击战中的一百颗建奴人头,全部为方楠上报了军功。

    崇祯看到兵部上书后,立刻想起方楠这伙类似土匪的百姓。

    毕竟方楠入京时,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只是现在,崇祯很纳闷,方楠怎么又跑到蓟镇去了。

    翻出刘之纶的奏折,才得知方楠再次从军,而且还提出了,伏击建奴交通线的计划。

    “这小子还真挺能打,若是就这么放弃了,着实有点儿可惜。”

    崇祯登基后破格提拔不少人才,以稳固自己根基,只是他在方楠身上他始终犹豫不决。

    “唉,看他那一身匪气,和骷髅般的容貌,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还是再观察一段时间吧!”

    这段日子,崇祯一直在关注山海关战事,将关外这支小股部队已经忘到脑后。

    信手打开战报,他看到方楠在关外杀人毁路的消息非常开心。

    顺便让人把黑云龙叫到东暖阁。

    认真听他讲述了一遍战斗过程,对方楠的机智和勇悍赞不绝口。

    黑云龙不贪功不冒功的行为,让崇祯也很欣赏,所以在傅宗龙力保下,为他恢复宣镇总兵的原职。

    三百步卒砍杀一个牛录建奴,这样的战力和胆色,在明军中并不多见。

    想到方楠等人,野兽般的形象气质,崇祯并不感觉这个战果有多惊奇。

    毕竟与鳌拜打的那场,过去才三个多月,当时方楠留给他的形象是极为深刻。

    想到这里,崇祯笔蘸朱砂,亲自批红。

    拔擢方楠为前军都督府镇抚(正五品),加游击将军衔。

    所部兵马暂由黑云龙统协,待战役结束后,由兵部重新调配。

    崇祯考虑当下京营,在近几十年来,战力大幅衰减。

    虽然李邦华大刀阔斧革除敝习,使京营战力回升。

    但他处事过于刚硬,而且还有东林背景,不得已只能将其更换。

    襄成伯李守锜,交际广泛为人圆滑,又不属于任何派系,接手京营后,部队管理松弛,战力每况愈下。

    而且在乙巳之变中损失很大,又被打回了原形。

    所以崇祯又生出调整京营的心思,即然换帅风波太大,他就想到换将这个办法,准备扶植一批在朝中没有根基的年青将领。

    看过刘之纶的奏折,方楠粗鄙形像,在崇祯心中也大为改观。

    “呵呵呵”

    “真没想到,小弟竟然混上五军都督府实职,捧上了铁饭碗。”

    (明朝所有军队,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统辖,受兵部管理,“总兵,参将,游击”都是战时职务,由五军都督府中的实职武将充任。方楠如果没有“前军都督府镇抚”这个职务,战后名义上他仍就是一个平头百姓。)

    方楠最初只是想在这场战役中刮点油水,贴补家用,却不曾料到,竟然混了个在编的游击将军。

    方楠裂嘴一笑,感觉这也是个不错的结果。

    不论怎么说,他现在也算是有了正式官位。

    “老弟有所不知,在来大安口路上,听信报所言,皇太极昨天率军由喜峰口出关回辽东了。”

    “咱们得快点走,说不定还能捞些战功。”

    “路过蓟县时,很多入京部队都已经动身了。”

    黑云龙感恩方楠,所以知无不尽。

    “那么一大群人过去,能捞到什么呀?”

    “再让人削一顿就糗大了!”

    看到黑云龙眼睛闪着亮光,也不好打击他的极积性。

    便吩咐老兄弟们打起背包收拾家当。

    还别说,方楠出关一个多月,竟攒下了不少东西,什兽皮,药材足足有几千斤。

    前几天,大川带着五十多个家丁,用弩射,用剑砍,消灭一个狼群,单是这次就扒了两百多张狼皮。

    加上鹿皮和几百张野兔皮,都搭在三十多头骡子背上。

    另外还将没有宰杀的野鸡,野兔,也都让士兵挂在系在鞍头一个不落。

    士兵穿上兽皮缝制的坎肩,有的戴着八瓣帽儿盔,有的戴着裘皮小帽。

    服饰看起有点乱,不像是一支正规部队,到是带出些“绿林人士”的气质。

    方楠入关声势还不小,鸡叫马鸣,吵吵嚷嚷赶着一百多头骡子,连带着十几头梅花鹿,浩浩荡荡如同赶集似的进了大安口。

    在远处看,这几百人的形像,与土匪没什么区别。

    黑云龙见识过方楠手下彪悍战力,和视财如命的强烈反差,看到这番情景只是呵呵一笑。

    见方楠启程,他立刻挥手示意四个儿子集合队伍开拔。

    “轰隆隆,杂乱的脚步声响成一片。”

    几千瘦弱“青年”每个人拎着一根长矛,乱哄哄聚集在一起,跟随在两百个头戴毡帽的骑兵之后,跑上官道。

    这些骑兵装备长矛骑弓,不仅做工精良,而且制式统一,纵马驰骋时身姿矫健,不问可知,他们都是有过撕杀经验的老兵。

    方楠一搭眼,就猜出这些人是黑云龙的家丁。

    向南走了不到二十里,蓟县通向遵化的官道上尘烟四起,经久不散。

    一队队身穿鸳鸯战袄的明军士卒,正在向遵化开赴。

    黑云龙用马鞭指向官道。

    “这些都是河南,山东,南直隶等地的勤王部队。”

    “江西和两湖部队,早上就过去了。”

    说话间,由蓟县又开来一支手持白杆长矛的部队。

    在两名身穿山纹甲将领指挥下,快速奔跑向前超越。

    黑云龙挥鞭点指,“这是四川石柱宣抚使马家的白杆兵,现在由马祥林的夫人秦良玉率领。”

    “这支部队,武器很有特点,白杆枪是用结实的白木(白腊树)做成长杆,枪头上有带刃的钩,枪杆尾部下配有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勾环相连后,便于在山地上攀越。”

    “这应该是白杆兵后队了。”

    “快点走吧!”

    “再晚,连扎营的地方都没有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